评陶韩柳诗文言文的翻译

苏轼写的,具体原文如下: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蘇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人食五味,知其乾枯者皆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也。

宋·苏轼《评陶韩柳诗》白话释义:

柳宗元诗比不上陶渊明,却比韦应物好。韩愈文风豪放奇险的气势超过了他,但温和华丽精微深沉的细节却比不上他。

喜欢枯瘦淡然风格的人,常说表面枯瘦而实质丰满,表面淡然而实质美好,陶渊明和柳子厚都是这样。但如果表里全枯,即使风格淡然又有什么用呢? 佛说:就像人吃蜂蜜一样,怎么吃豆觉着很甜。人在世间,尽品酸甜苦辣,五谷杂粮,知道他味道不好的很多,可是能知道他真正味道的,太少了。

原文: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人食五味,知其干枯者皆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也。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章赏析:

本文是苏轼十分有名的一篇诗论。标题中的“陶”指陶渊明。陶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大诗人,诗歌的风格平淡自然而又形象鲜明;“韩”指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其诗气势豪放,力求新奇,但有时流于奇险,有“以文为诗”之称;

“柳”是指柳宗元,曾与韩愈共同领导唐代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作虽不甚多,但温丽靖深,颇有自己的风格。文中的“韦苏州”指的是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其诗风格恬淡高远。

本文通过评论陶渊明、韩愈、柳宗元、韦应物等人的诗风,表达了自己的诗歌主张。具体说来,苏轼是以韩愈、韦应物的诗做陪衬,旨在表现陶渊明、柳宗元诗作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借以传达自己的艺术追求。

陶渊明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和他表现的内容和手法分不开。他的诗歌主要表现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清水出芙蓉”,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他的诗富有意境,田园诗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强调和表现其中的情趣。往往是平淡无奇的几句诗却写出一片生动的田园生活的声音和气氛。

柳子厚的诗风与陶诗相近,从“欸乃一声山水绿”就可以一目了然。苏轼在这里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真是再恰切不过了。

这里苏轼“所贵”的枯淡风格,也是他自己的艺术追求。他的理趣诗就有点象陶诗,要于平淡的事物中表现出奇趣来。

他的理趣诗不是用韵语说理谈玄,抽象说教,而是写平常的自然小景,生活片断和具体事物,借平常的细事寓不平凡的道理,其妙处就在于“含蓄无垠,思绪微渺……言在此而意在彼”(《原诗》)。

《题西林壁》写的是看山,却启示人们观察一切事物都要善于“出乎其外”;《琴诗》写的是弹琴,却告诉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主客观条件的谐和。这些理趣诗不故做玄奥,而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外似癯而实腴,寄至味于淡泊,言短趣长,引人入胜。

就近取譬,是苏轼散文常用的手法之一。因其近,人皆见之,闻之,感之,触之,烂熟于心矣,拿来做比,如果生动形象,恰如其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苏轼在这么短小的文章中也没有忘记运用这一艺术手段。

他把“人食五味”这个日常的活动与艺术欣赏联系起来。用前者陪衬后者。人们吃喝,是最基本的活动,对于苦辣酸甜自然了如指掌,艺术欣赏和食五味相似,但又高于食五味,须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就近取譬,就使得属于艺术领域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变得通晓易懂了。

本文虽是论诗人的风格,却形象生动,妙喻迭生,是一篇极精当的散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5
柳宗元诗比不上陶渊明,却比韦应物好。韩愈文风豪放奇险的气势超过了他,但温和华丽精微深沉的细节却比不上他。
喜欢枯瘦淡然风格的人,常说表面枯瘦而实质丰满,表面淡然而实质美好,陶渊明和柳子厚都是这样。但如果表里全枯,即使风格淡然又有什么用呢? 佛说:就像人吃蜂蜜一样,怎么吃豆觉着很甜。人在世间,尽品酸甜苦辣,五谷杂粮,知道他味道不好的很多,可是能知道他真正味道的,太少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