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妨碍公务的概念罪和构成特征

如题所述

妨碍公务是指在公务活动中,以暴力、威胁、阻挠、欺骗等方式干扰、妨碍、阻碍、中断或破坏执法人员或其他公务人员正常履行职责的行为。在中国刑法中,妨碍公务被视为一种犯罪行为,并被列为刑法中的一项罪名。
妨碍公务犯罪的构成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要件:
(1)针对公务活动: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针对执法人员或其他公务人员在执法、执行职务、履行公务过程中的活动。
(2)干扰、阻碍、中断或破坏: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具有妨碍、阻碍、中断或破坏执法人员或其他公务人员正常履行职责的效果。
2、主观要件:
(1)故意: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有意为之,即明知或应知自己的行为将会阻碍、妨碍或干扰公务的正常进行。
(2)主观故意: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出于对公务活动的敌意、敌对心理或敌对目的。
妨碍公务罪的刑罚:
1、情节较轻的妨碍公务罪: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而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2、一般情节的妨碍公务罪: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而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情节严重的妨碍公务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而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妨碍公务罪根据具体情形的严重程度,可分为数种不同的情节和刑罚。例如,严重情节下的妨碍公务罪可能导致刑罚的加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 【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聚众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他参与者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