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历史

如题所述

关于彝族的历史,目前关于其族源的讨论仍然复杂多样,尚无确切结论。主要观点分为土著说和氐羌说。土著说分为西南土著说和云南土著说两种。西南土著说主张彝族自古以来便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经历了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彝族。这一观点主要依据汉文文献资料,以及古彝文文献资料和神话传说等。云南土著说则认为云南是彝族的发源地。
氐羌说则更为普遍,认为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国西北青海地区的古氐羌人开始向四面八方扩散,其中一支向西南方向移动。古羌人早期南下的分支与当地的土著民族迟丛族融合,后来形成了西昌地区的邛蕃和云南地区的滇蕃等,这些都是彝族的先民。此外,还有“西方外来人种说”,清末西方人基于人类学的视角对彝族地区进行调查,认为彝族体格高大、高鼻深目、古铜肤色等特点,可能带有西方雅利安人或高加索人的血缘特征。
彝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彝族祖先已经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分地区,即史书中常提到的“越嵩夷”、“侮”、“昆明”、“劳浸”、“靡莫”、“叟”等部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彝族的活动范围曾遍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核心地区应是三省相邻的广大地区。8世纪30年代,彝族的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与四川全部,基本上控制了彝族先民的主要分布地区。
南诏奴隶制王朝曾长期统治彝族先民地区,这对当地奴隶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天复二年(902年)后,两宋300多年中,戎(宜宾)、泸(泸县)、黎(汉原)3州的彝族先民,处在宋王朝与大理政权的争夺之中,奴隶制经济相对繁荣。相应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出现了强大部落奴役小部落的情况。
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年),蒙古骑兵自四川分三道进攻云南,经过彝族地区,促使各彝族地区出现比较松散的反蒙古联合,开始统一于罗罗族称之下。明代276年间,地跨云、贵、川三省的水西(大方)、乌撤(威宁)、乌蒙(昭通)、芒部(镇雄)、东川(会泽)、永宁(叙永)、马湖(屏山)、建昌(西昌)等地各彝族土司(兹莫)连成一片,保持着基本上相同的奴隶制度。
在上述等级关系的基础上,明代水西、建昌、乌蒙等地彝族的土司制度仍然是奴隶制的上层建筑。直到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在彝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给土司、土目、奴隶主势力以沉重打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部分彝族地区在建国时期仍然处于奴隶制晚期或封建领主制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