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格律诗的“孤仄”问题

孤仄是不是和孤平一样为作诗的大忌?如果是,为什么通常诗词格律书都没有这方面的论述?还有,“平仄平平仄”一句,一定要拗救成“平仄仄平仄”的吗?

“孤仄”从来就不是古诗词联的忌讳,直到一些现代高人将“两仄夹一平”视为孤平。由于律诗的常规做法是一三五不论,孤仄对合律没有任何妨碍。从仄起的基本句式的变通句式来看,(仄)仄(平)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平)仄仄,只要将首位该改仄为平,就会产生所谓“孤仄”;前句单将第三位改仄为平,就会产生所谓“两仄夹一平”;后句将第五位改平为仄,就成了现代忌讳的所谓“三连仄”。而这些变通,在历代律诗的名家名篇中屡见不鲜。所以,个人愚见,在律诗中忌讳“孤仄”、“三连仄”、“两仄夹一平”,完全是现代诗家的搞笑之举。
这些忌讳放在对联创作中还是可以理解的。对联与诗联的要求不同。诗联允许一三五不论,只要二四六七分明即可。而对联有平仄律限制,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对,不管哪个位置都必须论。所以“一三五不论”并不适合真正的工对。只要“不论”,那是一定会违背对联“平仄律”要求的。
根据对联平仄律要求的上下句平仄必须相对的要求,有“孤仄”必然应对出“两仄夹一平”这种现代孤平,“三连仄”必然对出“三连平”。而三连平才是古今诗联真正的大忌。诗联中当然可以很方便地以“仄平平”对“仄仄仄”。但在对联中,仄对仄就是违反了“平仄律”。所以,创作对联时应尽量减少“孤仄”和“三连仄”的出现,避免偶遇的“高手”挑眼“。
实际上,我们写诗词联多不是为了参加竞赛评比。为了保留原本想抒发的意境,没有必要过于考虑现代高人们提出的过高要求,只要按最基本的规则行事即可。追问

很高兴又一次受到您的帮助!顺便再问一下:五连仄和七连仄算不算格律诗句?格律诗可以押仄韵的吗?

追答

格律诗要求必须用平声韵,所以律诗定格中没有用仄韵的。若用仄韵,只能列入“古风”。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类,写得再美再妙,也只是“五古”而不能叫做“五绝”。当然,诗的形式并不影响诗意。一些现代诗写得就很好。由于没有任何格律限制,现代诗更易抒发情感。而诗词联律,则是为了提高难度,使原本的文字游戏成了体现水平的文字竞争活动。
由于律诗允许采用拗句,“二四六分明”只是常规,有时也未必就那么分明。呵,我看诗书太少,就懒得为您乱找例子了,名家律诗中常见。遇到时,您或可以不会见怪。
而五连仄和七连仄虽然少见,但都只能出现在“本句”,只要“对句”合律即可。很多高手这样做,似乎只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气概,我们新手一般模仿不来,还是先遵律为宜。有的词牌中,就是以七连仄为句式的,且不能变通。我好像做过那首词,具体词牌名一时忘了。
陆游在《夜泊水村》中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出句就是“五连仄,(国字古韵为仄声),对句却是采用了”本句自救“的变格,向,应平作仄,无,应仄作平,到时恰好避免了现代忌讳的”两仄夹一平“。陆游是宋代诗词绝顶高手,当然不会不懂诗律,也完全会变通,采用五连仄,或许为了发泄内心深深地郁闷。
我们做的或”爱好者们喜欢的往往是表面文章,懂诗的绝少,只要认真遵律,三个月后就能胜过这里的全部“高手”。掌握了基本知识,就会发现,我国没有任何人名“藏头诗”高手。呵,真不是胡吹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