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航母为什么不能够一步到位?

如题所述

中国的核航母,为什么不能一步到位?

核动力航母是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作为一个立志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国家,建造并使用核动力航母是中国必须走的一步。可现在中国GDP都世界第二了,为什么还迟迟未建造核动力航母呢?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技术和钱。对于有核潜艇的国家来说,核动力航母说简单也简单。虽然有法国戴高乐号航母用核潜艇反应堆导致动力薄弱的案例,但核潜艇反应堆出力不足的问题其实可以通用堆量来解决。

全球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CVN-65)也是使用了核潜艇的反应堆,不过不同于戴高乐号的用2个堆,企业号直接上了8个堆,靠着堆量的方式满足了航母所需的动力。

但是靠堆量造出来的核动力航母非常昂贵,企业号的造价达到了4.5亿美元。要知道和企业号同时期下水并服役的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其造价也不过2.6亿美元,差不多只有企业号的一半。直接靠堆量来解决核动力航母的动力问题,也会让它的造价迅速飙升,这对于军费有限的中国来说不能接受。

其次靠堆量的方式也会出现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比如说8个锅炉之间连起来的兼容性,导致反应堆发生故障的概率直线提升。

并且因为构造的复杂性,这艘航母还在维护的时候不仅成本高,所需的时间还长,大幅度缩减了出航时间。此外反应堆在技术上也是有差别的,这就好比烧开水的锅炉,发电厂使用的锅炉在技术上碾压供热企业使用的锅炉,供热企业的锅炉又在技术上碾压了澡堂子用的锅炉。

虽然三者的技术原理都是一样的,但不管是热反应效率、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在复杂工况中适应能力都有极大差别。反应堆技术也是如此,就算全都是为核动力航母设计的反应堆也会有技术代差。像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和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二者反应堆在出力以及反应效率上就能看出很明显的区别。

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有核动力航母,是为了符合自己的需求。因此我国建造核动力航母自然不会是上一个简单的核反应堆,需要研究一款足够先进的核反应堆出来,这就需要我国花很多时间。

并且不单单是造和用的技术问题,航母的维护和拆解也有很高的技术门槛。核动力航母既然带“核”就得考虑辐射的问题,一旦辐射泄露,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严重危害环境。

在核动力航母进行维护,以及它服役期限到进行拆解,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对国家的技术要求和其它相关能力要求很大。像美国的企业号核动力航母,退役后光是拆解规划就写了接近500页。其中除了一些含石棉、苯等有害物质的“零部件”外,反应堆的拆解让相关团队相当头疼。

经过规划,美国决定把这8个反应堆拆成几百个“小块”,然后用密封容器隔绝。因为反应堆的放射性,这整个过程得花10年以上的时间。就连核动力航母技术最成熟的美国,要拆解核动力航母也这么麻烦,我国在这方面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更多了。

所以对中国来说,不能一股脑就造核动力航母,需要解决平常的维护以及退役拆解的问题后,才有造核动力航母的基础。尤其是核动力航母的维护,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解决核辐射隔绝的问题,船员们都会曝光在高强度的辐射中,这样的船自然是不能使用的。

可见核动力航母的相关技术难题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中国目前没有造核动力航母也就很正常了。

除了核动力航母本身的问题外,常规动力航母自身的优势也是我国未造核动力航母的一大原因。虽然常规动力航母相较于核动力航母,在动力和作战范围上小很多,但架不住它便宜以及生产速度快。

我们提到过企业号和小鹰级的价格对比,虽然二者价格差距这么大也有企业号“八心八箭”的因素在里面,但就算核动力航母只使用2台反应堆,其价格也会比常规动力高不少。对于非常注重武器价格的解放军来说,常规动力航母明显有不小的吸引力。

至于航母的建造速度,只要我们思考一下核动力航母的反应堆辐射隔离问题,就不难想象出两种航母之间的建造速度差距。

所以在战争时期,可快速建造并且没有核辐射风险的常规动力航母,反而会比核动力航母吃香。即使是和平时期,在我国还缺少航母的情况下,快速建造一些常规动力航母也是一种必然选择。

所以我国才有福建舰这种使用电弹的常规动力航母,而福建舰这类航母也非常符合我国“小步快跑”的军工发展策略。从中国福建舰的状态来看,这款航母除了动力问题外,其它方面已经不属于尼米兹级航母了,并且其上面的一些设计是直追福特级航母。

中国有3艘航母,所以福建舰这样先进的航母未来可能还会造1~2艘,甚至可能更多。

美国造核动力航母的前提,也是自己的常规动力航母足够多了。我国再造几艘福建舰,快速扩充的常规动力航母能迅速补充中国的海上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