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绳枪的起源与发展

如题所述

火绳枪的起源与发展

我在上一篇《从大唐到欧洲,枪械的起源追述》一文中,写到了关于枪械这种手持式火器的起源和流传,但严格的来说,当时那种火门式枪械还算不上真正的枪。这篇和大家聊聊第一种正式的枪械,火绳枪。它的出现和普及才是真的改变了战争的模式。

火绳枪的火绳是指它的击发模式,早先那批火门枪是在身筒后边留有一个火孔,射手需要一手持枪,一手持香去点燃火孔里边的发射药。很明显这种持枪法非常二,很不稳,也无法瞄准。

火门枪击发↑

解决办法就是设计一个联动机括,能让手在持枪的同时操作,并且设计一个可以抵肩的枪托用以抵御后坐力,而不是火门枪那一根夹在咯吱窝下的木棍。火绳枪就这么诞生了

据记载,最早的火绳枪出现在奥斯曼土耳其,时间大约是15世纪早期。它的结构很简单,依靠一个枪身握手下方的简易扳机联动一根能夹着火绳的机括,扣动扳机时,火绳会送向前方的药池,药池中的药引被点燃后会随之从引火孔点燃膛内的发射药,枪支就可以在射手稳定持枪,且带瞄准的情况下射出子弹,精度比之火门枪大大增加。到15世纪中期,这种技术从中东被带到了欧洲。

从意大利到德国再到西班牙,火绳枪伴随着文艺复兴在西方开花。而且很有趣的是,到15世纪末,德国奥格斯堡就出现过带膛线的火绳枪,说明那会儿人们就已经意识到让弹丸旋转可以提高稳定性,使弹丸更精准,只是普及还得再等上两百多年。

言归正传,火绳枪的出现首次改变了西方的战争模式,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就开始逐步取代弓弩手这类传统抛射兵种。原因很简单

一:训练简单,当时训练一名合格的弓手少说也得大几个月的时间,优秀的弓手得数年,而火绳枪上手只需要几个小时,数周的训练就能得到一名熟练的火枪手。这大大加快了战争动员的速度。

二:成本低廉,诚然弩手的训练也简单,但弩矢的制造成本很高,一场战役得消耗数以万计的弓矢,这对产能的压力非常大。而火药和铅丸子适合批量生产,成本也要低得多。

三:更远、更强,火绳枪可以将一枚30克的铅丸子以300-400m/s的速度推出弹膛,动能有1500焦耳以上,足够穿透板甲。当时长弓手的抛射射程一般在300米以内,而火枪以60°角抛射能达1000米以外。

四:由于火枪靠火药供能,而弓和弩都需要靠人力,虽然当时火枪的重装速度很慢,但只要火药和弹丸充足,火枪手可以不间歇的一直射下去,但弓弩手不行。

最早大规模应用火枪的是土耳其人,而将火枪发扬光大的则是西班牙人。1503年的切利尼奥拉战役中,西班牙人依靠火枪+长矛组合的方阵以6000兵力击破9000兵力精锐法军,且自身伤亡不过500人,这是欧洲第一次全靠枪械赢得的战役。

长矛于防御,火枪于攻击,这种矛+枪(Pike and shot)组合在接下来一百多年时间里成了欧洲主流的战争模式,也逼得欧洲各国逐渐开始加重火枪手在阵中的比例,到17世纪中后期,刺刀的普及替代了长矛手的地位。至此,传统冷兵器时代宣告结束,骑兵也从主力沦为一支战术机动单位。

将视角换到中国这边,虽然我们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使用火器,宋朝时期的火器更是五花八门,但火绳枪的普及得到明朝时期。而且是受葡萄牙影响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福建平和县知县谢明德在打击葡萄牙走私船的时候意外缴获了葡萄牙火绳枪,试射之后发现比当时明朝的火门式枪械更为好用。又因火绳枪点火机构起落似鸟啄木,因此其名为鸟铳。

后兵部尚书范景文在《师律》中写到“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这是对鸟铳的另一个解释,从范景文的说法中,至少可以看出火绳枪无需后手弃把点火这个特点另其精度比之火门枪要高出不少。

日本那边将火绳枪称之为“铁炮”,同样和葡萄牙人有关系(主要是当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而且欧洲教会那边只允许他们两国合法进行航路开拓)

日本《铁炮记》中记载癸卯年(1543年),有一群不知道哪里来的人(其实就是葡萄牙人)因迷失航线飘到了日本一个叫种子岛的地方,当时船上携带有火绳枪,日本记载其“银山可摧,铁壁可穿”,于是日本人开始仿制这种武器,后称为“铁炮”。

简单总结,火绳枪出现于15世纪,原因是火门枪需要用一只手去点火门,这会影响举枪动作,而火绳枪可以用持枪手扣动扳机,更稳更准。它从中东一路传到了欧洲,并被西班牙发扬光大,改变了欧洲的战争模式。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火绳枪又经葡萄牙人之手于16世纪传到了东亚,中国和日本在同一时期受影响。但欧洲此时已经进入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科技指数级增长,在火器技术上远领先于东亚。

到17世纪,欧洲已经开始用燧发取代火绳,到19世纪初更是已经用上了火帽,而此时清朝的鸟铳还是三百多年前的火绳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