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修复真的有用吗?

刚生完娃,听朋友说42天后要做盆底肌修复,是真的吗?

很多女性会在产后出现盆腔问题,这些会影响人的身体正常运作,尤其更年期的女性,身体机能的下降,如果再不好好修复盆底肌,那真的得不偿失了。

盆底肌对女性的重要作用

盆底肌,就是女性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女性的盆底由肌肉、韧带、神经和结缔组织组成,其中结缔组织很脆弱,最容易受到损伤,包括女性妊娠、分娩的过程也会对盆底肌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

盆底的韧带及筋膜等结缔组织构成的盆底板,可以把尿道、阴道、膀胱、子宫以及直肠等脏器紧紧吊住。控制着排尿、排便,支持盆腔脏器,还有维持阴道紧缩度和提高性生活满意度等多种功能。

但是盆底肌肉及神经如果遭到损伤,这就会给女性带来一系列的烦恼,比如阴道松弛、小腹坠胀感及便秘、尿频、漏尿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尤其怀孕对盆底肌的伤害是一定的,以后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盆底肌治疗的时间比较长,当出现问题时就更不好解决。

盆底肌损伤的危害大

女性盆底肌损伤时,常见症状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控制不住的打喷嚏、咳嗽、大笑或者举重物等腹压增加都会不由自主的漏尿、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等等。盆底肌损伤没有及时治疗,以后还可能出现盆腔脏器脱垂、阴道膨出、膀胱膨出、尿失禁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这些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产后建议检查盆底肌功能

建议产后妈妈都做一个盆底肌肉功能的检查,了解自己的盆底功能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一般医生会先进行问诊,了解产妇是否出现过打喷嚏或者咳嗽时不自主漏尿的情况。然后通过普通的妇检,观察产妇有无阴道膨出、宫颈脱垂等,必要时再进行盆底肌力测评。

盆底肌力测评的结果正常应该在3-5级之间。不过,多数产后新妈妈的盆底肌肉力量只有0-2级,需要做相应的康复训练。

哪些会造成盆底肌损伤

01.妊娠和分娩会造成盆底肌肉损伤

首先,怀孕时,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由孕前指向骶骨转到指向盆底肌肉,再加上子宫日益增加的重量,使得孕妇盆底肌肉持续受压,盆底肌的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

其次,阴道分娩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损伤的主要原因。一般胎儿头部的直径约为9-10厘米,而正常的阴道直径只有约2.5厘米,阴道受到胎头的挤压扩张,会导致盆底肌肉损伤、会阴部神经的损伤等。双胎、巨大儿、分娩次数多等对盆底的影响会增加。

02.长期便秘、肥胖、更年期等也有影响

除了怀孕、分娩等原因以外,女性在长期便秘、咳嗽、提过重物品、肥胖、大运动量锻炼等过程中,都会一定程度上损伤盆底肌肉。

另外,更年期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女性盆底问题会更加严重。成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在30%-50%以上,与年龄、分娩次数、体重、长期便秘等成正比关系。

03.剖宫产可以避免盆底肌肉损伤是误解

调查显示,1/3的产妇会出现盆底松弛,在大笑、咳嗽、打喷嚏、快跑的时候,遭遇“漏尿”尴尬。不少新妈妈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只是顺产才会引发产道松弛,才需要盆底康复。其实,整个孕期都是依靠盆底肌来承托日益增大的胎儿,以及腹腔、盆腔脏器的压力。

盆底肌肉便在持续受压中逐渐松弛,这种现象在未分娩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不可避免地对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产后盆底肌的修复很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9
会有一定用处。
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包括患者可以在家自己进行盆底肌的锻炼,以及来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盆底肌的锻炼。那么首先要强调的是盆底肌如何做锻炼,要调整呼吸匀称的呼吸的基础上使腹部放松,通过医生的指导来了解盆底肌的位置,进而进行提肛运动以收缩盆底肌。因为盆底的肌肉,不像腹部不像腿部和上肢的肌肉很容易识别,所以需要医生进行讲解,甚至结合图谱来了解。那么在收缩的时候维持不少于三秒,休息,要等长的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利于盆底肌恢复血运,不至于过度疲劳。那么盆底肌锻炼的量要连续做15到30分钟,每天三次,或者可以累积每天收缩150到200次,一定要注意盆底肌肉的放松,以免过度疲劳适得其反。另外盆底肌肉,任何体位均可以进行,在上班和等车的时候都可以做盆底肌肉的锻炼,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才能看出来效果。在国际上推荐至少要坚持三个月才可能看出一定的效果。那么会有人问,为什么要来到医院进行盆底的康复锻炼?首先在医院锻炼的时候由医生进行指导个体化的制定方案,通过盆底肌的评估了解盆底肌的快肌和慢肌,到底哪类肌肉的功能会更差,制定个体化的方案以后,可以通过阴道的电击棒,对盆底肌肉进行电刺激,这样能够唤醒盆底肌,加强盆体肌肉收缩的力量。同时可以通过图形让患者学会如何进行收缩,并模拟不同的场景来进行盆底肌的锻炼,也就是所谓的生物反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