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三年级学生认真读数学题的良好习惯

如题所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领悟到,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激发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的欲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生会阅读,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然而,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可读性不强,如果一味要求学生照本宣科地读,必然出现“不想读”、“不爱读”、“读没味”等现象。因此,阅读要有一定要求,有指导。开始可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课本中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怎样理解数学概念,怎样理解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提出疑问,思考问题。对于一些关键的词句要进行圈点或划批,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形成牢固的数学知识网。指导阅读,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看出重、难点,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可由学生先做尝试性练习,再与课本对照,加深理解。除外,教师可多查找相关数学的故事,如数学王子高斯、华罗庚等名人轶事,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认真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主要包括看、听、做四个方面。所谓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的问题以及同学发表的意见;做:就是动手操作和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抓住小学生思维活跃,又比较好动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辅导中,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并适时给予鼓励。其次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要集中精力去听。再次,要求学生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的是否正确,和你自己的想法是否一样,又没有需要补充的。最后,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并采取多种手段,力争使课堂多姿多彩,引人入胜,是每个学生都乐于听讲。
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听课要把握住教师讲课的思路,要求学生积极思考,会用脑子听课。能从教师讲课的语言、板书、表情、动作等方面来领会教师的思路,看教师是如何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概括、推理、判断的,对比自己在预习中对课本的理解程度,或解决自己的疑难,或促进自己“创造”,从而学会自己独立去学习。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动脑的习惯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在教学中一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二要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三要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在教学学习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边听边看边想,阅读数学课本时边读边思,作业时要边做边想;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观察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抓住关键,揭示规律;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要逐步训练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1、书写姿势规范。从学生刚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身体要坐直,眼睛与作业本要保持一尺左右,光线要合适等。2、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特别是符号的准确和步骤的完整。此时对于多次潦草马虎的同学要狠得下心让他重做。3、态度认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4、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和速度。5、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如: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同时整个过程要写的工工整整。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6、及时订正的习惯。开始要求订正作业,每位同学要将做错的题订正在错题的旁边。当然,老师自己必须认真、负责,作业要精改,最好能面改。
五、多赏识、多鼓励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改变不良的习惯与建立新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相当艰巨的过程,养成良好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学生习惯的形成有个过程。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与不良习惯作斗争,自觉地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自己的好习惯,确保每一位同学的习惯养成在严格的自律与他律的约束下进行。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他们的付出、努力需要及时得到老师的承认,需要老师不断的鼓励,增强学生成功的快感,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进一步养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成功中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六、利用数学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片面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很少能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体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课外实践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能巩固书本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老师最好的作品。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习惯只能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03
学生没有审好题主要原因不是不认真。你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会学生审题方法。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由于个体差异比较大,教师就要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如:要求学生用笔尖指着每个字读题,画出关键字等。同时规定把题读懂,一遍不行读两遍,反复读题。要让学生真正读懂题目的要求,正确理解题意。
二、教会学生观察题型。如:对于计算题要根据题目的数据与运算符号考虑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应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对于应用题,先要弄清题里的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再看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必要时画出线段图,最后决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要求学生审题要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
四、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学会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五、让孩子制作一个错题收集本,无论作业中的错误还是考试中的错误,都一一抄下来,并在旁边写出出错的原因。
第2个回答  2012-12-03
首先你要想想,每个孩子对数学是什么样的态度,是喜欢?是讨厌?还是没关系,这样,针对不同的学生,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自主去读和学习!
要知道她们的问题出在哪儿!
孩子毕竟是孩子,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真程度了!
第3个回答  2012-12-10
从他的兴趣入手,不要逼孩子,顺其自然,孩子会喜欢的,加油,祝你成功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第3个回答  2012-12-10
首先要不断地告诉他认真审题的重要性,,,我记得我小时候老师会让我们在读的同时标关键词,,,还有就是反复读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