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渗透入汉语中的常见词语,有哪些?

如题所述

瀛生先生的《北京土话中的满语》一书中令大多数人信任的词汇:  

    萨其马,满文转写sacima。清代满汉语字典还是给了个汉语名称的,翻译作“糖缠”。萨其马一词语sacimbi(砍、剁)有些联系,共用一个词根(saci-)。

     剌剌,满文转写lala,本意为 末尾。这个词只是东北土话和北京土话里面的词,在东北话里,也略有这个意思。重读第一个la音,第二个la音有吞音的现象,比较符合满语口语的发音规律。  

     撒么,满文转写sabumbi,本意为 看见。瀛生先生说北京话里说成 sǎ(无me音),东北话中则是说成 sáme,“瞅一眼”的意思。

     掰持,满文转写baicambi(读bai  t?a mbi),本意为 查看、详查。baicambi一词中重音在bai上,ca(t?a)轻读,因此在东北话里说成掰持(北京话似乎还是说baicha),意思有点类似于“忙活、翻看”。还有一个意思是“争论”,例句:“这件事我得跟你好好掰持掰持。” 

    咔哧,满文转写kūwacarambi(读作 kua t?a la mbi),本意为 挖、刳、掏。清文鉴的满语释义:【Huwesi kiyokan i jergi agūra jafafi yaya jaka i dorgi be korime geterembume dasatara be kūwacarambi sembi】——“拿小刀、剔箭杆刀一类的器具,把任何东西的里面刮着清除干净、修理,称为kūwacarambi.”  东北话里咔哧就有这个含义,“把东西挖挖刮刮抠抠,处理干净”这么个动作。

    hende,满文转写hendumbi,本意为 说。东北话北京话中都有,重读hen音,轻读de音,意思是“训斥、数落人”。

    哈勒棒(哈勒吧),满文转写halba,本意为 肩胛骨。有的只指动物肩胛骨,有的也可以指人。

    格叽,满文转写gejihe?embi,本意为格叽,意思是搔腋下痒痒。

    嘞嘞,满文转写leolembi,本意为 讨论、论述。北京话东北话中都有,意思为“又臭又长的无意义的话”。重读第一个嘞音,轻读第二个嘞音。

    哈勒,满文转写har,本意为 辣味刺鼻。北京话东北话中都有——东北话也有说成“kale”的——意思是东西放久了之后陈了的、不好的味道。

    嬷嬷,满文转写meme,本意为 乳(父、母)。事实上嬷嬷是乳(母)、奶(妈)的意思。比如我们熟知的容嬷嬷,就是个奶妈。之所以不写全乳母、奶妈,因为meme一定程度上是个中性词,本身并不包含性别信息。清文鉴中meme一词从不单独出现,而是分为meme ama(乳公)和meme eniye(乳母)两种。不过现代用于中多数还是乳母,所以逐渐嬷嬷就指代了乳母。

    各扭,满文转写ganio,本意为 脾气怪异。东北话北京话都有,保持了满语原意。


北京土话中独有的满语词:

    xiadahunr,满文转写 yadahūn,本意为 贫穷。

    巴哈,满文转写bahambi,本意为 取得、得到。北京话中意思和满语差不多,“捞取”“攫取”的含义。  

    xx da,满文转写da,本意为 头目。满语中为中性词,比如mukūn i da族长,北京话里属贬义,如“坏事da”,读音为一声。

    suihe,满文转写suilaha(suilambi),本意为 劳累、劳苦。北京话中意思是“累死了”。

    shaoleng,满文转写?olonggo(读作  t?? long ngo),本意为 带尖的。北京话里为“支楞、物出尖”。

    taihai,满语原文转写taihai gese,本意为 如长毛细狗一般。意为“人模狗样”。

    哇单,满文转写wadan,本意为 包袱。北京话里指变戏法的包袱皮儿。

    tashan,满文转写ta?an(读ta  ?an),本意为 伪的、差错。北京话意为“差错、过失”。

    巴沙,满文转写ba?a(读 ba ?a),本意为 工钱、工资。北京话保留原意。  

    榻摊,满文转写tatan,本意为 宿营地。北京话加儿化音,保留原意。  

    埃杭,满文转写aigan,本意为 靶子。

    得合勒,满文转写dehelembi,本意为 钩。书面语中dehele一词指的是无袖短褂。北京话此词用于摔跤。  

    挖行,满文转写wahan,本意为 马蹄袖。早年北京人称丧服袖子镶的蓝色袖口为wahang。


进入普通话的地名 中的满语:

1. 吉林,满文转写girin,本意为 地带、区域、临(街)、沿(江)。原名 girin ula,吉林乌拉,意思就是沿江。ula=江。后来简称吉林。

2. 图们江,满文转写 tumen (sekiyen i) ula,本意为 万源之江。清代的时候也写“土门”,韩国方面记载的“豆满江”乃女真时期北音的音译。金代时期的满语(彼时的女真语)发音偏北方方言(那时候的北音比较硬朗,t-d互换神马的、ci/ji说成ti/di神马的)事实上都是同一个词。tumen=万,sekiyen=源头,i=的,ula=江。

3. 塘沽,满文转写tanggū,本意为 百(数字)。

4. 鸭绿江,满文转写yalu ula,本意为 田地的边端。yalu=田地的边端,ula=江。鸭绿 为音译。

5. 法库,满文转写fakū,本意为 鱼梁(在河里拦鱼的工具)。  

6. 木兰(围场),满文转写muran,本意为 哨鹿。简单说就是用鹿哨围猎(的地方)。muran i  aba,哨鹿围(aba=围猎)。  

7. 宁古塔,满文转写ningguta,本意可能与 ninggute(各六)是同个意思。

8. 嫩江,满文转写 non ula,本意为 妹妹江。

9. 萨哈连(岛),库页岛的俄国译法,满文转写sahaliyan(读 sa ha lian),本意为 黑。

10. 牡丹江,满文转写mudan ula,本意为 蜿蜒的江。mudan有湾、绕弯的含义。

(参考 知乎、今日头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