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帮我做一道高中政治题,谢谢!

2011年10月31日凌晨,世界人口达到70亿。针对人口问题,各国政府从自身国情出发,采取了或抑制、或鼓励的不同生育政策。这说明
A.客观与主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答案是选D。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能给我详细说下每一个选项选与不选的理由吗?谢谢!
后来我翻书了,思路跟你的一模一样。但这样排除A会不会有点牵强,因为这里说的主观与客观应该是并列关系,是并列关系就无所谓谁在前谁在后,从语法上来讲二者位置调换并不影响语义吧?其实最开始我是选A,最主要的原因是看不懂、甚至怀疑D答案的正确性。我举个例子:刘胡兰当年是死不投降被小日本打死的,假如当年刘胡兰学习过D项的哲学知识,她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那不就是选择投降了?

选D。人口问题是一个矛盾。
关键在于:针对人口问题,各国政府从自身国情出发采取了或抑制、或鼓励的不同生育政策。,
a错误。是主观与客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说法错误,是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C多了一个“于”字,应该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追问

BC我也能排除,思路也跟你一样,关键是A项。我最初就是选A,你说的排除A的原因我也想过。但我觉得这里的主观与客观是并列关系,既然是并列关系就无所谓谁在前谁在后,从语法上来说并列关系前后内容的位置调换不影响语义吧?我看不懂、甚至怀疑D项的正确性。举个例子:刘胡兰就是死不投降才被小日本杀害的,如果她当时学过D项说的这套哲学,“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那她岂不是不止可以投降,还可以转而成为汉奸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4
世界人口虽然很多,但是分布不均匀,有些国家很多,有些国家很少,而每个国家政府针对自身的情况制定的不同的政策,说明政策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正好说明了实际问题实际分析,这与D答案不谋而合。
也可以用排除法,这么没有讲主观客观,所以直接排除A、C选项,所以我觉得你可能会选择B,选项B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这句话并没有说明矛盾的特殊性,只是介绍了矛盾的不同处理方法而不是矛盾的特殊性。
第2个回答  2012-12-14
因为ABC三项表述都是错误的。A所主观与客观搞反了,B应是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C错在多了哪个“于”字,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搞反。追问

BC我也能排除,思路也跟你一样,关键是A项。我最初就是选A,你说的排除A的原因我也想过。但我觉得这里的主观与客观是并列关系,既然是并列关系就无所谓谁在前谁在后,从语法上来说并列关系前后内容的位置调换不影响语义吧?我看不懂、甚至怀疑D项的正确性。举个例子:刘胡兰就是死不投降才被小日本杀害的,如果她当时学过D项说的这套哲学,“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那她岂不是不止可以投降,还可以转而成为汉奸了?

追答

“客观与主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请注意A的说法,在这儿客观与主观并不能视为语文中并列短语的关系,“客观是不能与主观要达到统一的,”你主观上要吃饭了,客观上怎能与你的主观达到统一呢,饭会自己来满足你的主观需要吗?至于D,是指联系的条件性,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你的例子是关于信仰的问题,在这儿不合适,古语也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关键要看“时务”是不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不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就是人民的利益),所以在电视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坏人劝好人招降时也说这句话,好人劝坏人时也用这句话,所以从哲学的角度应看选择的标准了。

第3个回答  2012-12-16
其实答政治题关键词很重要,我们一看各国从国情出发制定不同政策,体现矛盾特殊性和条件性所以选D , B C本身错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