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气的问题

阴历是一直在变的,比如我的生日,每年的阴历和阳历是不同的.据说是 19年左右一次重合.

现在的问题是 ,很多节气是阴历的,为什么每年都固定在 阳历的某几天.清明节多数是 4.5 虽然有的时候会有一天的提前和延后.

中国的节气是怎么算出来的?跟阴历有关系不?

通俗地讲,24节气的划分,是将黄道24等分,得出24个点,每一个点对应着一个节气。
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规律,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气候变化规律(当然还有地理位置、地形等其他原因),决定着该地区植物的生长规律。我们国家所在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植物的生长周期鲜明地受到季节的影响。
古人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就必须找到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然后将这种规律以历法的形式颁布,从而发展经济。
在这种理念指导之下,我们的先人发现:在我国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与气候的变化周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而气候的变化周期又与太阳每年的变化周期存在着关联。进而,通过观测,我们的先人进一步发现:每年总有一天日照时间最长,有一天的日照时间最短,于是古人将上述两天分别称作夏至和冬至。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古人又发现:夏至那一天太阳最靠近北方(那一天的太阳也升的最高),冬至那天太阳最靠近南方(太阳的高度也最低),而界于二者之间总有那么两次,太阳从正东升起(那两天看到太阳的时间与看不到太阳的时间一样长),于是古人将那两天分别称作春分(冬至后面的那天)、秋分(夏至后面的那天)。好,现在一年已经被我们的古人分成了四份,我们有了四个节气。
古人又发现:这四个点又与气候的冷热变化存在着某种关系,夏至和冬至分别接近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候,于是进一步在四个点之间再近似地等分,又得出了四天,分别成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认为这四个点标志着四季的开始。好,现在我们有了八个节气。
下一步,我们的古人又发现: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用这八个节气标识还不太明确,所以有分别在八个区间内,作一次三等分,又得出了16个节气。现在24节气已经都有了。
我上面讲的,是一种通俗的说法。

节气的概念是我国独有的(西方一般只将黄道做12等分,形成了黄道12宫,我国也有)。客观上讲,这是由于我国中原地区独特的气候的变化规律造成的。可以肯定的是:24节气的划分精确的指导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这种划分是通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的。

由于地球公转的规律是非常复杂,精确等分黄道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们的古人在缺乏现代立体几何、天文学、高等数学、现代观测手段的条件下,根据他们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认识,不但划分出了24节气日,而且能精确地计算出每一节气的时刻,同时把它与植物生长规律完美的结合,是非常值得作为他们后人的我们骄傲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05
是按照阴历来推算的.现在都是用阳历表示出来的.

节气的划分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
上半年来六、二十一,
下半年来八、二十三。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