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一下歌剧《浮士德》。

内容,创作背景,神话出处。 谢谢。

《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

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扩展资料

《浮士德》创作背景:近代欧洲社会在思想上回归古希腊审美观思潮的力量强大,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和文艺复兴之后,人们都向往古希腊那种阳光明媚的生活。也就是那种重视现世享受,重视享乐的精神生活。

温克尔曼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变得伟大,如果可能的话,伟大得无可比拟的唯一方式,就是模仿古代人。”而歌德在浮士德中极力将理性主义和古希腊的这种感性主义结合在一起。

诞下浮士德和海伦新生的儿子“欧福良”这个人物,以及欧福良这个人物的消逝,无疑是希望把近代科学理性和古希腊审美的感性结合在一起。

创造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完美的审美观念。这正是看到单纯的理性科学和感性审美都无法满足当时人们需要的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浮士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古诺,歌剧《浮士德》之徽风圆舞曲   歌剧《浮士德》的剧本由巴比亚和卡雷根据歌德的同名长诗改编,于1859年首演于巴黎。  剧情大致为:年迈的哲学家浮士德十分羡慕青年们的活力,于是祈求魔鬼给他以返老还童的帮助。魔鬼梅菲斯特·费利斯对浮士德说:如果你肯出卖自己的灵魂,不仅能返老还童,而且还可以得到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姑娘。浮士德应允后,就喝下魔鬼的药,果然变成了英俊少年。后来魔鬼又施展魔法,使浮士德骗得了玛格丽特的爱情。可是,当玛格丽特怀孕后就被浮士德抛弃了。在一次决斗中,浮士德又将玛格丽特的哥哥瓦伦丁刺死。玛格丽特因受刺激而神经错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浮士德见此情,深感震惊,进入牢 房要带她逃走。但垂死的玛格丽特已不认 得他 。这时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灵魂,而天使引导玛格丽特进入天国的歌声使浮士德得到了解脱。   歌剧的音乐成功地描绘了剧中人物的各种性格。如第二幕瓦伦丁的《全能的上帝,慈爱的上帝》,是一首宏伟、庄严的咏叹调。第三幕是重要的抒情场面,一直爱着玛格丽特的西贝尔以圆舞曲节奏作为支柱的浪漫曲《请你告诉她》,充满着温柔和抒情的美。而浮士德所唱的咏叹调《纯洁的小屋,向你致敬》,是一种景仰和忐忑不安的复合感情。玛格丽特的性格在叙事曲《从前有位图勒王》中表现得很朴实,而在花腔女高音都喜爱唱的《珠宝之歌》这首浮华的圆舞曲式的咏叹调里,则显得情不自禁和爱慕 虚荣。第四幕中的《士兵进行曲》,是瓦 伦丁与士兵出征归来时唱的,豪迈雄壮,富于动力和生气,反映了士兵胜利凯旋时的喜悦心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合唱曲。 这里所选的片段1为剧中的"微风圆舞曲",由歌剧第二幕结尾时群舞场面的舞曲音乐改编而成。原曲背景为:浮士德要求魔鬼梅菲斯特·费利斯让他重见可爱的少女玛格丽特。这时,人们涌上了街头,随着圆舞曲节奏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浮士德在人群中找到了玛格丽特,并向她表白了自己诚挚的爱情。  合唱曲的歌词大意为:"大家跳起轻盈的舞蹈,像田野上的阵阵微风"。乐曲洋溢着明朗的青春气息,优美精巧,美不胜收。(片段1 ) 这里还选录了歌剧中的另外一首圆舞曲,同样十分欢快、优美(片段2 ),也是代表古诺音乐风格的优雅舞曲。
第2个回答  2013-04-13
歌剧 浮士德的惩罚

《浮士德的惩罚》

根据歌德的名作《浮士德》对于很多作曲家来说有极大的魅力。歌剧有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浮士德》以及意大利作曲家博伊托的《梅菲斯托费勒斯》,戏剧传奇有这部《浮士德的惩罚》,序曲有瓦格纳的《浮士德序曲》,交响曲有李斯特的《浮士德交响曲》,交响管弦乐曲有李斯特的《梅菲斯托圆舞曲》(它是为奥地利作家兰诺的《浮士德》所作的两首插曲中的第二首),还有舒伯特的歌曲《纺织女格丽卿》等,可以说使用这个题材的作品非常多。由此可见歌德的《浮士德》确曾给浪漫派音乐家以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

这部歌剧《浮士德的惩罚》共分四个部分,所以当作歌剧演出时就分为四幕,不过因为原来不是为歌剧而写的,所以场面的变换比较多。这部戏剧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和宫都尼耶合作,根据《浮士德八景》写成的剧本。起初柏辽兹想在巴黎音乐学院的大厅举行首演,遭到拒绝。为此他不得不花很多经费,1846年10月2曰在巴黎喜歌剧院由他自己指挥举行了首演,但是这次并未演出全曲,而且听众也不算多。接着又举行第二次演出,但是听众更少了。因此,他为了支付抄谱费及其它开支而借了债,不得不到俄国去作旅行演出,以填补这个亏空。

直到1877年,克洛纳在巴黎举行音乐会时,在克洛纳的指挥下演奏了这部作品的全曲之后,它的真正价值才为人们所承认。这时作曲家已去世,所以这种成功使克洛纳成为指挥这部作品的独家权威,以后的三十年间竟上演了150场以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