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何祥美是一枪一命的狙杀高手?

如题所述

2007年11月24日,东南某野外射击场,进行一次军事演习,演习进入狙击歼“敌”阶段,不同距离上的靶子相继竖起,又随着清脆的枪声倒下。此时,200米开外的山坡上,一个头像靶在草丛间缓缓升起。远远望去,还不及指甲盖的一半大。天色渐晚,光线昏暗,风速陡增,吹得草木哗哗作响。坐在检阅台上的将军拿起望远镜,牢牢地套住了若隐若现的头像靶。将军是步兵出身,知道在这样的距离、这样的光线、这样的风速下射击并不容易。即使瞄准了靶心,在这样的风速下也会横移半个身子,就是说,如果瞄的是心脏,那么打中的可能就是右肩膀。“砰!砰……”几秒钟后,枪声响起,头像靶应声倒地。“打得好!”将军情不自禁地称赞。观摩的人群沸腾了:两发子弹,一发命中人中,一发打进眉心,相距不超过5厘米。练就“百步穿杨”绝技的就是狙击手何祥美。200米距离外的头靶,他居然能指哪打哪,“枪王”的美名从此不胫而走。

何祥美刚当上狙击手时,就在日记上写下了这句誓言:在这里,最舒服的永远是昨天……战场上,狙击手扣扳机的机会只有一次。若不能一枪毙敌,牺牲的就是自己。何祥美深谙这个道理,提高射击精度也成为训练中重点解决的难题。

为了保证枪的稳定性,何祥美把圆石子、弹壳放在枪管上,两个小时不能掉,掉一次自觉加练10分钟。为了提高识别目标的能力,他进行盯手表秒针训练,做到5分钟不眨眼,迎风、迎光、迎沙不流泪。为提高场景记忆能力,他经常身处陌生环境,一分钟内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判断现场景物。

狙击手对射击环境格外敏感,风、雨、阳光、气温、气压、距离等稍有变化,便要对瞄准点进行调整,俗称“修风”。何祥美就把数千个射击参数写在小卡片上,一有空就掏出卡片背几个数据。如今,射程随你定、目标可大小,何祥美抬头一瞟,几秒钟内便能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得出正确的修正值。其结果多次与测量仪比对,误差接近于零。为了增强训练难度,他还专门设计了方格靶,分成5个区域,每个区域的靶心由原来的10厘米缩小成两厘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