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简短家训

古代的家训要简短,这样好背..要注明出处

1、“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儿子孔鲤低着头,很快地走过去。孔子拦住他问:“学诗了吗?”孔鲤答:“没有”。孔子说:“没学诗你怎么说话?”孔鲤便回去学习诗文。第二日,孔鲤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内的孔子。孔子问:“学礼了吗?”孔鲤答:“没有。”

孔子说:“不学礼你怎么做人。”于是孔鲤回去习礼了。这个故事叫做“过庭训”,后来古人将父亲训斥儿子称为“过庭训”。

2、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认为自孔子过世后的四百多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统一,有许多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然而作为一名太史令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内心十分不安,因此临终时边哭边嘱咐儿子司马迁,希望它能子承父业,不要忘记撰写史书。

司马迁不负父命,最终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诸葛亮为了蜀汉之国事日夜操劳,无暇顾及儿子的教育问题,于是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儿子。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欧阳修劝戒子孙要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告诫后代:人都要经过雕琢磨砺才能有所作为,人的习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质环境影响的,若不能时刻磨炼自己,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就会舍君子而为小人了。

5、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有德行的人不怠慢他的亲戚,不让大臣抱怨没被任用。老臣故旧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个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跑速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争智慧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土地广阔富饶,以节俭的方式生活,便会永远平安;官高位尊而以卑贱的方式自律,你便更显尊贵;兵多人众而用畏怯的心理坚守,你就必然胜利;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博闻强记而用肤浅自谦,你将见识更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09
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治家之法。第一要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祀,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庆必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
第2个回答  2012-12-09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第3个回答  2012-12-09
《曾国藩家书》

作者:清朝曾国藩,以「勤於邦、俭於家、言忠信、行笃敬」为座右铭,虽在朝为官,权倾一时,却经常关心家人的生活教养情况,常以家书关照、培育子弟的道德伦理思想。

家书: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谕纪泽

  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治家之法。第一要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祀,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庆必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

家书:同治六年九月初四日谕纪泽纪鸿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早岁久宦京师,於孝养之道多,後来展转兵间,多获诸弟之助,而吾毫无裨益於诸弟。余兄弟姊妹各家,均有田宅之安,大抵皆九弟扶助之力。我身殁之後,尔等事两叔如父,事叔母如母,视堂兄弟如手足。凡事皆从省啬,独待诸叔之家,则处处从厚,待堂兄弟以德业相劝,过失相规,期於彼此有成,为第一要义。其次则亲之欲其贵,爱之欲其富,常常以吉祥善事,代诸昆季默为祷祝,自当神鬼共钦。温甫、季洪两弟之死,余内省自有惭德。澄侯、沅甫两弟渐老,余此生不审能否相见。尔辈若能从孝友二字,切实讲求,亦足为弥缝缺憾耳。

《朱子治家格言》

作者:清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亦名《朱子家训》,从日常生活各方面劝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狎暱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嫉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颜氏家训.教子篇》

作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内容包含许多层面,尤其注重孩童的道德伦理教育,对後世影响深远。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子生咳,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常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後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後竟坐此幽薨。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本人历史老师,推荐曾国藩家训:
诲弟篇  一 读书作文类

  业精之法在于专

  读书宜专一耐久

  学诗宜先学一体

  读书应有恒心

  学诗不可读选本

  读书贵在有常

  教子侄读书不要蛮读蛮记蛮温

  教子侄读书首应教之以自省自立

  读书须从容涵泳

  读书不可有好名之心

  教子侄辈须勤读经史

  子侄辈读书事不可疏忽

  为文宜专从“简当”二字着力

  学习贵在有恒

  应拼命用力于奏议文章

  不要把文章看得太重

  二 修身处世类

  明修己治人之道才叫读书

  进德修业二者不可或缺

  大官之家不应讼涉公庭

  不贪财不失信不白是为处世为人之本

  不应存当官发财之私念

  迁善改过与修德读书最可靠

  须用志于道义身心之学

  力戒牢骚

  不可倚势骄人

  不可与闻外间事

  对绅士贵在奖之以好言

  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不可缺

  无恒则一事无成

  一心应向平实处努力

  与人交往应酬须讲究礼节

  力戒长傲多言

  勤奋以图自立

  以“平和”二字互勉

  趁人生适意之时做出一个局面

  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
戒傲惰  再戒傲惰

  戒骄满

  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极傲之表现

  以“廉、谦、劳”i字自惕

  劝弟爱惜声名

  要重视外间指摘和批评

  互相劝诫以保善终

  善待本县父母官

  存倔强以励志

  重在有豁达光明之识

  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

  “强”字须从“明”字做出不可屈挠

  应听得进逆耳之言

  从“畏慎”二字痛下工夫

  一定要谦让相诫

  应视富贵功名为浮荣

  兄弟唯有互劝互勉互恭维而已

  不宜轻易出头露面

  只能畏天知命而不能怨天尤人

  切莫干预公事

  有福不享尽,有势不使尽

  存其倔强,去其忿激

  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功成身退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求强当在自修处着力

  应有打脱牙和血吞的坚韧之气

  能屈能伸的秘诀在于一个“悔”字

  居安应思危

  应从挫折处磨炼意志

  应牢记“悔”字“硬”字诀

  三 从政治军类

  不宜涉足军政

  凡事当量而后入

  治军应注意“根株”、“柱梁”

  吏才应更优于将才

  治军以爱民为第一义

  治军应以“勤”字为主

  应以“勤”字报君恩,以“爱民”二字报双亲

  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紧紧依靠自己的力量

  蓄不竭之气,留有余之力

  用兵应以全军为上

  应多用活兵轻兵

  为官不可得罪绅士

  四 谨守家风类

  “孝友”二字可使家势经久不衰

  应学会收拾条理

  应以“勤敬”二字为法

  严教子侄勤敬和

  教子侄应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教子侄当引入正大一路

  联姻不必富室名门

  蔬竹鱼猪四事须时时讲究

  对子侄辈应教之以礼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家运之兴在于和睦、孝道、勤俭

  居屋莫太宏丽

  力戒太劳、唢呐、多酒三事

  家教八字诀

  不可日趋奢华

  切莫买田起屋

  应教子侄以勤谦自任

  不要信医药、僧巫、地仙

  谨守人生八本

  孝勤恕可致家势祥和

  切记礼厚不如情真

  戒用人太滥.用财太侈

  不培坟墓,不谋田庐

  生日不可宴客称庆

  早婚不利读书

  切戒家中过于奢华

  力戒骄奢,以勤俭为本

  应时时在“俭”字上用功

  恪守祖训
  家中应以勤俭为主

  勿忘耕读之家风

  订八好六恼之家规

  不能忘却寒士风味

  应以“耕读”二字为长久之计

  以勤俭自持,以忠恕教子

  须力行节俭

  五 善养身心类

  毋恼毋怒以养肝疾

  要善于保养身心

  治病应以自养自医为主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告养生五事

  养老不在服补药

  养生与力学缺一不可
谕儿篇  一 读书作文类

  切不可浪掷光阴

  读《汉书》之道

  坚持看、读、写、作“四法”

  读书须做到“虚心涵泳”和“切己体察”

  学诗须讲究声调,学字须讲求墨色

  读书应注意广泛涉猎

  治经、作赋、练字均须讲究

  读《文选》以医“笔下枯涩之弊”

  学做高邮王氏那样的学问大家

  写字作文宜模仿古人问架

  学书法须从赵法入门

  看书不可不加选择

  作文要分类手抄辞藻

  读书务必求个明白

  学书须窥寻四大家门径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

  每月必须完成“三课”

  作文须效法古人之“珠圆玉润”

  不可积钱买田而应努力读书

  文章贵在行气

  作诗文宜从短处痛下工夫

  对《左传》释经之答疑

  写篆字不能无帖意

  看、读、写、作应逐日无问

  目录分类很有学问

  宜对古人诗集悉心研究

  行之以恒就会有持续不断的进步

  读书可以变化人的气质

  学作文应循序渐进

  学诗可以陶冶情操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

  钻研小学宜先知其源流优长

  学诗宜取韩愈奇崛之气

  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

  绝好文字必突出一长

  少年文字贵在气象峥嵘

  阅书贵在有恒

  练书法贵在困知勉行工夫

  学字当学颜柳秀雄之气

  宜从古文上用工夫

  作文须讲究支撑之意

  作文以思路宏开为必发之品

  诗文若非迥绝群伦不足以当大家之目

  作诗文应具备情韵趣味

  读书应具有广大气度

  学习须注意一张一弛

  须在五十岁以前将应看之书看完

  务必以好学为第一义

  二 修身处世类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宜力戒“骄、奢”二字

  做人的道理重在“敬”、“恕”二字

  当思雪我“三耻”

  处世为人理应与人为善

  与长辈常存休戚一体之念

  一定要经风霜磨炼

  早起、有恒、稳重三者皆最要之务

  “勤敬”二字断不可忽视

  举止要庄重说话要谨慎

  宜常记“劳谦”二字

  应牢记“八本三致祥”

  “劳”字“俭”字是最好的安身之法

  早起和种蔬之家类多兴旺

  居家惟崇俭可以长久

  世家子弟不宜多积钱多制衣

  要成大器须谨守俭朴

  闺女理应孝顺翁姑敬事丈夫

  勿忘先世之勤俭

  处世须以“谦谨”二字为主

  在省城应以“谦敬”二字为主

  应以“勤俭”二字自惕

  家眷不能住在风俗华靡的城市

  悉心体会勤、俭、刚、明、忠、恕、谦、浑八德

  家运兴衰与穷通决定于勤惰

  不宜居大位享大名

  诫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

  势利机巧之心,与猎取清廉虚名均不可取

  修身应以不忮不求为重

  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

  每日以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相勉励

  应以好学与节俭为立身持家之本

  三 谨守家风类

  办丧本不可铺张

  治家八事缺一不可

  临危遗嘱:一意读书、勤俭治家

  门第鼎盛而规模礼节愈要认真讲求

  莳蔬、晒菜是家世兴盛之象

  用财太奢最可耻

  对儿女不要看得过于娇贵

  居家须限定日常用费

  孝友二字须切实讲求

  四 善养身心类

  体弱不宜随便服药

  多食蔬有利于节俭和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在于戒恼怒知节啬

  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

  养生之道在顺其自然

  生病不宜乱投医乱服药

  常行辛劳有助于保养身心

  养身之法不在服药

其他
家训二十四条举止行为  一.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四语,当终身服膺。

  二.举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缓;言语要诚实,毋欺妄躁率。

  三.见人之善扬之,见人之恶掩之。彼之于我,亦如是矣。

  四.内外亲族,无论尊长同列,皆当以礼接之。毋得简傲笑谑,不恭不敬。
交友治家  五.交友,所以辅德也。须亲直谅、多闻者,远便僻、柔佞者。

  六.治家之余,日取经史传记三五百言读之,以养德性,以长识见。毋博弈嬉戏,虚费时日。

  七.作家,但得衣食、祭祀、宾客之费无缺,足矣。毋过求赢余,为世所讥。

  八.凡邻里亲故,平昔善良,倘有婚姻丧疾应助者,即量力助之。毋慕豪侠之名,轻意肆志,贻忧父母。其无赖之人,当敬而远之,一与交游,为患不小。

  九.人之生死,秉于有生之初。世俗愚昧,多倾家荡产听于巫祝,深可悯笑。神聪明正直,岂邀人祭祀,以为祸福?戒之戒之!

  十.田亩差役,承事官府,必诚必信。如有所费量,于人户均取。毋损人利己,暴敛多科。本户钱粮,尤当蚤为完纳。
为人处事  十一.世之生事诈人者,亦必伺人有过,然后起衅。我若无缺,彼虽凶恶,岂敢凌我谨守礼法之人。

  十二.不可习学吏事,为人写状害人,以干阴谴。

  十三.饮酒随量,不可过度,以灭德丧仪。

  十四.待奴仆小过,宜以理谴责,毋轻出恶言,非理挞辱。若有故犯,则重惩不恕。

  十五.讨租讨债,宜善言催取。彼贫民岂无羞恶?遽出恶言,在我亦有所不忍。

  十六.蚤起夜眠,闻犬吠声即起。有盗徐逐之,勿急追。

  十七.日逐衣食及冠婚丧祭、亲故往来,量入为出,务从节俭。毋暗举债息,外示有余。
《朱子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黄怀宁家训  1、相亲相爱一家人。

  2、及时回应,及时完成。

  3、多劳动、多运动、多活动。

  4、不伤害、不妨碍、不抱怨、不依赖。

  5、每人每年精读五本书。

  6、六亲兼顾,帮助人。

  7、七彩世界,不失个性,坚持过有梦想的生活。
《哈佛家训》目录  快乐——生命跃动的和弦

  博爱——抚慰众生的悲悯

  责任——无私承当的大义

  生存——永不妥协的征服

  幽默——浅含讽喻的微笑

  尊重——平等虔诚的敬畏

  专注——滴水穿石的定力

  刚毅——坚韧不惧的胆识

  信念——托举灵魂的翅膀

  珍惜——天地厚赐的钟爱

  《陆游家训》
  原文: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译文:才思敏捷的年轻人,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规定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药和石针,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后悔。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