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组织管理综合实践活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2-03
手头恰好有个类似的材料,共享给你,但愿不影响原作者的版权,因为我也不知作者是哪位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几点认识
在新一轮课改中,“综合实践活动是新型的课程,它体现了课改的鲜明特征,是对传统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重大突破,是本次课改的热点和亮点。
我区从2002年9月始进入国家级试验区,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的课程,还处在实验探索阶段,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很多。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已经成为中小学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根据学生发展的水平,学校管理现状和教师实际情况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谈谈自己几点认识。
一、 以劳动技术教育为切入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把原中小学生活与劳动、劳动技术教育学科统称为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作为国家指定的四个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之一,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四大块内容有效地开展起来,成为各校课改的难点。
劳动技术教育自从1981年列入国家中学教学计划以来,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有好些地方取得了一定成果,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专用的学生实习基地或劳技室,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劳动与技术作为切入点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可行的,体现课程改革继承与创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劳动技术教育倡导的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溢美、以劳促创新,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想和作用,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再强化它的生成性和创新性也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特征。当前,对学校来说有一支技术实践能力较强的劳技教师队伍,特别是劳动与技术教育兼有原有的学科课程特点也有活动课程特点,使它成为四个指定学习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以劳动技术教育作为操作平台,在劳动与技术实施指南中指出它是以作品的制作为载体,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其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整合其它学习领域,使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更丰满、更丰富、更有实用性和拓展性。劳动技术教育基础比较好的学校,在引入“研究性学习”时可把作品的制作过程,从怎样做,变换成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办法把作品的质量做得更好。通过这样的引入,使学生有主动探索寻找资料,创新的过程,也使学生在选择“研究性学习”操作项目时,也有所依据,不感到茫然或手足无措,学校容易管理,教师心理有底,逐渐摸索适应,也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习负担,又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以“劳动技术教育为载体,并以此为切入口,多领域相互融合”的实施方案,是新课程体系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初级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相互融合的实践定会大大推动课改进程向更高级阶段发展。
二、以活动课程(兴趣小组)为基础,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90年代以来,为适应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竞争的需要,针对中小学教育存在的弊端,全国各地开展了教育实验,大胆进行了课外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实验研究。每到周六(或其它固定时间)一所学校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按学生志愿参加的兴趣小组全面开展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90年代中期不再为活动而活动,而逐渐被规范成一种课程——活动课程。把国家课程分为三大板块: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确定了具体的活动课程目标,学科课程目标以单一的学科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而活动课程目标以综合能力(主要是学生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经过几年的努力,部分学校已形成了自己特色,建立了比较能胜任的教师队伍。
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动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相比较,活动课程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性。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对活动课程的延伸、重组与提升,提出更高的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各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中,充分利用原来活动课程(兴趣小组)的资源,引进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改造原来的活动课程(兴趣小组)的教育模式,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稳步的发展。
三、任课教师的配置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领域,要求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具有很高的素质,而高素质综合实践活动的不足,困惑着各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我们注意到省级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中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阶段的课时总量排在各学科课时总量的第二位,而其它学科的课时在相应的减少,一方面说明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另一方面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配置的压力更大。
如何配置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是实施课程目标的关键,我们在实施进程中,建议学校做到“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
班级固定:就是明确每一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任课教师,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是提高课程效率的重要措施。如原担任劳技课的教师可任综合实践活动课专任教师并负责统筹。
年级协作:就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以年级为单位,把一个年级的教师相对组织起来,(同时可补尝由于其它学科因课时减少而不足的工作量),共同参与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全由学生的活动构成;活动小组由几十个甚至几个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几个或十几个小组同时进行活动,光靠一个专任教师是不够的。在某一个班级进行活动的时候,整个年级的相关教师都应该参与到课程当中来,以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并发挥教师各自的专业优势。学科是单一的,活动却是综合的。
学校协调:就是指学校要设立研究和协调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以保证综合完成活动的有效实施,为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年级活动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开发的课程,它们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学习内容和方式,学习目标、内容的选择的主体是学生,且没有固定的教材。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学校的特色,学生(大多数学生)的兴趣而自主开发课程,它有确定的目标和内容,有专门的校本教材(如原有的乡土教材),学生学习目标、内容的开发主体是教师。
2、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随着每一个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也随着过程取向变化而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会在这个进程中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其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具有生成性。校本课程有确定的教材,一所学校最多也只有近十本校本教材,它们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确定性,虽然,它们教学目标和内容可按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但也是针对大多数学生。
3、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展进程中,某一个活动小组的组成人数在几十个(大多数)时,这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形成相当于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在组织教学中,参加某类的校本课程的人数很少时(几个人),这时,校本课程的教学形成可相当于综合实践活动。
五、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学习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的教学目标就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动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检,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它是独立的课程。
综合学习活动是指某一学科课程内综合活动,而学科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人类经验积累中的精华,学科课程的内容侧重昔时信息和间接经验并以读书为主要方式。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于考察学生学习的结果,开展学科课程的综合学习活动,目的是为更好地完成学科内容的教学,服务于学科内容。
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学习活动”中不能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混为一谈,我们认为,学科“综合学习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完全属于两个系列,应该得到非常明确的区分。
1、学科类综合学习活动是在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学习中展开的,所展开的活动内容都与其相应的学科领域直接相关。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实际、面向社会,它不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学科知识,但它不受体系化知识框架的局限。
2、学科类综合学习活动的目的,必须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发展和促进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能力及综合素养。对学生有一个最基本的目标要求。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更直接地指向于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它的目标要求由活动的过程取向决定。
3、学科类综合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往往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如科学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活动大都以观察、实验、制作为主,而社会、语文等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活动则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则因活动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随活动过程的取向所决定,它不受学科特征的局限。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类综合学习活动,从课程结构上看,它们属于两个序列的活动。但学科类的综合学习活动有时可以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内容。从整个课程教学中看,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它们的总目标是一致。
六、领导重视、制度的到位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稳步发展
从新一轮课改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是新开设的国家级课程,它既无教材、参考书,又无能适应综合实线活动课程教学的大量教师,目前也无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现在只有靠领导重视,制度到位,才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稳步发展。
十几年前,劳技教育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同样遇到了很多困难,教师缺乏,技能低下,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等。经过十几年来领导的重视,每年在暑寒假对劳技、科技教师采用请进来,或“能者为师”的形式进行不断培训,经常性组队或观摩全国、省、市各类比赛,造就了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现在能在全国、省、市“三模”、“风筝”比赛中获得很好的成绩。制度到位,促进劳技课教学、科技活动健康发展。在区级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督导中,劳技教学和科技活动有比较大的份额,督促和引导学校开展劳技教学和科技活动,规范了学校的教育。学生在劳技和科技活动中成绩突出的,与学生的中考学业成绩及学校的督导分相挂钩;在初中阶段,学生在省、市、区劳技或科技获奖都能有相应的加分。这样促进了学校、教师、学生开展和学习劳技教育、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劳技教学和科技活动的稳步发展。
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教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更广、更杂、课时更多,更需要领导的重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开展新课程理念、各学科知识和技能等全方位的教师培训;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机制督促学校按国家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开足开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联系生活,认识自然、社会和自我开展的活动,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由活动的取向所决定。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初期,教师、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与自己生活相关、有利自己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年级组、学校、县(区)级应组织各种活动,通过学生的演讲、表演、探究、作品、竞赛等表现自己,对部分取得成绩的学生,学校、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上加以肯定,在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业成绩评价上,各种评选、选拔及中考中以奖励加分。这些活动的开展应以基础广泛、经常性、平等,且要体现学生亲自动手和通过努力体现才能的项目。活动的开展对班级、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示范和引导辐射作用。
我认为领导的重视、政策的到位,学校、教师、学生必将会认真对待综合实践行活动课程。也能弥补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学业评价中难以统一命题测试的不足,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稳步的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