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电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如题所述

早在1904年,就已有人对彩色电视进行了探索性的试验。1925年,前苏联工程师阿达缅开发出一种彩色电视系统,具备现代彩色电视几乎所有的性能。

1928年,贝尔德在贝尔电话研究所进行彩色电视机的试验。7月3日,他用带有红、蓝、绿三色滤光器的3个有30个孔的尼普科夫扫描圆盘,进行公开演示,在电视机屏幕上出现了鲜红色的草莓、蓝色的领带等图像。

1929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格雷,提出用3个电路分别发射3种基色信号来播送彩色电视节目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成了现代彩色电视的基础。同年,贝尔实验室的艾夫斯,在纽约与华盛顿特区之间播送了50行的彩色电视图像。

1938年,法国的瓦朗西获得一项有关与黑白电视制式兼容的彩色电视的专利,为以后解决兼容问题开辟了道路。

1940年,英国的贝尔德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系统的匈牙利工程师戈德马克,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探索,他们都演示了一种与黑白电视不兼容的场序制彩色电视系统,这种系统通过摄像机与接收器的彩色滤色镜的转动来运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哥伦比亚广播系统还用这种系统进行了某些试验性的播出。195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这一项业务重新开始,但不久就停办了,因为这种系统很快被可与黑白电视兼容的全电子彩色系统取代。同年,美国发明家洛马开始研制彩色显像管。

1953年,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NTSC)确定了与黑白电视兼容的一种彩色电视制式——NTSC制,成为世界彩色电视系统的基础。

NTSC制的原理是:把图像的两种信号的传输组合在一起,一种传输与黑白电视机相应于辉度(包括电视景色精微细节在内)的信息,另一种传输纹理粗糙的色彩信息。

彩色电视机把两种图像信号传输组合在一起的原因,是彩色图像的辉度成分具有高清晰度的视觉效果,附加的纹理粗糙的色彩信息又不改变所产生彩色图像的清晰度,这样,就可看到清晰的彩色图像。

美国NTSC制的公众电视于1954年开播。采用这一制式的还有日本。1960年,日本正式播放NTSC制的彩色电视。

1963年,德国德律风根公司的布吕克提议采用PAL制,这种制式对NTSC制做了细微而巧妙的改变。

另一种制式是与前两种制式有根本区别的SECAM制,它是法国巴黎的亨利提出的。法国于1966年开始采用SECAM制,并于1967年正式播出。

1969年,英国及前联邦德国开始采用PAL,制播出彩色电视。同一年,法国与前苏联决定采用SECAM制。20世纪60年代后期,大多数国家开始发展彩色电视广播。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分别采用了这三种制式。1973年,中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采用的是PAL制。

195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彩色电视机的销售热潮开始于1964年的美国。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大部分彩色电视的摄像机有3~4个电视摄像管。在彩色电视机里,有一个阴罩障板、三个电子枪及阴极射线管。现在,彩色电视机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家用电器,为人们提供绚丽多彩的活动图像。

1984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研制出利用集成电路芯片取代摄像管的彩色电视摄像机。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视机的功能与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新型彩色电视机增添了许多功能,如遥控选台;屏幕上显示频道号码、音量响度;预编程序,在预定时间自动开机、关机、转换频道和播放节目;多画面显示;接收多伴音、立体声等。随着新型电视广播业务的出现,电视接收机还向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发展,以适应多方面的需要。具有卫星电视接收功能及收看图文电视的接收机、高清晰度大屏幕电视、液晶投影电视、平板电视等纷纷问世。电视接收机还与可视图文检索系统和家用电脑合为一体,成为家用的信息显示终端设备,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数字化彩电问世。1997年,西安开发出我国第一代准高清晰度数字化彩色电视机,它的清晰度从300线提高到700线,还可作为计算机或多媒体信息终端的显示器使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