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放久了会出现的虫子从哪里来的?

如题所述

大米放久了会生虫子,这是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放置了2到3年的陈米,更容易在里面发现黑褐色的小虫子。有人不禁心生疑问了,平时这些大米的密封性很好,无论是容器还是布袋,都没有被啃噬的痕迹,这些虫子是怎么来的呢?

事出必有因,当然这些虫子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更不会像有人理解的那样,这些虫子突破了进化论的“束缚”,从米中自然出现。其实就像刚新开挖出的水塘,过不了多久里面就会出现小鱼一样,无论是小鱼也好,米中的虫子也好,都是通过特定的渠道进入的。

这种大米中的小虫子,学名叫米象,隶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鞘翅目象虫科,成虫体长约2.5毫米左右,浑身呈红褐色或者黑褐色,嘴前有一个明显的突起,其基部较为粗壮,背后有翅,基质较硬,呈倒三角形。米象是一种典型的害虫,常寄生于稻、玉米、小麦、高粱等粮食作物以及面粉中。

在上述粮食作物抽穗阶段,米象就会从蛰伏状态变得活跃起来,而在此之前,米象由于食物来源比较缺乏,同时气温较低,通常会选择在泥土内、谷仓中、树皮里等“猫”起来一动不动,一旦感受到天气温暖起来,同时食物的气息也“飘过来”,那么米象们就会成群地从蛰伏之地扩散开来,从而进入繁殖的高峰期。在交配以后,成虫便会利用它特有的口器,将尚在生长中的谷粒或者储存的谷粒啃开,一方面供自己食用,另一方面雌性米象会在里面产卵,然后分泌黏液,将谷粒从外面封闭起来。


产在谷粒内的虫卵,经过6-15天的孵化期就会演化为幼虫(温度越高,孵化期越短),幼虫在谷粒内部,依靠啃噬谷粒生长发育,再经过1个月的时间继续演化为蛹,再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便最终演化为成虫。由于幼虫和蛹多半是在谷粒内部演化,同时它们的颜色多为乳白色,与谷粒特别是米粒的颜色相近,再加上它们的体型非常微小,因此人们无论是在收割、脱粒,还是分拣、储存时,都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

对于寄生环境不同的米象来说,其生命周期内的活动轨迹是有一定差别的。如果是在谷物非常充足、积存时间较长的谷仓之内,无论是温度条件还是食物来源,对于米象来说都是非常适宜的,那么它们的幼虫、蛹和成虫阶段大都是在谷仓之内。而如果是在田地内的米象,它们在越冬期结束以后,有一部分的活动轨迹一直是在田地内,将卵产在即将成熟的谷粒内,然后随着谷物的收割,连通卵或者幼虫一起进入谷仓,最后进入米袋流通至千家万户。还有一部分在田地里越冬的米象,在越冬期结束以后,成虫有一定几率直接飞到储存粮食的谷仓内,最终在这里“安家落户”。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米袋内的米象,其来源有很大的可能是我们在购买或者存储之前,已经在米粒中含有了虫卵,在米象幼虫期和成蛹期由于它们的颜色、体型等原因很难被发现而已,直至长到了成虫变为深色才被识别出来。另外,也有可能我们在存储大米时,由于密封不严的原因,成虫在转移栖息地的过程中爬了进去。


由于米象怕光、喜湿喜阴的特性,其最适宜的温度在30摄氏度左右,当我们发现谷粒中含有米象,可以采用在太阳下暴晒的方法,既可以达到快速赶走米象的目的,也能够有效杀死虫卵。也可以采用在低温通风处摊开放置的方法,米象也会逃离,不过虫卵并不会被杀死,这个时候可以辅助采用合适的筛子,将比重较小的米粒筛除,这些米粒通常都是被虫蛀食了的。另外,还可以在大米中放入一些大蒜,也能够起到很好的驱虫效果。

当然,家里有较大容积冰箱的,也可以将米粒分批次在里面进行冷冻,一般冻上两天左右,无论是成虫还是虫卵、幼虫都将会被杀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4
恐怕这个问题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首先我们来看看米虫的一个成长过程,它一生是会经历虫卵、幼虫、蛹、成虫这样的四个过程的,而恰恰是在虫卵的时候就已经是进入到了米中,而它整个的体积是相当微小的,一般呈现半透明,混在米中几乎人眼是看不到的。
第2个回答  2021-01-24
大米中的虫子其实一直都在大米里,只是它是以虫卵的方式存在,我们肉眼看不出来,等温度和湿度合适了,虫卵就会生长,就会吃大米,这样就成了米虫。
第3个回答  2021-01-24
一是水稻在收割的时候,稻壳上就携带了虫卵,打成米后虫卵依然在米粒上,只不过那时候虫卵很小肉眼无法识别。
二是储存米的容器里有虫卵,因为一般人家的米缸米柜木箱都是一年年延续着使用,很多装米的容器没有清洗干净,遗留了虫卵,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时候虫子就会繁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