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27课答案

如题所述

内容预览:
  第27课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课文导读】
  这两篇短文,《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语言精练而生动。阅读本文要由景入情,去体验作者与自然相融洽的生命愉悦,领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态趣。《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学习重点】
  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优美的语言中欣赏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并想象课文景象。
  3.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学法指导】
  这两篇山水游记应该运用诵读学习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景色优美,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月夜静谧,语言朴素,诗情画意。在朗读时,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这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在学习中可对比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同时要结合自己脑海中对这类美景的积累,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这些景物的感受,从中也学一点山水游记的写法。
参考答案
  1.A(颓应读tuí故选A)
  2.剽悍、轩昂
  3. (1)交辉:交相辉映。(2)歇:消散。(3)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颓:坠落
  4. D(A项两个“自”均为“从、由”之意;B项“朝”“晓”均为“早晨”之意;C项“至”“到”均为“到达”之意;D项第一个“与”意思为“欣赏”,第二个“与”意思为“和”,故选D)
  5. (1)陶弘景;(2)宋,苏轼,东坡居士,“三苏”
  6. (1)五色交辉;(2)猿鸟乱鸣,夕日欲颓;(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1)少 (2)洗涤 (3)竖立 (4)走
  9.C
参考答案
  1.A(颓应读tuí故选A)
  2.剽悍、轩昂
  3. (1)交辉:交相辉映。(2)歇:消散。(3)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颓:坠落
  4. D(A项两个“自”均为“从、由”之意;B项“朝”“晓”均为“早晨”之意;C项“至”“到”均为“到达”之意;D项第一个“与”意思为“欣赏”,第二个“与”意思为“和”,故选D)
  5. (1)陶弘景;(2)宋,苏轼,东坡居士,“三苏”
  6. (1)五色交辉;(2)猿鸟乱鸣,夕日欲颓;(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1)少 (2)洗涤 (3)竖立 (4)走
  9.C
10.(1)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2)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11.托物言志 壮志未酬的苦闷
  12. B(作者自称“闲人”也包含了对自己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13.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14.(1)(景色)美好;(2)距离;(3)阴历每月十五;(4)全,都。
  15.(1)哪里能全都靠近水?(2)中秋的月亮,临水的景观,独自一人前往且远离人迹,在这里完备、齐全了。
  16.C(题干与C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中“之”指代有中秋月而又近水的城郭宫室;B、项中“之”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D项中的“之”是代词,故选C)
  17.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
  18.略(提示:不要写成原文的翻译,要加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19. D
  20. A
  21.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翻译:(我们)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22.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共同点: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

参考资料:教育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6
在练习测上,还是课本上。
第2个回答  2012-12-16
是哪里?书上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