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工作不开心想辞职

如题所述

想换工作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类:
1)不喜欢:不喜欢工作内容,无聊、学不到东西或没有成就感;不喜欢公司,对公司的文化,制度要求和氛围等反感,不喜欢老板,没水平、不公平、强势高压;不喜欢同事,无法融入,被排挤被孤立。
2)不胜任:工作压力大,难度高,自己老出错,被批评,被质疑,严重影响自信心。
3)没前景: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可替代性高,公司、行业走下坡路,收入低,没有晋升空间。
1
第一步:定义问题
弄清楚问题是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到底是什么原因想辞职,不鼓励盲目的坚持,更不能轻易的放弃
想离职,得弄明白为什么想要离职,是及时止损还是逃避困难。
一个人的职业现状不如意,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当能力>企业的要求,表现为你会觉得没意思,工作无聊,状态低迷,缺乏激情,结果要么懒要么混。
2)当能力<企业的要求,这个时候你就会忙且身心疲惫,因为跟不上公司的要求觉得很焦虑。
3)当企业回馈不足的时候,你就会出现抱怨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但钱没有赚到能力也没有提高,会心生不满。
4)当自己的需求不清楚的时候最糟糕,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今天看别人进互联网公司很好,明天看人家做金融很高大上,自媒体运营也去跟风,但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就会陷入到迷茫的情绪中。
职业的本质是交换,用我们的能力和资源向特定的人群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精神和物质回报,说白了就是拿我们有的换我们想要的。
能力不够,换不来你想要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拿什么来换就更是无从下手。
以题主为例,文中仅提到“公司管理目前比较混乱,职能一直不清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很累,个人情绪易怒易躁”。
所以,题主能力如何,想要什么,至少在描述里我们是不知道,不只题主可能不知道,很多人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想要什么。
理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才知道问题到底应该是:“能力不胜任做不来想转行”还是“公司回馈不够要跳槽,换公司不换岗位”抑或“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要换工作”。
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不一样的,正是这些不一样的方案,改变了我们人生的轨迹,错误的问题+正确的方案=错误的结果,只有正确的问题+正确的方案=对的结果。
在分析原因时,大部分人都很容易犯基本归因错误,尤其是情况不好的时候,我们倾向于相信事情的发生是因为我们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比如工作不顺心,我们会认为公司不好,老板不行,同事不给力。
而当我们成功的时候,我们倾向于相信这是我们的天赋和努力的结果。这也许是真的,但当其他人成功时,我们的偏见往往使我们认为ta很幸运,选对了职业方向,进到好公司,跟对了老板等等。
2
第二步:盘点收益
工作既然是一场交易,肯定就会有收益,听到收益先别高兴,因为对于不顺心的工作收益很可能是负的,负收益就是经验教训。自己亲身实践得来的教训,比一百个道理有用得多,当然,前提是你得先总结出来。

所以我们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在这份工作中
1)我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分别是什么?
2)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今后如何持续获得这种收益?
3)这份工作给我损失是什么?之后怎么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这种总结就是复盘,没有复盘,听再多的道理,读再多的书,学再多的课程都难有大改变,因为你会重复之前的错误模式,沿用过去的经验,你不教会自己,现实就会以各种残忍的方式教会你。
3
第三步:找解决方案
好工作=能力*意愿*前景,三者同时并存,缺一都不会长久,要知道下一份工作想做什么,离不开对这三大维度的了解和分析:
1)职业选择的砝码:找到你的能力长板
能力分为三个层次:
知识:指我们知道的东西,包括事实类知识和经验型知识(法律、操作步骤、产品知识)
技能:能操作或完成的事情(演讲,数据分析、销售技巧),与知识组合变成职业能力
特质:思维模式、感受或行为、个性(理性、拖延、开朗、敏感)
是知识不够,技能不过关还是特质不匹配,要分是先天还是后天可以提升,一般而言,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只要这个领域不在我们的短板区,什么意思呢?
比如财务、数据分析,需要对数字敏感,如果你天生数感弱,那么在学习这些知识技能的时候就会很吃力,与我们学生时代学习文理科偏科是同理,特质也是一样的,如果是一个以人际交往为主的岗位,比如销售、HR中的招聘培训岗,而你天生喜欢安静,不喜欢过多的人际交往,哪怕你是个学霸,与自己特质差异太大的工作也很难胜任。
分析是哪方面的能力与现在的工作不匹配,可以有效的发现自身的长板和短板。选择工作应该扬长避短,避开我们的短板区,优先选择长板区,不要说什么自己一无是处。
事实上,这些人我面试过上千人,与上百人一对一做过咨询,真没有人是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板,找到自己的优势区,把他作为我们选择工作的砝码。
2)持续工作的源动力:发现你的兴趣热情
意愿很大程度由我们的兴趣和热情决定,兴趣很多时候受能力的影响,毕竟,没人会一如既往的喜欢自己一直做不好的事情,反之,你擅长的事情因为一直有正向的反馈,反而会慢慢的日久生情。
兴趣的判断,一定是努力过后,真真切切的实践后的结论,不能凭第一感觉喜欢或是讨厌下的定论,事实上,我们一开始的喜欢有可能是我们想象中的喜欢。
比如我的一个转行的学员,就是一开始以为自己对花艺很感兴趣,在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并且把花艺当成工作后,很快就开始厌烦。
以兴趣维度作为选择工作的标准是个坑,大家很容易被一些鸡汤文迷惑,以为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就可以逆袭,人生就此开挂。
真实的情况是,现实中对工作热爱的人真的是极少数,估计很多人如果不用工作感觉会更开心。所以兴趣只是好工作三大维度之一,不要过分强调热爱,天然的热爱固然好,没有也不要紧只要不讨厌就OK。
最后,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为理想职业,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你有能力胜任你喜欢的事,否则,只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罢了。
3)逆袭开挂的基石:选择有前景的领域
似乎每个人都有个共识:行业很重要,选对风口,猪都能上天,现在的鸡汤文也不遗余力的鼓吹这一点。真实的情况其实挺复杂,选对领域重要,但又不是那么的重要,因为这件事很难。
打个比方:如果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就像滚雪球,那么那条足够长,足够多雪的道就是我们要选择的领域,这个领域既包括了行业、公司,也包括了岗位,所以选对道是很重要。
问题来了,任何经济体和个人都有生命周期,我们的职业生涯一般是30-40年,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长则20-30年,比如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短则几年,比如互联网金融。
很多时候,你雪球还没滚完,道就到头了;还有两种更惨的,一条道还没成型就冲进去滚了半天什么都没有,或者一条道已经快到头了雪又少,而你才刚起步,忙活了半天,付出收入极度不成正比。
没成型冲进去就像起步前进入,很容易成了先烈,在衰败期进入,大好青春年华浪费在一艘下沉的老破旧上,一不小心就陪葬了。
对于普通人,最好的结局是自己的职业发展起步和一个行业的起步期同步,或者在成长期进入也不错,但即使这样,未来你也很难在一个行业做到退休,转行,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因为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快于之前任何一个时代,并且只会越来越快,以前选择行业的那些标准并不能适用于当前。
有前景的行业有几个标准可以让我们快速识别:
1、平均工资高
2、大量优秀人才涌入
3、门槛不低
4、加班不少
5、招聘量不小
总之,会让你感觉到欣欣向荣,富有生命力。
反之,就可以判断不是那么有前景的行业,还可以用来排除掉在衰退期的行业。其实风不风口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避开下坡路的行业。
另外一开始没进入风口行业,后续也有其他的办法找机会:
1)修炼自己的能力,增加砝码
2)保持与外界链接,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动态
3)通过学习、投资的方式多跨界跨领域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能力。最后机会来了的时候能抓的住。
改变和选择是你主动追寻的结果,要获得好的结果,一定是以你的认知升级和行动实践作为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9

你是不是说不清具体的原因,只觉得不开心,哪哪都不对劲。作为一个职场人,如果一份工作不开心就想辞职,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啊。对于想辞职的人来说应该用梦露定律分辨一下,看自己在职场中到底是哪方面出了问题

第2个回答  2020-09-30
还是好好考虑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