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一品官员到九品官员,衣服上分别绣的是什么动物?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官补是中国封建王朝特定的显示官员的地位高低的官服徽识,是南京云锦的特色品种。他饰于官服的胸前、后背,文官饰以飞禽;一品官为仙鹤补;二品官为锦鸡补;三品官为孔雀补;四品官为云雁补;五品官为白鹇补;六品官为鹭鸶补;七品官为补;八品官为鹌鹑补;九品官为练雀补。武官饰为走兽:一品二品官为狮补;三品官为虎补;四品官为豺补;五品官为熊补;六品七品官为彪补;八品官为犀牛补;九品官为海马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5

1、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鸿漱,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2、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

扩展资料:

封建王朝的衣冠之治集中体现在官服上,这在清代又称补服,就是在褂子的前胸后背各缀一块布称为补子,绣上不同的飞禽走兽,以表示官职的差别和道德含义,“补子”的图案根据官员级别的不同也都是不一样的。

清朝时期的官服都是由“江南织造局”来完成制作的,一般的裁缝是不能制作官服的。“补子”的绣法复杂多样:线外包金银的叫做平金绣,在夏服上用的叫戳纱绣,只用彩线而线外不包金银的叫彩绣,还有打籽绣等多种方式

仙鹤在古代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仅次于凤凰的“一品鸟”,明清一品官吏的官服编织的图案就是“仙鹤”。

同时鹤因为仙风道骨,为羽族之长,自古被称为「一品鸟」,寓意第一。一品是古代最高官阶的名称,皇帝以下文武百官共分九级,一品最高。仙鹤也是鸟类中最高贵的一种鸟,代表长寿、富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朝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05

明代开始,给每级官员都设计了一种动物图案作标志,把它绣在两块正方形的绵缎上,官员常服的前胸后背各缀一块,这种就是补子,这种官服就叫补服。

一品:明文官绯袍,绣仙鹤。清文官补服仙鹤,武官补服麒麟。

二品:明文官绯袍,绣锦鸡,武将一品、二品绯袍,绘狮子。清文官补服锦鸡,武官补服狮。

三品:明文官绯袍,绣孔雀,武将绯袍,绘老虎。清文官补服孔雀,武官补服豹。

四品:明文官绯袍,绣云雁,武将绯袍,绘豹子。清文官补服雪雀,武官补服虎。

五品:明文官青袍,绣白鹇,武将青袍,绘熊。清文官补服白鹇,武官补服熊。

六品:明文官青袍,绣鹭鸶,武将六品、七品青袍,绘彪。清文官补服鹭鸶。武官补服彪。

七品:明文官青袍,绣溪敕。清文官补服鸂鶒,武官补服犀牛。

八品:明文官绿袍,绣黄鹂,武将绿袍,绘犀牛。清文官补服练雀。武官补服犀牛。

九品:明文官绿袍,绣鹌鹑,武将绿袍,绘海马。清文官补服练雀。武官补服海马未入流——镂花金顶戴(白),王蟒四爪蟒袍,黄鹂补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服

第3个回答  2019-10-10
在衣服中间绣动物图案以示品级,是从明朝定下来的,叫做补子。明朝以前没有固定的。
《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补子图案:
公、侯、驸马、伯:麒麟、白泽;
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
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除此之外,还有补子图案为蟒、斗牛等题材的,应归属于明代的“赐服”类。
清朝: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第4个回答  2019-10-05
明朝官阶九品,制作出的服装也如官阶。九品官制奠定以后直到明初,官员的品级只能从服饰的颜色及图案花纹上区别。如明代官服,一至四品绯色,五至七品青色,八、九品绿色。其图案花纹,一品大独科花,径五寸,其次是越往下越小。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搭花,径二寸。四、五品小杂花,径一寸。六七品小杂花,径一寸。八品官员以下无花纹。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定补子制度。补子就是一块缝在胸前的布,上面绣上各种花纹。公、侯、伯、附马的补子绣麒麟白泽,官员是文禽武兽。一品文官绣仙鹤,二品是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以下是鹭鸶、黄鹂、蓝雀等。武官一二品是狮子,三四品为虎豹,五品是熊,六七品是彪。

清王朝取代明王朝之后,也实行了等级森严的九品官制。清代把胸前的这块方布也叫"补子"或"背胸",把缀有这种补子的袍服称为"补服"。清代文官一至七品补子图案与明代的相同,八品则改明代黄鹂为鹌鹑,九品及未入流绣蓝雀。惟文官一品都御史、三品副都御史及按察史、五品监察御史皆绣獬豸。武官补子图案区别较明代为细,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定补子制度。补子就是一块缝在胸前的布,上面绣上各种花纹。公、侯、伯、附马的补子绣麒麟白泽,官员是文禽武兽。一品文官绣仙鹤,二品是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以下是鹭鸶、黄鹂、蓝雀等。武官一二品是狮子,三四品为虎豹,五品是熊,六七品是彪。

清王朝取代明王朝之后,也实行了等级森严的九品官制。清代把胸前的这块方布也叫"补子"或"背胸",把缀有这种补子的袍服称为"补服"。清代文官一至七品补子图案与明代的相同,八品则改明代黄鹂为鹌鹑,九品及未入流绣蓝雀。惟文官一品都御史、三品副都御史及按察史、五品监察御史皆绣獬豸。武官补子图案区别较明代为细,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