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导入法的例子

如题所述

小学语文情境导入法的例子如下:

一、创设游戏情境。

利用游戏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先来做一个比大小的游戏”。随即老师出示两组数字卡片:10、8、6和9、7、5,并说:“老师是一方,你们是一方;你们选哪一组数字卡片呀?”学生说:“我们选10、8、6。”

老师说:“好!现在开始比赛,让你们先出。”第一次:学生出10,老师出5,老师输了;第二次:学生出8,老师出9,老师赢了;第三次:学生出6,老师出7,老师又赢了;一共进行了三次比赛,老师赢了两次,学生只赢一次。

老师说:“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赢的吗?”学生说:“想。”老师说:“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田忌赛马》的故事,你就知道了。”这样,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活动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调动起来。

例如,执教《影子》一课时,先在黑板上写出课文标题“影子”,然后提问:“谁知道影子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有同学说:“在太阳光下都会出现.”老师接着说:“今天室外阳光明媚,我们这堂课到室外去上好吗?”学生顿时欢呼雀跃。

把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站在太阳底下,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影子。然后让学生面对或者背对太阳,观察影子在哪里?让太阳在不同的侧面,观察影子又在哪里?接着带领学生读句:“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左,影子在右;太阳在右,影子在左”。

再让学生走动,让他们观察影子是否跟着移动?接着让学生朗读:“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走,就像一条小黑狗”。

学生天性好动,创设这样的活动情境,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让他们亲身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弄懂了方位:前、后、左、右,同时不知不觉就理解了“形影不离”的含义。

三、创设问题情境。

“疑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上课伊始,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探寻问题的自觉性,使之产生非知不可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小壁虎的图片,然后提问:“谁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知道的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之后,老师作简单介绍:“壁虎,外貌像蜥蜴,无毒,他们头大个小,足趾大都伸展且有吸盘,喜欢吃蚊子、苍蝇、蟑螂、蛾等昆虫,尾巴有的尖长、有的短钝。”

介绍到此,老师说:“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小壁虎借尾巴》,”并写出课文标题,然后接着说:看了小壁虎的图片和听了老师对小壁虎的介绍,再读课文标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说:“小壁虎不是有尾巴吗,为什么还要借尾巴呢?”

老师说“我跟大家一样好奇,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又如在教《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课文标题“鱼游到了纸上”之后,故意设置问题情境:“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一句话,就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的学习兴趣,迫不及待地就想读课文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