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一词的由来及其局限性

如题所述

“科学”在今天是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词汇,但它的含义却相当模糊。简而言之,对于“什么是科学”的问题,第一种理解方式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把“科学”解释为“科学家做的事”;第二种则是将“科学”一词视作某种价值判断的标准,用法是:“你这样做不科学”。
  为什么指称某种事业的用语同时拥有某种正面价值判断功能呢?这是因为这项事业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正面印象。要讲清楚这件事情,需要回到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中来。

科学观的历史背景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受西方列强欺凌。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不少中国人马上意识到西方的“坚船利炮”是他们克敌制胜的法宝,而“坚船利炮”的背后是强大的工业以及现代化的科学与技术体系。所以,从1861年开始,清政府中的开明势力在全国掀起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社会改良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林则徐在1842年的一封信中谈到西人之所以战胜的原因是兵器先进:“彼之大炮远及十里以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之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魏源于1844年出版《海国图志》,书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正式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并且把夷之长技规定成“船坚炮利”以及军队建设管理之技。
  对夷之长技的深信贯穿着全部的近现代史。这也是中国人民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而所谓落后,在当时的人心中,就是军事技术上的落后。对军事技术的推崇,直到今天仍然支配着不少中国人的潜意识。如果做一个调查的话,人们可以发现,当代中国最标准的科学家应该是钱学森,因为他代表着强大的军事能力。人们都喜欢传播这样的说法:一个钱学森抵得过5个师的兵力。
  对西方军事科技及其背后现代科技体系的推崇,是中国人“科学”观念背后不可忽视的背景。
  这一背景对今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很多国人心目中常将“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普通中国人谈科学不由自主地用“科技”一词,可是一旦谈起“科技”其实指的是“技术”。这样的混用,反映出国人倾向于从实用、应用的角度理解“科学”,而对“科学”本身的深层意义缺乏理解。

日本引进的“科学”

  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科学”一词,来自日本人对西文science一词的翻译。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不是直接向西方学习,而是“借道”日本。原因大致有三,一来中国缺乏西方语言的翻译人才,加之传统中国对文字过于讲究,大量西文著作不能立即译成中文出版发行。虽然有西来的传教士,但他们的中文水平还不足以独自担当翻译工作,所以,那时的翻译都是传教士与中国文人合作进行,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西文著作的汉译规模和进度。第二个原因是,日本引进西学较早,而且日文吸收外来语能力较强,西学日化工作既迅速又规模大,加上日本离中国近,留学生多,近代中国人都借日本向西方学习。第三个原因,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日语大量使用汉字,中国人阅读起来较容易。但日语中所用的汉字发音与汉语不同,意思也相去甚远。近代汉语大量引进日本语言,无疑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
  自明末清初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学问以来,中国人一直把来自西方的science译成“格致”“格致学”。格致者,格物致知也,是《大学》里面最先提出的士人功课,后人多用朱熹的解读,认为它是指“通过研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20世纪头10年,“科学”曾与“格致”概念并存,但前者逐步取代后者。1912年,时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下令全国取消“格致科”。1915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任鸿隽等人创办了影响深远的杂志《科学》。事实上,从这一年开始,“格致”退出历史舞台,“科学”成为science的定译。《科学》杂志今天仍然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周光召院士主编。
  把science译成“科学”明显没有切中这个词的原来意思,相反,用“格致”倒是更贴切一些。science本来没有分科的意思,但自19世纪前叶开始,西方科学进入了专门化、专业化、职业化时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愈行愈远,science逐渐被默认为“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日本的译法就体现了西方科学的这些时代特征。现代中国人也就由此接受了19世纪以来以英语世界为基调的西方科学观念:第一,它是分科性的;第二,它首先指自然科学。而受历史观念的影响,现代中国人的科学观念中还加上第三,它一定能够转化为技术力量从而首先提升军事技术。毫无疑问,这样的“科学”观念只是西方历史悠久的“科学”传统的“末”而不是“本”。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0
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笼统地说,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科学一词在中国古汉语中意为“科举之学”。明治时代日本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作为“science”的译词。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