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

谁有这篇毕业论文的下载地址?

32集国产青春偶像剧《奋斗》开播至今,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掀起了收视狂潮,深受年轻观众甚至中老年观众的喜爱,在众多日韩、港台青春偶像剧的围攻下脱颖而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剧由石康编剧,赵宝刚执导,汇集了佟大为、马伊俐、李小璐等年轻演员,是一部难得的描述社会新鲜人生活状态的佳作。同许多偶像剧一样,《奋斗》也有着俊男美女的靓丽包装,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时尚豪华的物质消费……这些偶像剧文本所特有的具体可感又具煽动性的表象符号,但该剧无论在主题、表现手段还是人物塑造上又显现出了与以往国产偶像剧不一般的特质,令观众耳目一新。本文就《奋斗》别具一格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探讨该剧的审美价值是如何体现的,以试图为国产偶像剧的发展找到一些新的尝试。 一、青春剧和现实主义的糅合 “电视剧要适应广大观众,并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就更应该发挥它能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特点”。⑴虽然青春偶像剧热衷于表现青年人的生存空间与心灵空间,但大多数作品构建的却是与现实生活有着相当距离的理想化了的文本,它们用梦幻的色彩来造就一个个最有大众吸引力的日常生活的乌托邦,于是往往会歪曲现实,粉饰太平,成为腐蚀年轻人思想的麻醉剂。而《奋斗》却从一个口号式的片名开始,预示着这会是一部变麻醉剂为强心剂的启迪人心的青春书写。该剧把目光敏锐而准确地聚焦在刚刚踏入社会的“80后”身上,让这一群体第一次在大众传播渠道里集体亮相,展示他们为事业、为爱情、为生活而奋斗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极具浓烈的社会气息,十分贴近当代中国青年的现实生活,体现出了电视剧被称为“时代的艺术”,摆脱了某些偶像剧光有时尚感而无时代感的诟病。 该剧除了眼光独到得找准这一“叙事核”为切入点外,还注重反映当下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房地产热、京漂一族、独生子女婚姻、家庭离异等社会现象,从深度与广度挖掘和扩充了该剧的思想内涵,并且带有一定的批判性与思辨色彩。时代与人物相结合,梦想与现实两抉择,谱一曲在奋斗岁月中唱响的青春战歌,这就是《奋斗》在叙事上的整体构思。它给出了不同于一般偶像剧的“青春”诠释,它告诉我们青春的价值是要寻觅奋斗目标,努力实现自我。观众们从这部电视剧中找到了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情感共鸣,尤其是“80后”的青年们更是感同身受,很多人观后表示仿佛从剧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从审美接受的角度看,青春偶像剧的“现实主义”叙述更容易得到年轻人这一消费群体的集体认同感,将他们从平庸的世俗梦幻中解救出来,从而达成作品与观众心灵的融合。 二、以生活事件代替戏剧冲突 《奋斗》与该剧导演赵宝刚之前《像雾像雨又像风》、《别了,温哥华》等“浪漫唯美”风格的作品差异很大,因此被看做是赵宝刚从“浪漫”到“现实”的转型之作。此次赵宝刚和编剧石康在叙事上进行了一项大胆的尝试,那就是削弱了该剧的戏剧痕迹,采取了一种以描述生活事件来架构情节的策略。《奋斗》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戏剧结构的剧作,它没有编织扑朔迷离跌宕起伏的故事,没有人为地制造戏剧冲突,人物命运也没那么复杂,而是完全用戏中人物相互间的种种交往、矛盾关系和一些话题来谋篇布局,靠“奋斗”这个抽象的核心贯穿全剧,做到点面结合,有始有终。这样的处理凸显了导演的目的不在于向观众讲述一个常规的完整故事,而是要向我们展示新时代下年轻人之间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观念,它不仅仅描述几个年轻人外化的生活,更多的是呈现他们内心的成长历程和感悟,他们发现和寻找自我的过程。虽然少了一波三折的情节,更不见大起大落的情感波动,但还是有大批的观众愿意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剧作,说明这样一种创新的叙事策略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三、节奏明快利落,情境引人入胜 该剧在段落的安排,叙事的节奏上显现出了一种“快刀斩乱麻”般的干净利落。没有大段大段风花雪月的繁冗刻画,也没有用多余的笔墨来阐明人物情感变化的来龙去脉。不像有的国产剧那样,对日韩偶像剧“依葫芦画瓢”, 节奏缓慢、拖沓冗长,只做表面的模仿。该剧在处理对故事进展起推动性作用的情节点时,往往只用法国文学理论家热奈尔.热奈特所说的“概略”手法一笔带过,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在了场景的安排与细节的描绘上,设计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情境。纵观全剧,可以发现一半以上的情节被编导设置在了饭桌、台球室、保龄球馆、loft、酒吧、公司等主角们经常聚集的场合。在这公共的话语空间,他们唇枪舌剑、各抒己见,将年轻人的愤世嫉俗、叛逆迷茫、情感混沌融入一片思想的交流争论声中,同时也将观众置入了如此热烈而欢娱的氛围里,跟着他们一起思考青春,一起品尝生活。以细节取胜是赵宝刚作品的一贯特色,在这部电视剧里表现得也较为突出。向南送给杨晓芸的代表“命令”的口哨、主角们失意时爱开着车迎风高歌《水手》和《单身情歌》、陆亚迅和徐志森面对陆涛的两种类型的父权教育……大量的电视屏幕上最直观、最易被观众关注和记忆的情境设计进入了观众的情感深处并给人回味,这大大加强了该剧深层次的“可视性”,实现了电视剧艺术表现力的审美效果。 四、狠抓偶像人物的性格魅力 正由于《奋斗》一剧以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抓”戏,所以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颇为成功,甚至引起了一大批观众对剧中人物形象的大讨论。有才华、有激情却又自负傲慢的理想主义者陆涛,自信、独立、有主见的现代新女性夏琳,温柔任性、有点虚荣、有点天真的小女人杨晓芸,活泼开朗、幽默大方、为爱执着的富家女米莱,安于天命、知足常乐又爱哭鼻子的好男人向南,重感情、讲义气、真性情的好哥们华子等,六个主角性格鲜明而独特,在一定程度上很符合“80后”一代人的特质与精神面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记忆。包括那些配角:努力为自己寻找安定身份的露露、不喑世事的小灵仙、“爱情事业友谊都要”的猪头、以满肚子生意经居高临下的徐志森、市侩庸俗的晓芸妈……个个都演绎得有声有色,十分出彩。剧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信念,爱情、事业、亲情、友情,不同个性的人物对此有着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观众可以认同他们,也可以对他们的人生态度作出置疑。比如夏琳这个人物,有些观众很欣赏她洒脱独立的个性,也有些观众认为她背叛了友情还显得理直气壮。观众对角色的争论正说明了该剧在人物内在的丰富性和形象的立体感上作足了功夫,与某些剧作中偶像人物的单薄化、标签化形成鲜明对比,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而富有感染力。在性格的设计上,编导还比较注重运用对比手法,在现代精神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增强人物个性之间的差异,使人物性格魅力更为突出。剧中的夏琳、杨晓芸、米莱三个女孩虽然知识背景完全相同,可是家庭出身、人生经历的差异就造成了她们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截然不同。对待爱情,米莱一味地奉献,杨晓芸一味地索取,夏琳却追求在奉献与索取间寻找平衡。不同性格间的冲突进一步生动地表现了角色的性格魅力,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笔者认为,青春偶像剧所谓的“偶像”毕竟更应该是指一个独立的人格,而不仅仅是俊美的外表。《奋斗》毫无疑问做到了这一点,它利用演员自身气质与角色的契合将剧中人物的性格魅力发挥到了顶点,是这部电视剧艺术创作中成功的关键。 五、台词凸显本土化与时代精神 国产青春偶像剧要想与经典的日剧和韩剧那样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除了借鉴它们的优点之外,更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剧作中融入更多的本土化因素。因为中国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心理不同于其他国家,这种差异性正是国产剧作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源泉。青春偶像剧中“本土化”的特质在于,以中国当代青年的现实生活状态为根本,力求展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在文化转型期的中国,当代青年的生存环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们与同龄人、与尊长、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都已经不同于上一代人。而语言正是每个时代人物行为方式最突出的外在表达,是本土化特色的最好体现,也是作品的个性所在。很多观众表示,《奋斗》之所以吸引人,剧中人物的台词功不可没。《奋斗》的故事发生在北京,所以该剧展现出了一种运用北京地方话的驾轻就熟,京味调侃是它非常突出的亮点,幽默风趣又饱含着人生的哲理。拿腔拿调的“京片子”不仅令北京当地的观众倍感亲切,即使在南方播出时也获得了一片喝彩声。剧中人物还不断得使用属于“80后”的流行用语,竭力还原当下年轻人的青春感怀和表达方式,这种以有血有肉的真实生活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一下子就抓住了年轻观众的心。“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有两个倾向,一是眷恋故乡,对本土文化有特别的亲近感;一是向往远方,对异域文化有特别的新鲜感。”⑵作为国产青春偶像剧,《奋斗》正因为融入了更多的本土化因素,形成了自身的风格特征,于现实感中体现出“本土性”的审美穿透力,才会在千篇一律充斥着 “港台腔”的国产偶像剧中脱颖而出,没有迷失在类型化的共性中。可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尤其是日韩偶像剧的侵袭,国产的同类作品如果能坚持以我们自己的文化背景、社会的普遍状态为底色,必定能拍出更多真正具有中国韵味的青春偶像剧。 六、结语 总体来讲,《奋斗》拍得不落俗套,风格清新,贴近生活,算的上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国产青春偶像剧。当然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结尾的仓促收场让人如鲠在喉;现实生活里艰苦卓越的“奋斗”在剧中看来显得过于轻松;大部分角色都爱耍贫嘴,人物语言的差异性不强等等。但难能可贵的是,《奋斗》打破了偶像剧一贯的创作观念,解构了旧的固有框架和叙事模式,不局限于浓墨重彩地描绘爱情,也避免一味追求离奇和煽情。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同时顾及到了情感问题的表述和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批判。《奋斗》除了给观众带来轻松愉悦的视听享受外,也为年轻人提供了观照现实、反思自身的思考空间,可以说在娱乐性和价值取向、商业性和意识形态的矛盾间寻求到了最佳平衡点。 从《奋斗》一剧成功的经验来看,为青春的成长注入更为厚重的内涵与时代特色,努力探索创作规律中可供开发的创新元素,结合当下中国青年正确的审美心态和高层次的观赏水平,相信国产青春偶像剧会发挥巨大的潜力,健康地发展。 没有我的青春谁做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