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鹏程原型是谁《刘伯承元帅》

如题所述

原型是康云程。

康云程1913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及中华革命党。在上海期间,他结识了同为川东老乡的刘伯承,并同刘伯承在思想信念上保持高度一致。

1915年冬,窃国大盗袁世凯恢复君主制度,四川革命党人为支持云南首义,衔孙中山先生之命,决定由王伯常、刘伯承、康云程等人潜回川东组织起义。

1916年,王伯常、刘伯承、康云程一行回川后,在涪陵大顺场举行起义,树帜为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王伯常任支队长,刘伯承负责军事指挥,康云程充当联络,两人配合默契,立下不少战功。

扩展资料:

主要人物介绍

1、刘伯承

中国现代杰出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曾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南京市市长,有“川中名将”、“军神”的称号。

2、汪荣华

刘伯承的夫人,不仅精心照料刘伯承的日常生活,还同时担任他的秘书,协助他处理、承办了大量的文电等工作,是一名默默站在伟人身后为他支撑着整个家庭、照顾、教育孩子、解决一切后顾之忧的贤内助

3、文采儿

中共高级情报专家,从小被刘伯承所救,后受其影响长大蜕变成共产党重要的密码破译官,是一名沉重冷静,有自己主见的女红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承元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云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2

《刘伯承元帅》康鹏程原型是康云程。

在上海逗留期间,康运城遇到了来自四川东部的村民刘伯成。忧国忧民是他们共同的心绪,反帝反袁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1915年冬天,大盗袁世凯推翻了中华民国,恢复了帝制。

革命党痛不欲生,“南天一柱”云南蔡将军登顶号召,引起世界反响。四川革命党是支持云南大义的领袖,孙中山一生的称号,由王伯昌、刘伯成、康运城等人决定。

1916年,王伯常、刘伯承、康云程一行回川后,在涪陵大顺场举行起义,树帜为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王伯常任支队长,刘伯承负责军事指挥,康云程充当联络。

扩展资料:

康云程救治刘伯承:

面对护国军的突然袭击,袁军丧胆被赶出丰都,康云程急切奔走军中,却未能找到刘伯承。

得知刘伯承在袭击城门时右眼中弹,右眼中弹,受重伤,流血不止,在市内邮局休息。黎明时,袁军发现了少数守军,组织了反攻。保护部队无法防守,决定弃城而逃,鹤坪到涪陵养伤。转移时,没有担架,康运城上的人用竹篮竹篮让刘伯承坐在里面抬走。

由于刘伯承的伤势日益恶化,部队没有总经理,队长王伯昌左右为难,最后竟然一人逃到重庆定居。康运城并没有动摇,而刘伯承带着啃噬涪陵的参议员刘云昌回家,始终守在刘伯承身边。当刘伯承恢复体力后,康运城被护送到重庆接受治疗。

在漆黑多风的夜里,在路上又被土匪拦住,背着丈夫逃走了。一个名叫康运城的矮个子男人背着一个魁梧的刘伯承,跌跌撞撞地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

最后,他渡过长江,从南岸来到重庆,藏在他的兄弟王二昌的家里,王二昌曾是蜀军第五师长。手术前,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咬着毛巾抱着发汗后疼痛也一言不发,手术后的纸巾已经被磨成丝状撕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伯承元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云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16

《刘伯承元帅》康鹏程原型是康云程。

康云程,幼从县学,后考入夔联中。受革命思潮影响,十六岁时离校赴宜昌考取蜀军第五师弁目队(革命党人熊克武创办的军官干部学校)。

在上海期间,康云程结识了同为川东老乡的刘伯承---在那风雨如磐的岁月,忧国忧民是他们共同的心绪,反帝反袁是他们共同的目标。1915年冬,窃国大盗袁世凯一脚踢翻民国,恢复君主制度,黄袍加身,称号"中华帝国皇帝"。

革命党人痛定思痛,"南天一柱"云南蔡锷将军登高一呼,天下响应。四川革命党人为支持云南首义,衔孙中山先生之命,决定由王伯常、刘伯承、康云程等人潜回川东组织起义。

1916年,王伯常、刘伯承、康云程一行回川后,在涪陵大顺场举行起义,树帜为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王伯常任支队长,刘伯承负责军事指挥,康云程充当联络。

时有云南的护国军主力第一军1万余人,在蔡锷率领下在川南宜宾、泸州一带与袁世凯悍将曹锟、张敬尧等部3万7千人恶战。为了阻截袁军对四川的水陆增援,减少云南护国军在川南的攻防压力,刘伯承在攻打长寿县城失利的情况下,决定伺机夺取具有同样军事战略位置的丰都。

扩展资料

《刘伯承元帅》简介:

《刘伯承元帅》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中视线文化传媒公司等出品历史剧,并由张玉中执导,刘之冰、王嘉、王晖、梁春书共同主演。

该剧讲述了从刘伯承元帅开始上学堂一直到离世的整个一生。

《刘伯承元帅》剧情简介:

刘伯承 ,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功勋卓著,战功彪炳。刘伯承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攻读古今中外军事名著,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之中。他对于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等都有独到的论述。

其作战谋略和指挥艺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12年是刘伯承诞辰120周年,建军85周年。

该剧通过对刘伯承元帅因为坚持信仰愤然起义,用超凡的智慧和钢铁般的意志缔造了辉煌的胜利,反映了刘伯承元帅用兵如神,做人如神的光辉历史,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奇一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刘伯承元帅

百度百科-康云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2

《刘伯承元帅》中康鹏程原型是五通桥的张仲铭。张仲铭,原名张志芳,清光绪十八年出生于犍为磨子场双全坝。

民国元年春,入重庆军政府将弁学堂,刘伯承也同期考入。张刘二位同窗,交情很深。二人毕业后分道扬镳。张仲铭后来任刘文辉部第五混成旅旅长。因排行第二,人称“张二旅长”。

在此期间,刘帅一边深入五通桥的劳苦阶层调查研究,一边抽时间随吴玉章去上海考察 ,于1925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五通桥。据说,解放以后,还托人来西坝打过米酒呢。现在刘伯承元帅钓垂处已是五通桥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来五通桥的游人都会到此留影。

扩展资料:

张仲铭的事迹:

民国十二年,四川“讨贼之役”,刘伯承时任四川第一军第二混成旅团长。是年八月,在大足县观音坡一带与吴佩孚属王天培部激战中大腿受伤,即送成都就医,经吴玉章介绍与杨谙公相识。

次年,四川形势急转直下,刘伯承深知杨森决并不容他在成都,经挚友们多次计议,张仲铭执意邀刘秘密赴其家调养。

并亲自护送刘抵五通桥,与家人交代数日后返蓉。经半年多调养和锻炼,伤腿完全康复,临行,张派人赶回,提供盘费500元,并叮嘱再三护送,刘便与吴玉章一起从五通桥赴上海。

民国十五年,中共四川军委杨闇公、朱德、刘伯承等领导顺庆(南充)、泸州武装起义,次年4月11日,四川军阀刘湘拼凑的川黔联军围困驻泸州的刘伯承部。

张张仲铭被刘的大义凛然所感动,毅然派军需处长袁俊德带兵潜入泸州,将刘伯承接出,护送至富顺,重兵保护。次日以押送粮草为名,将刘送走。六脱险后,取道赴上海,再转南昌参加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1-05
是康云程,这个很多人问呀,呵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