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的利弊"

生物能源的利弊

生物质能源的积极作用

我国是个能源消费大国,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生物质能源对于缓解这些矛盾具有积极的作用。

1.可改善现有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石油进口依存度

目前,我国的能源形势十分严峻,资源短缺,消费结构单一,石油的进口依存度高。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消费量却是世界第二,且需求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10年我国将进口石油2.5亿吨,进口依存度将超过50%。能源安全令人担忧。因此,必须改变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向能源多元化和可再生清洁能源方向发展。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中,生物质能源的规模化开发无疑是降低石油进口依存度、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生物质能源原料供应充足,成本低廉且相对稳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能源当量上看,生物质能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存量丰富且可再生。在所有新能源中,生物质能与现代工业化技术和现代化生活有很大的兼容性,对常规能源有很强的替代能力。

2.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6.7%均来自燃煤。生物质能源,不但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大量产生二氧化碳,而且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还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可明显降低空气污染和减少酸雨现象的发生。发展生物质能源,以生物质燃料替代煤炭,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生物燃油替代石化燃油,可减少碳氢化物、氮氧化物等对大气的污染,将对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压力作出巨大的贡献。

3.充分利用边际土地,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能源的蕴藏量很大,每年可用总量折合约5亿吨标准煤。我国有不宜种植粮食作物、但可以种植能源植物的土地约1亿公顷,可人工造林土地有311万公顷。这些土地多位于老、少、边、穷地区。当地农民缺少致富途径,依靠种植粮食作物收入很低。通过合理利用这些地区的盐碱地、荒地和冬闲田等未利用或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资源,种植甘蔗、甜高粱、薯类、油菜等能源作物,可以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一条途径。
发展生物质能源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

1.导致国际粮食贸易下滑,影响我国粮食供给

近年来,随着美国等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主要以玉米为原材料),造成玉米等粮食国际贸易出口量呈下降趋势。这种状况短期内对我国粮食安全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从长远分析,由于我国耕地潜力非常有限,而人口增加压力较大,粮食供给存在一定的缺口。随着我国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对国际粮食的需求将继续增大,由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引起的国际粮食贸易下滑,将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

2.引起世界粮价较大波动及价格联动,影响我国粮食市场

随着国际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由于市场对基于玉米的乙醇需求强劲增长,玉米价格大涨。预计今后几年,玉米价格将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农产品将进入高价位时期。近期世界农产品价格上涨,既与一些暂时性因素有关,如小麦产区天气干旱、世界粮食库存位于多年低点,也与农产品市场正在出现结构性变化有关,如用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粮食比例提高。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价格联动越来越明显,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已传导到国内,并与国内因素交织,加剧了我国粮食与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

3.“与粮争地”可能性增大,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压力

尽管提倡利用盐碱地、荒地和冬闲田等未利用或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资源来种植能源作物,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种植生物燃料等作物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食用作物,极易出现农民利用耕地种植能源作物,造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的状况。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报告资料,假如在2015年前将生物燃料占全球燃料总需求的比重提高到5%。那么,世界耕地面积就必须比目前扩大15%。一旦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作物挤压粮食面积,就会危害粮食安全。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土地开发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质能源作物种植同农业生产一样,也会引起生态环境破坏,人工引种是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在林地、湿地、草地、山地以及滩涂、荒漠地区,过度开发、垦殖生物质能源作物,将使大量原生地植被遭到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导致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2.植保过程易污染环境,破坏生物链

发展生物质能源作物与种植其他农作物一样,需要做好植物保护等管理工作。施用各种杀虫剂和除莠剂等农药,将对昆虫、水体中的鱼类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影响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农作物产量下降或绝收。
世界范围内粮食价格的不断上涨已经让人们开始重新权衡发展生物燃料究竟是利是弊。粮食价格的持续攀升或许存在多重原因,但生燃料肯定难逃其咎。由于种植燃料作物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食用作物,不少本应用作食用作物的耕地成为燃料作物的温床。由此带来食物短缺的问题,不仅人类受扰,连家畜也跟着挨饿,因为原本属于它们的食物都被制成燃料。

就在今年2月,欧盟能源部长设立了一项指标,要求交通运行系统中生物燃料的使用比例在2020年提升到10%。实际上,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在企图使用生物燃料缓解愈演愈烈的能源危机,每年,全球有上亿美元的资金流向生物燃料的开发和应用。

对生物燃料一片叫好的声音已经开始分化,经合组织最近在巴黎召开讨论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圆桌会议,会议报告指出,现在已是时候全面审核生物燃料的利弊了,人们有必要重新定位对生物燃料的期待值,并且适时适当地对生物燃料的发展政策进行调整。

经合组织发言人强调,生物燃料的利弊还处于讨论阶段,下最终论断尚为时过早。不过,经合组织的这份报告对生物燃料作出了更为理性的评述,正确合理的应用生物燃料应当综合考虑其经济上的收效、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和谐程度,并不能因为它是一项新技术,就全盘认可。

一方面,生物燃料的原料安全,污染较少,并且为农民创造了新的收入渠道。另一方面,食品价格上涨与生物燃料的发展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同时也成为国际能源价格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另外,生物燃料意味着环保的定义并非无可挑剔,尽管无毒无害,但是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无疑会加重全球温室效应。

经合组织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7月发表在另一份报告《2007—2016世界农业展望》中预测,以目前生物燃料的发展速度推算,国际粮价居高不下、持续上涨的局面在接下来十年都不会改观。并且,一味发展生物燃料缓解能源危机,而不顾随之而来食物短缺的威胁并不是明智之举。

事实上,在第一代生物燃料投入应用时,已经有人就其成本及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不同看法。从某种程度上说,生物燃料生产成本昂贵,对环境的污染也极有可能超过石油等矿物燃料。然而,技术的创新总能给与人们强大的信心,据称尚处研究开发阶段的第二代乙醇燃料更侧重于对废弃物的利用。由于第二代生物燃料的研究尚未完全结束,生物燃料的未来变得悬而未决。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100600325.html

参考资料:http://club.cqvip.com/topic.asp?k=0,34,0,19740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21
楼上这么长吖
楼主要细心看了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