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文献《三国志》中,并无“五虎上将”这一官方称号,这一概念源自小说《三国演义》的创作。陈寿的著作遵循一人一传的原则,关张马黄赵在《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中被提及,反映了他们在蜀汉阵营中的显著地位,但并不是历史上的正式封号。
民间传说和一些通俗文学作品如《三国志平话》和《三国志通俗演义》将他们并称为“五虎上将”,并按照关张马黄赵的顺序排列。然而,清代毛纶、毛豵父子在评价中有所偏颇,他们贬低马超以抬高赵云,这影响了后世对马超形象的理解,使其在毛本《三国演义》中更多表现为勇猛而非智谋型将领。
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关羽和张飞被誉为万人敌,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关羽忠于曹公,张飞义气深重,都有国士之风。然而,关羽刚愎自用,张飞暴躁无恩,导致战败,这是常理。马超以勇猛著称,却因家族覆灭而令人惋惜,若能从困境中崛起,或许结局更好。黄忠和赵云则以其力量和忠诚,类似于灌、滕这样的猛将。
在《三国演义》的虚构情节中,刘备在封赏将领时将关张赵马黄封为五虎上将,但这在《三国志》中并无明确记录。《华阳国志》则记载了他们在刘备为汉中王时期的实际官职,如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这些职位表明他们在蜀汉政权中的核心地位。
五虎将一说最早出自《三国志平话》,指刘备麾下的五员猛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原文描写为“五虎大将”,后人惯称“五虎上将”。(后罗贯中著作三国志演义而广为流传,清代毛氏父子批改版三国演义顺序为关张赵马黄)也是在中国历史章回小说或戏曲中常见到的武将称谓,通常有五个人,都是君主或势力中最得力的将领。后来也用以形容各领域中能力出众之人或团体(数量一般也为五)。“五”的数字组合,反映了中国传统对五行、五方、五色、五音等神秘结构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