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社会历史简况

(一)行政区划。 (二)人口与民族。 (三)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和“天府之国”。 (四)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史上的主要历史事件。 (五)科技教育优势与杰出人才。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80418200人。男性人口为40830945人,占50.77%;女性人口为39587255人,占49.23%。总人口性别男女比(以女性为100)为103.14;汉族人口为75510249人,占93.90%。少数民族人口4907951人,约占6.10%。其中,彝族人口最多,其次按人口数依次为藏族、羌族、苗族、回族等。 民族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的14个少数民族按在省内人口的多少依次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四川少数民族人口491万人。
  已建立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3个自治州。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四川民族地区幅员辽阔,面积30.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0.14%。凉山彝族自治州有彝族人口181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藏族人口122万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羌族人口30万人,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聚居区。此外,省内有18个市为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回族分布最广,人口11万人。2006年底,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达80多万人,这里有6个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县(区)和92个民族乡。
  彝族是四川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彝族是一个古老且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男女老少幼都喜欢披一件羊皮毡,俗称“擦耳瓦”。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
  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语和嘉戎语,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汉语。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语,其中约60%的人兼通汉语。
  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语,其中70%兼通汉语。
  14个世居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语言。历史沿革
省名由来
  四川,秦代置蜀郡。汉属益州。汉末三国时为蜀国地。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四川以益梓利夔四路得名。宋初设川峡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合称“川峡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梓州路,分峡西路为利州路、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
古蜀文明
  根据考古发现,20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四川境内有已被命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四处。距今7~8千年的时候,四川地区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很广,目前已发现200多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汉三星堆遗址、广元营盘梁遗址、西昌礼州遗址等。
  约4~5千年前,四川地区进入上古传说时期,这一时期大约同中原的夏、商、周时期相当。此时的古史传说内容主要关于上古四川先王世系和活动,较著名的有大禹导江、杜宇化鹃等。尽管没有史料记载,但三星堆、金沙、十二桥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口头传说证明,最迟到商代,成都平原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大约在夏商时期,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末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邑(今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势力强大,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大约相当于春秋早期,杜宇氏禅位于治水有功的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
战国至三国
  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双流),起初国力强盛,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开明九世开始仿效华夏礼乐制度,并把都城从广都迁往成都,也就有了苌弘化碧的传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国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从石牛道讨伐蜀国。
  秦攻占蜀国后,设蜀、汉中两郡。四川地区逐步实行秦国的制度,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秦昭襄王至秦庄襄王年间(前227年~前247年),李冰担任蜀郡太守,采取了许多开发蜀地的重大措施,比如修建都江堰,疏通检、郫二江(今南河、锦江),使成都平原日渐富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西汉以后四川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繁华程度超过关中地区而被誉为“天府之国”,美称相沿至今。汉景帝年间,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中国首个官办学堂“文翁石室”,从此蜀地学风大盛,可与齐鲁地区相媲美。西汉末,公孙述占据益州,国号“成家”,建都成都。
  东汉末,益州又被刘焉刘璋父子割据(189年~214年)。后来,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1年~263年)。蜀汉疆域包括今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大部,贵州省全部,陕西省和甘肃省小部。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蜀汉丞相诸葛亮励精图治,使蜀国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两晋至隋唐
  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不久,司马炎建立晋朝。

西晋后期,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成汉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其全盛时疆土覆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至隋开皇元年(581年)四川并入隋朝版图,四川地区先后受东晋,前秦,谯纵,南朝的宋、齐、梁,北朝的西魏、北周共8个政权的统治。由于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隋唐时期,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进入全盛时期,有“扬(今江南地区)一益二”之说。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曾入蜀避难。之后又有多位唐朝君主入蜀避难,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乱,唐僖宗避黄巢起义。
  唐天佑四年(907年),唐朝被覆灭,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蜀、后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没被卷入中原争斗,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军灭后蜀。
宋元至明清
  宋、元时期在四川地区曾发生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比如王小波、李顺起义。尽管如此,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四川地区仍较安定,使得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成为两宋抵抗金、蒙的大后方。元初四川地区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使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发兵将四川地区并入明朝版图,辖区除现在的重庆市、四川省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入川,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1646年),以成都为西京,清初的30多年间,四川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进入稳定时期。康熙二十四年湖广填四川。嘉庆元年(1796年),四川爆发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历时9年清廷才将起义镇压下来。
  宋末至清初,四川地区在空前的战乱下,人口锐减,经济调敝。于是,朝廷在明初与清初两次推行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历称“湖广填四川”。两次移民运动使人口缺乏的四川获得大批劳动力,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近代文明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但直至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增开四川的门户重庆为通商口岸,才算真正步入近代。四川社会自然经济逐步崩溃并且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在四川开始萌芽。
  19世纪60年代,石达开入川,之后又爆发成都教案,以及义和团起义。在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1911年,成都独立成立军政府;民国元年(1912),撤销道一级建置,改为省直辖府、州、厅、县。1913年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实行“军民分治”,废省改道,将四川地区分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边东、边西7道,后改盆地5道名为西川、建昌、永宁、嘉陵、东川。同时废府、州、厅建置,将县直隶于道。1914年,裁去边东、边西两道,划康定县以西30个县为川边特别区域(包括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区),受四川省节制。
  民国时期,川内军阀混战,从1912年至1933年止,大小战争不下480多次。四川大小军阀各霸一方,各自为政。1935年,国民党中央军入川,为了“剿共”及严密监视地方的革命活动,仿效在鄂、豫、皖等省缩小政区的办法,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原川边特别区),另设重庆市(后成为战时首都,升为直辖市)、成都市。和1939年实行新县制,编组保甲,划分乡镇。同年,又将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所属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合并,设立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同年,增设自贡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长征进入四川。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四川东北及与陕西接壤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约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达700万,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文化团体也纷纷内迁至四川,四川再次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同时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83年3月3日,设立泸州市。 
  1983年8月18日,设立德阳市。
  1985年2月8日,正式撤销绵阳地区,设立绵阳市。
  1985年2月8日,设立广元市。
  1985年2月8日,设立遂宁市。
  1985年2月11日,设立内江市。 
  1985年2月11日,设立乐山市。
  1987年1月23日,撤销渡口市,设立攀枝花市。
  1993年7月2日,设立南充市。
  1994年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都设立副省级市。
  1996年10月5日,正式撤销宜宾地区,设立宜宾市。
  1998年7月31日,正式撤销广安地区,设立广安市。
  1999年6月20日,正式撤销达川地区,设立达州市。
  2000年6月14日,正式撤销雅安地区,设立雅安市。
  2000年6月14日,正式撤销巴中地区,设立巴中市。
  2000年6月14日,设立资阳市。
  2000年6月14日,设立眉山市。
  2011年7月28日,正式撤销南溪县,设立南溪区。名人
古代名人
  落下闳(hóng)(前156年—前87年),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中国西汉民间天文学家,编写了《太初历》。
  嫘祖,黄帝轩辕氏之妻,发明养蚕。
  苌弘(前575—前492),四川资阳人,孔子之师,死后血液化碧。
  纪信,字成,巴郡阆中(今四川省西充县地秦属阆中)人。
  武则天(624—705),利州(今四川广元)人,祖籍并州(今山西),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
  张思训,巴中市巴州区人。北宋天文学家。 曾是司天监学生,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张思训造出以水银(避免温度变化影响)为动力流体的水运“浑象”。
  陈抟(872年—989年),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
  秦九韶(1208年-1261年),四川安岳人,南宋官员、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县(今蓬溪县人)人,系清代名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为清代蜀人官位最显赫者。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著名爱国诗人。
  刘光第(1859—1898年),四川自贡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著名爱国诗人。
文化名人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
  卓文君:西汉临邛(今成都邛崃)人,汉代才女。
  司马相如:字长卿,南充蓬安人,西汉文学家,大辞赋家。
  严君平:四川郫县人,扬雄之师。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
  扬雄:字子云,成都郫县人,西汉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王褒:字子渊,资阳人,西汉文学家,辞赋家。
  袁天罡:成都人,唐代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言家。
  陈子昂:字伯玉,射洪人,唐初文学家。
  李白:字太白,江油人,诗仙。
  薛涛:字洪度,幼年流寓成都直至去世,唐朝才女,诗人。
  花蕊夫人:成都青城人,五代十国诗人,才女。
  黄筌:字要叔,成都人,五代西蜀画家。
  欧阳修:生于绵阳,祖籍江西庐陵。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眉山人。
  张问陶(1764—1814),号船山,清四川遂宁县人(现蓬溪县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乾嘉诗坛泰斗、著名书画家。
  李调元(1734~1803),号雨村,德阳罗江人,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川菜川剧之父。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乐山沙湾人。
  张大千:国画大师,内江人。
  赵完璧:国画大师,(1904-1994),四川南充市大通镇人。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2005),成都人,中国作协原主席。
  艾芜:成都新繁(今成都市新都区)人,著名作家。
  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安县人,作家。
  流沙河:成都青白江人,当代著名诗人。
  刘心武:成都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
  魏明伦:内江人,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 
  袁庭栋:1940年生,四川绵竹人,著名巴蜀文化学者。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年轻一代名人
  郭敬明:四川内江人,青春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幻城》、《小时代》系列。
  赵迎:四川成都人,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德艺双馨全国优秀艺术教师,代表作《成都印象》《易经序曲》《城市过客》《奶娘》
  饶雪漫:四川自贡人,青春文学职业写手,代表作《小妖的金色城堡》《校服的裙摆》《左耳》《沙漏》《离歌》《秘果》等。
  贾飞:四川达州人,中国原生态青春文学开山鼻祖,代表作《中国式青春》系列,《丢了梦想的中国人》等。
  七堇年:四川成都人,青春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大地之灯》等。
军事名人
  刘湘(1888-1938),四川大邑人,民国军阀,四川四巨头(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之一,号称“四川王”。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陈毅(1901-1972),1901年生,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
  刘伯承(1892~1986),原四川开县(今重庆开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现代军事家。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原四川江津(今重庆江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就任过华东军区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科委主任、国防部长。
  刘伯坚:巴中平昌人(1895年—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早期优秀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 文艺名人
  穆青(1898~1930),四川合江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优秀党员,中共四川省委早期领导人、四川临时省委书记兼军委书记、组织部长。
  傅钟(1900~1989),四川叙永人,开国上将、总政治部副主任。
  庄仕华,男,,1955年12月出生于四川简阳,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现任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少将军衔。
  梁光烈,1940年12月生,四川三台人,现任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上将军衔。
政界名人
  王宁,男,汉族,1959年7月生,四川德阳人。现任四川省副省长。中共十七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省八次党代会上当选为省纪委委员,九届省委委员,省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八届省政协委员。
  钟勉,男,汉族,1963年5月生,四川犍为人。现任四川省副省长。中共十七大代表,省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陈贵云,男,汉族,1963年12月生,四川仁寿人,研究生,理学博士,教授。现任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挂职)。
  孙文锴,男,汉族,1966年6月生,四川邛崃人,研究生,农学博士,副教授。现任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副书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党组书记、代区长。
  吴家农,男,汉族,1951年6月生,四川岳池人,高级经济师。现任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泽巴足,男,藏族,1956年6月生,四川若尔盖人。现任甘肃省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
  吉狄马加,男,彝族,1961年06月生,四川凉山人,现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蒲海清,男,1941年12月生,四川省南部县人。现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民主人士
  张澜,(1872~1955),男,字表方,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民族主义者、爱国主义者、教育家。
  吴玉章,(1878~1966),男,原名永珊,字树人,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双石桥蔡家堰、革命党人、教育家、(人民大学创始人)。
  江竹筠(别名:江姐),(1920年~1949年),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江雪琴,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06
http://baike.baidu.com/view/7627.htm
这个是四川省的百度百科,包含你所希望知道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2个回答  2012-12-08
这个问题也提的太广太泛吧,能不能细一点面,我来帮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