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闻细节?如何运用新闻细节?

如题所述

1、细节的发现需要高度的新闻敏感。
第一个例子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华莱士1986年采访邓小平时,中间录像带用完了要更换,他请邓小平先休息 一下。邓小平很礼貌地问可以抽烟吗?他说当然可以。华莱士看见邓小平抽的是那种中央领导人抽的特殊的香烟叫熊猫牌,他问可以给我一支吗?邓小平就给他一支,华莱士看着看着看出问题来了,他把这支烟掰断了,发现过滤嘴的长度超过烟丝的长度,他的摄像师很机敏,把这个镜头也拍上了。邓小平笑着说他们为了对付我,让我少抽烟,专门特制的这种香烟。这样我们才知道中央领导人抽的香烟是特制 的。国内这么多报道都没有报过这个,这么好的花絮却让华莱士发现了,后来我们很多报纸也都报了。

2、敏锐的观察能力
一个记者发现新闻靠什么?就靠敏锐的观察力。谅山攻坚战中阎吾发现日历牌的事就靠他敏锐的观察力。这是一种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的结果,其中要突破很多障碍。
只有让采访对象敬佩你,才能跟你谈心、交心。多年前,台湾歌星万梓良在青岛开演唱会,青岛晚报的一位记者前去采访,现场提问时他居然问万梓良:你的名字是哪个万哪个梓哪个良?你说这叫人家怎么回答?你来采访连我的名字都搞不清楚,起码就是不尊重我,我怎么跟你谈。体操王子李宁也在文章中写过,有些记者采访时先问李宁曾在哪年哪些比赛中获得过冠军,李宁碰到这样的记者总是回答说,你回去查资料吧。他扭头就走。他瞧不起这样的记者。作为记者采访前你不做好准备是不会写出好报道的。

3、细节是可以设计的
美联社记者写的《年过半百又从军》,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打响后,国防部给预备役中一个53岁的叫瑞安的会计发了一封信,问他能不能再入伍,他同意了。美联社记者采访他时开头就写道:14双袜子、10条内裤、8套军装、一个装有儿子照片的闹钟、四把剃刀、一把小刀、一套运动衫、一套长保暖睡衣、一张存储家人照片的光盘……这就是瑞安奉命前往伊拉克时随身携带的物品。这应该是记者提前设计好的细节。对瑞安来说,去伊拉克应征入伍,会打破他自己稳定的生活习惯,比如早晨起床要先喝一杯咖啡等等。记者对瑞安的行装做这样细致的描写,就是反映出由稳定而转向动荡不安、无以暇顾的生活。

4、细节贵在煽情
美国有一位年轻人得了癌症,化疗后头发全掉光了。自此,这位年轻人便非常自卑、自闭,不愿出门,羞于见人。在他太太的建议下,他去看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在对这个病人进行了初步的治疗后,认为这件事很有代表性,便写了篇文章,谈癌症病人怎样走出自卑和自闭,重新树立信心,投入生活。这篇文章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了。心理医生在写这篇文章时,不小心透露了这位病人的姓名和家庭地址。这让这位病人更加恼火和自卑。一天早晨,当这个年轻人起床打开窗帘时,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他所在的这个街区的所有成年男性,都站在他的院子里,而且,每个人都剃成了光头。他们对他说,来吧,出来吧,我们跟你一样了。

5、细节必须绝对真实
因为做新闻不是写小说,所以细节必须绝对真实,如果细节不真实,就会造成整篇报道被读者怀疑,而且这个细节必须被你亲眼所见,不能只听别人讲,细节有最佳的表达方式和最佳的表达视角。
二战结束之后,菲律宾在美国的帮助下打退了日本的侵略,重新回到了被日本占领的国土。记者写道:麦克阿瑟将军和罗慕洛(菲律宾抵抗运动领袖)跳下冲锋舟,趟着齐腰深的海水重新踏上了解放了的菲律宾国土。记者很得意,认为写出了麦克阿瑟和罗慕洛的英勇,那么迫切地要踏上祖国的土地。美国人也很高兴。但菲律宾人笑了。因为麦克阿瑟将军身高1米90,罗慕洛身高1米50,如果海水到麦克阿瑟的腰就把罗慕洛呛死了,如果海水到罗慕洛的腰那才到麦克阿瑟的膝盖。这一句“齐腰深的海水”到底是谁的腰?也是细节没写好。所以细节要真实,否则读者会产生疑问,进而对你的整篇报道产生怀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