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感悟?

三国战乱纷争,群雄并起,但不可统称之为英雄,真正的英雄不在乎下,在乎的是百姓的安康,就是百姓安居乐业,又何必改朝换代呢?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一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时代,也就此在罗贯中的笔下慢慢拉开了帷幕。
可以说,《三国演义》成功的塑造了很多人物,如仁义双全的刘备、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奸诈卑鄙的曹操等等。从文学的角度看,这无疑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但是如果从历史方面看,《三国演义》必须受到人们的正视,演义和历史毕竟不同,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为了小说的可读性而在历史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改和渲染,和历史真相已经大不同了。
《三国演义》毕竟是演义,不能当做正史对待。经常有人拿着《三国演义》滔滔不绝地谈论历史,这是一个愚蠢至极的行为。我们需要正视演义,不可以将演义与历史混淆。《三国演义》和正史的不同,在于尊刘贬曹,黑化曹操,美化刘备,神化诸葛亮和关羽。如果将《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当作历史来读,就大错特错了。
《三国演义》这部书对曹操的黑化严重,曹操本是一代奸雄,但在人们印象中是个奸臣,曹操从一代乱世奸雄成了白脸奸相的乱臣贼子,受到老百姓的厌恶和文人的口诛笔伐。殊不知,曹操的文学造诣极深,挑出来个诗歌都是经典。曹操率兵打仗可谓是出神入化,他诠释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用兵之道。后人诟病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杀了人家还这么理直气壮。可史实上,曹操只是说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本是就事论事,但加了寥寥几字,将曹操推进了万丈深渊。 而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太片面,那并不是曹操的想法。曹操的谋士献计,说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敌方势力为了把他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才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没有曹操,东汉亡得更早,曹操早期是汉室忠臣,只不过后来野心膨胀,也理所当然。汉室气数已尽,必须有人来开创一个新的王朝。曹操代表了寒门庶族(易中天先生观点)打压士族,欲开创一个新的王朝,却被愚忠迂腐的儒生写成奸佞。可悲可叹可惜,但曹操依旧是曹操,是那个胸有韬略、颇有英主之气的曹操。过了千年万年,他依旧是曹操。
至于刘备,则是为了曹操而生。有反面就要有正面,有对比才会有伤害。他将刘备塑造成了一个仁义礼智信的枭雄,一个儒家思想的产物。在演义中,刘备成了仁义双全的人,也是个靠眼泪吃饭的人,但他实则是个豪气冲天、英姿勃发的乱世枭雄。却因为演义和历史中刘备形象的反差,造成了刘备又一个奸诈虚伪的名声。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了一番话,简单来说就是“这孩子你看的上的话就辅佐,看不上的话就废了他”,这是个试探,诸葛亮也不傻,所以承诺辅佐幼主,至死不渝。很多人因此说刘备虚伪,可是他们又如何懂得帝王心术,都是被儒家思想蒙了双眼。还有等等事例,枭雄如此,笔杆子的责任有多大。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虽然不太合适,却又最能表达意思。尊了刘贬了曹,刘备部下也被美化或者神化。比如诸葛亮,在演义中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火烧博望坡,赤壁借东风,巧布八卦阵,七擒孟获,空城退司马,六出祁山,九伐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俨然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大忠臣。而正史记载,火烧博望坡是刘备所为,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只是个外交家的形象,诸葛亮不曾用过空城计,七擒孟获基本上是经过大力渲染,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打垮了蜀国的实力,却只剩下个忠臣形象值得后人歌颂。但是因为儒家思想,也将诸葛亮这个政治家改造成了一个战无不胜军事家,蒙蔽了群众的双眼。鲁迅说过“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可以说评价到位。
还有很多人被神化,比如关羽,还把孙坚的斩华雄的战绩扣到了关羽帽子上,大力渲染,好事都归刘备他们了,尊刘贬曹的主旨毁了人们的三国观。但主要原因还是读者,对演义要正视,对演义和历史要区分,不能混淆一谈。
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三国鼎立,三雄都有各自的过人之处,李宗吾的《厚黑学》中写到“曹操黑,刘备厚,孙权又黑又厚,却黑不过曹操,厚不过刘备”,这是个简明扼要、一针见血的评价。我也希望大家正视历史,正视演义,不要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的思想,正确对待、理性思考每一个问题。做一个智者,是学生的目标,更是天下学子的责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三国演义》主要是描写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对于这一段的描述,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这个战乱的年代是涌现出了很多历史英雄人物为后人津津乐道。罗贯中写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人物的历史事件,所用计谋,谋士之间的尔虞我诈,真正的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运用到了每一幕里。这就是罗贯中的厉害之处,也是这部著作的著名之处。

《三国演义》全书大致可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这五大部分每一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都有运筹帷幄的谋士在其中出谋划策,是那些只知用武,不知用谋的人,最后的下场都不是很好。比如勇猛无敌的吕布,最后被曹操打败杀死。这其中有陈宫为了吕布抵抗曹操不断献计,荀攸为了尽快让曹操平定吕布而谏言让曹操亲征。三国的这些谋士都已不是青少年,青少年的他们说的话,又有几个人信呢?此时他们都已步入中年,因为他们有了社会的阅历,有了处理事情的经验,才有人愿意相信他们。那这些谋士为了胜利,为了邀功,为了青史留名,无所不用其极。
第2个回答  2020-09-16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诸葛亮是“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具有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大事,且将天下三分的鼎力局面准确预知,出山后一展其雄才大略,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巧设空城计。他的事迹激励我努力读书,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曹操乃一代奸雄,他提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可是他没杀自己膝下的刘备,又让我看到了他的大度。刘备重情重义,仁民爱物,是一位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任君,不管是大城小镇,都忠于职守,受人爱戴,他让我懂得了热爱百姓和忠于职守的深刻道理;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他不降曹操,日夜思念兄长;过五关斩六将,毫不畏惧,他誓与刘备共存亡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仁义十分重要;孙权为人谦和,少年得志,同为天下英雄,使我体会到宽容大度的重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