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让梨十岁诡辩的神童孔融,如何成为三国时期的“嘴”强王者?

如题所述

孔融这人就是小人,虽然年幼懂得谦让,但是大了私心很重,到了年老更是一名让人反感的人,他投靠曹操,全靠曹操庇护他,但是他却背地里骂曹操骂得乐此不疲。其实从细节上我们就看得出来,孔融这人就是自私自利的人,总以为自己是儒者,便肆意妄为,其实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让梨的故事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谦卑有礼的人设。

要说这孔融前半生还是很不错的,他家底好,在曹操他们打黄巾军的时候,他还是北海的太守,那个时候的他要啥有啥,天下大乱,战争热火朝天,本来以为不会打到自己的地盘,哪晓得袁谭还是带兵打过来了,这也导致了孔融开始走下坡路了,他表面是不在乎的,但是到了晚上,他就把小人角色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抛下自己的家室包括自己的妻儿,收拾东西都逃走了,结果他的妻儿全部遭殃。

孔融这一逃跑,就投靠了刘协,那个时候汉献帝是曹操人质,孔融的这也就间接的是投奔曹操,要不说他是小人,你啥都依靠曹操了,曹操功能吃喝,按理说应该巴结曹操才对,但是他却把曹操当骂人的乐趣,有事没事的都骂曹操,其实这曹操也知道,他也不是心胸狭隘之人,再说骂他的人多了,多一个孔融也不多,所以曹操对他的话和所作所为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了。

哪晓得孔融的嘴能那么不饶人,骂就骂了,你还要和曹操对着干,这曹操也不是吃素的,既然你孔融不把他曹操放眼里,那只好收了你的性命,这孔融见曹操根本没有搭理他,还以为是曹操怕他,所以也就得寸进尺,于是孔融倡导严格遵循儒家礼法,曾多次因礼法问题上书劝谏皇帝,这样岂不是与曹操所说的法家治国背道而驰,这不就是唱反调啊,这次终于把曹操惹急了。

要知道孔融是没有权利之人,所以他即使是提出自己的言论,也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所以他就心生一计,对曹操骂得就更加厉害了,本以为曹操会因为自己的谩骂就放弃和他唱反调,哪知道这让本来就讨厌他的曹操更加动了杀心,因此,孔融最后被自己的嘴把自己害死了,还搭上了一家人的性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4
因为从小就具有逆向思维的孔融,他的辩解能力本来就很强,长大后只不过能力更厉害了。
第2个回答  2019-11-24
孔融在乱世中麻痹自己,每天饮酒取乐骂曹操,还提出许多看似有用的理论。
第3个回答  2019-11-24
肯定是和孔融的智慧分不开呀,孔融从小就是一个有天赋的人。
第4个回答  2019-11-24
孔融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学术,仅凭一张利嘴就能在三国时期纵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