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介绍

要一段岳飞的介绍 尽量短点(评价 功绩 怎么死的) 100字以内吧
PS:给网址的不算

岳飞(生于1103年3月13日[农历2月15日]卒于1142年1月27日[农历
12月29日]),字鹏举。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汤阴县境内),孝悌里
(今程岗村)人,父亲岳和,母亲姚氏。

岳飞童年时,家境清贫,年少时便同父母一起下地耕作,当过地主家
的佃客。他有着超人的体力,还未成年,就能拉开三百斤(约合180公斤)
的劲弓,能引发八石(约合440公斤)的腰弩。岳飞生性刚直,深沉宽厚,
勤奋好学,苦练武功,曾求师于本地箭师周侗和枪手陈广,成为“一县无
敌”。他还特别爱读《左氏春秋传》和孙、吴兵法,读起来常通宵不寐。

岳飞生平
宋高宗赵构即位以后,岳飞经人介绍参加了赵构统帅的军队,因作战勇敢,升为秉义郎(从八品的武

官)。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岳飞在澶州(河南濮阳附近)和曹州山东曹县西北两次小胜金军。因赵构重
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企图避地东南,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赵构,反对南逃,力请赵构返回终
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触怒了赵构及黄、汪等人,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被革职。三个月
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不久升为统制,随都统制王彦渡河收复新乡,在太行山刺杀金将。旋归
宗泽,为留守司统制。宗泽死后,从杜充南矿。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冬,金牙术率军大举南侵,攻入建康(今南京)。建炎四年,岳飞率军北进,在
清水亭、静安等地袭击北撤金军,连连获胜,金几术险被活捉。并一举收复建康,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
州。接着,他受命领兵救援楚州(今江苏淮安),在承州三次大败金军。岳飞的部队军纪严明,英勇善战,
称“岳家军”,深得百姓爱戴。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家军大破伪齐刘豫军队,收复了襄阳府及唐、
邓、随、郢州、信阳六郡,岳飞被提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兼管襄阳府路,不久进
封武展郡开国候,时年三十二岁。是年冬,金齐联军攻陷滁州,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庐州告急,岳飞
接旨率军东下,又一次大败金军。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秦桧以宰相身分接受了金朝的议和诏书,向金称臣,每年进贡银子二十五万
两、绢二十五万匹。岳飞向朝廷再次申述他一贯反对“和议”坚持抗敌的主张,坚决表示愿制定方略,收
复河东、河北,直捣燕云,为国复仇。赵构为了取得武臣对和议的支持,授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三大
将新的封号和官爵,提升岳飞为开府议同三司。岳飞连上四奏,表示不受,并指出,现今的形势只可引以
为危而不可引以为安,只足以使人忧虑而不足以使人祝贺,应加紧训练士兵,以备不测,要求朝廷追回成
命,以便“保全臣节”。岳飞屡次反对“议和”,引起赵构的不满和秦桧的痛恨。

绍兴十年,金撕毁“和议”,大举伐宋。岳飞接到赵构“乘机取胜”的亲笔诏书,立刻调兵遣将,挺
进中原,在河南郾城,大破兀术的“铁浮图”和“拐子马”,金军全线崩溃。此后,又乘胜进军朱仙镇,
以猛将带领背嵬军骑兵五百名出击,杀敌金军。朱仙镇之捷,更增强了岳飞乘胜渡河收复河北的决心,他
再次上书赵构,要求深入敌境,复取旧疆,报亡国之耻。北方忠义军纷纷来归,士气高涨,以“直抵黄龙
府”相激励。赵构、秦桧一天之内用金字牌发出十二道诏书,催岳飞班师。岳飞明愤地说“十年之力,废
于一旦”,“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被迫下令撤军。岳飞在撤军前,故意放出风
声,说明天渡河,几术害怕城内百姓作岳家军内应,连夜弃城,北逃一百余里。岳家军班师后,金兵乘机
夺占了郑州、顾昌、陈州、蔡州等地。

岳飞回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后,兵权被夺。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七月,秦绘竣使右满议大夫万侯
桌首先发难,上书指责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的志向,日渐颓情”。这年八月,岳飞的枢
密副使之职被免,改任万寿观使的闲职。之后,秦忙唆使岳飞手下的副统制王俊出面诬告,说岳飞部将张
宪准备谋反。十月,朝廷张榜,说张宪一案“其谋牵连岳飞,遂逮捕归案,设召狱审问”,并将岳飞及儿
子岳云逮捕入狱。十二月,赵构下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当天,大理寺执法官
遵旨作最后处决,逼岳飞在供状上画押。一生光明磊落的岳飞在供状上写下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
昭!”即服毒酒身亡,时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一生出入疆场,英勇抗击侵掠,坚决反对国族压迫,其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历
代人们所敬仰,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岳飞生平 版本二
岳飞生平事迹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永和乡,孝悌里(今程岗村)人,父亲岳和,母亲姚氏。岳飞因家境贫寒,童年时代白天辅助家务劳动,晚上从父习字读书。他有着超人的体力,还未成年,就能拉开三百斤(约合180公斤)的劲弓,能引发八石(约合440公斤)的腰弩。他又向周同学习射箭,向陈广学习枪法,成为武艺高强的人。重和元年(1118年),飞16岁与刘氏结婚。翌年六月,生长子云。不久,到相州(今安阳市)韩琦后裔家当庄客。

宜和四年(1122年),时值宋、金订立“海上盟约”,联合攻辽,岳飞应募从军,任小队长,参加征辽之役。这年因父丧离队回家守孝。

金军在取辽之后,发动侵宋战争。靖康元年(1126年)冬,金军围攻北宋首都开封,康王赵构在相州建立大元帅府,岳飞应募从军。不久,金军攻下开封。次年四月,北宋灭亡,岳飞跟随大元帅府到达南京(今商丘县),五月初一,高宗赵构在这里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权,改元建炎。岳飞激于义愤,上书高宗,要求抗金,收复失地,因而以“小臣越职上书”被赶出军队。

不久,张所任河北招抚使,招募士兵,岳飞应募从军,受到张所的赏识,升任为统制,隶属于都统制王彦。他们渡河攻占新乡县城,为金兵围攻,突围后王彦组织“八字军”抗金,岳飞则自为一军,不久南下归属东京留守宗泽,屡建战功,再次升为统领、统制。

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宗泽病死,杜充接任开封留守。次年六月,杜充以勤王名义南下,改任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留守,岳飞也率部随行到建康。

这年冬天金军渡江南侵,杜充逃跑后降金,岳飞率部转战茅山地区,接着转移到广德军(今安徽省广德县)的钟村,随后进驻宜兴(今属江苏)张渚镇附近,收编散兵,整顿军纪,安定了局势。岳飞的母亲、续妻李氏和两个儿子也接到了宜兴。建炎四年(1130年)春,金军追击宋高宗到达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东海中,仍未能追到,以后,向北退军,在长江中遭韩世忠攻击,退到建康,准备渡江北撤之际,岳飞率部猛烈攻击金军,收复了建康。

八月,岳飞被任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但是,江北几已全被金军占领,泰州已无法坚守,这年冬分批渡江,移屯江阴(今属江苏)。

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岳飞接到诏书归属张俊指挥,转战于江南西路、淮南西路,在击溃游寇李成(李成后投伪齐)、招降游寇张用时立功,七月,岳飞升任神武右副军统制,奉命驻守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十二月,岳飞再升为神武副军统制。

绍兴二年(1132年)二月,岳飞率部讨伐游寇曹成,收降了曹成部将杨再兴。五月,曹成在岳飞的追击下向韩世忠投降。六月,岳飞奉命屯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这时的岳家军已是一支二万四千人的大军。

绍兴三年(1133年)三月至六月,岳飞又受命镇压了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和虔州(今江西赣州市)的农民起义军。回军江州之后,于九月奉诏带着岳云到杭州朝见高宗,被赐予绣有“精忠岳飞”的军旗。接着岳飞的官衔升为承宣使,职务升为制置使,驻扎江州;岳家军的番号改为神武后军。十二月,牛皋、董先等部并入岳家军中。

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南宋朝廷同意岳飞收复襄、邓等六郡的计划,经过三个多月的战斗,收复了襄阳(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唐(今河南唐河县)、随(今湖北随州市)、郢(今湖北钟祥县)及信阳(今河南信阳市)六州郡。在攻打随州的战役中,岳云手持双锤,首先登上随州城垣,从此,他赢得了勇冠三军的声誉。岳家军作战英勇,纪律严明,素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次岳飞按照预订计划收复已失的州郡,是南宋从未有人建立过的功勋,岳飞因而升为清远军节度使,这年岳飞32岁,这样年轻就获得这一头衔,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九月,金与伪齐联军避开岳飞的防区,渡淮南下,南宋朝廷急令岳飞东援淮西,岳飞派牛皋、徐庆为先锋驰援卢州(今安徽合肥市),击败来犯之敌。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授岳飞为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接着奉命镇压杨么起义军。王俊这时拨属岳飞军中。六月,岳飞以政治诱降与军事镇压相结合的方针,瓦解了起义军,收编了几万起义军和几支政府军,岳家军由三万多人扩大为一支十万人左右的大军。九月,岳飞的官衔升为检校少保。十二月,岳飞的职务升为招讨使,岳家军的番号也改称后护军,与张俊的中护军、韩世忠的前护军、刘光世的左护军、吴玠的右护军,是南宋的五支主力部队;岳飞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将。

绍兴六年(1136年)三月,岳飞升任京西、湖北路宣抚副使。此时,宰相兼都督诸路军马张俊组织岳飞、韩世忠、张俊四路军马进攻中原。七月,岳飞进驻襄阳后,随即发兵北伐,东路军牛皋连克镇汝军(今唐河县北)、蔡州(今汝南),西路军王贵、董先攻占卢氏、商州(今陕西商县)、栾川、伊阳(今 嵩县)等地,距洛阳只有百余里。九月,由于粮运不继,只得退兵。不久,奉诏驰援淮西。十一月,因金军和伪齐的挑衅,再次举兵北伐。进攻至蔡州,击败敌军,主动撤兵。

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岳飞的官衔升为太尉,职务也升为宣抚使。十一月,金朝废掉伪齐,将伪齐统治区划归南宋,换取南宋的臣服,这正是宋高宗求之不得的。次年三月,即任命奸臣秦桧为右相,主持投降求和活动。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岳飞的官衔再升为开府仪同三司。次年五月,金朝撕毁协议,再次南侵,主力围攻顺昌(今安徽阜阳),高宗慌忙命岳飞派兵救援,并进军中原,将岳飞的官衔晋升为正任少保。

岳飞除派张宪驰援顺昌外,自己部署向中原进军,牛皋率先锋部队旗开得胜。但当围攻顺昌的金军被刘锜打败以后,高宗立即派李若虚口传密旨,命岳飞退兵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岳飞未按高宗旨意撤兵,而是在李若虚的支持下继续北伐。

张宪率领先锋部队攻占蔡州(今汝南)、颖昌(今许昌),张宪又与牛皋、徐庆会师后攻下陈州(今淮阳),岳飞进驻郾城指挥全军,岳家军收复了洛阳、郑州,前锋到达中牟、朱仙镇,离开封只有数十里,在郾城、颖昌城下,大败金军统帅兀术率领的主力。但是就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高宗、秦桧唯恐得罪金朝统治者,妨碍其达到求和的目的,却强令岳飞退兵回鄂州。

岳家军此次北伐以来,勇猛冲杀,战无不胜,给金军以沉重打击,金军警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绍兴十一年(1141年)初,金军再次进攻两淮地区,岳飞提出直接进攻开封、洛阳的要求,高宗不予采纳,只是要岳飞救援淮西,当岳飞率军到达时,金军已经退走。

四月,高宗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随即把三大将的宣抚司撤销,收了他们的兵权。之后,因岳飞反对张俊受秦桧唆使谋害韩世忠和解除抗金名将刘锜的兵权,遭到秦桧的仇恨。秦桧的党羽万俟 上奏攻击岳飞,八月,岳飞被迫辞去枢密副使。这时,金朝正向南宋诱和,内奸秦桧加紧迫害岳飞。九月,秦桧伙同张俊收买岳飞的部将王俊、王贵,诬告岳飞、张宪、岳云谋反。十月,岳飞被捕入大理寺狱。此时,金军再次南侵,迫使南宋求和,兀术还提出以杀害岳飞作为议和条件。十一月,高宗向金军称臣,订立“绍兴协议”。秦桧指使万俟莴罗织罪名,置岳飞于死地,但是“罪证”不足,一时无法结束此案。秦桧之妻王氏提示秦桧,“捉虎容易放虎难”,秦桧遂下决心立即杀害岳飞。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1142年1月28日),秦桧竟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于大理寺狱,死年三十九岁,同日,岳飞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遭杀害。岳飞、张宪的家属被放逐到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和漳州(今福建省漳州市),家产被没收。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孝宗即位。七月,孝宗下诏追复岳飞的原官衔,以礼改葬。冤狱得到昭雪后,谥武穆、忠武,追封鄂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永和乡,孝悌里(今程岗村)人,父亲岳和,母亲姚氏。岳飞因家境贫寒,童年时代白天辅助家务劳动,晚上从父习字读书。他有着超人的体力,还未成年,就能拉开三百斤(约合180公斤)的劲弓,能引发八石(约合440公斤)的腰弩。他又向周同学习射箭,向陈广学习枪法,成为武艺高强的人。重和元年(1118年),飞16岁与刘氏结婚。翌年六月,生长子云。不久,到相州(今安阳市)韩琦后裔家当庄客。

宜和四年(1122年),时值宋、金订立“海上盟约”,联合攻辽,岳飞应募从军,任小队长,参加征辽之役。这年因父丧离队回家守孝。

金军在取辽之后,发动侵宋战争。靖康元年(1126年)冬,金军围攻北宋首都开封,康王赵构在相州建立大元帅府,岳飞应募从军。不久,金军攻下开封。次年四月,北宋灭亡,岳飞跟随大元帅府到达南京(今商丘县),五月初一,高宗赵构在这里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权,改元建炎。岳飞激于义愤,上书高宗,要求抗金,收复失地,因而以“小臣越职上书”被赶出军队。

不久,张所任河北招抚使,招募士兵,岳飞应募从军,受到张所的赏识,升任为统制,隶属于都统制王彦。他们渡河攻占新乡县城,为金兵围攻,突围后王彦组织“八字军”抗金,岳飞则自为一军,不久南下归属东京留守宗泽,屡建战功,再次升为统领、统制。

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宗泽病死,杜充接任开封留守。次年六月,杜充以勤王名义南下,改任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留守,岳飞也率部随行到建康。

这年冬天金军渡江南侵,杜充逃跑后降金,岳飞率部转战茅山地区,接着转移到广德军(今安徽省广德县)的钟村,随后进驻宜兴(今属江苏)张渚镇附近,收编散兵,整顿军纪,安定了局势。岳飞的母亲、续妻李氏和两个儿子也接到了宜兴。建炎四年(1130年)春,金军追击宋高宗到达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东海中,仍未能追到,以后,向北退军,在长江中遭韩世忠攻击,退到建康,准备渡江北撤之际,岳飞率部猛烈攻击金军,收复了建康。

八月,岳飞被任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但是,江北几已全被金军占领,泰州已无法坚守,这年冬分批渡江,移屯江阴(今属江苏)。

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岳飞接到诏书归属张俊指挥,转战于江南西路、淮南西路,在击溃游寇李成(李成后投伪齐)、招降游寇张用时立功,七月,岳飞升任神武右副军统制,奉命驻守洪州(今江西南昌市)。十二月,岳飞再升为神武副军统制。

绍兴二年(1132年)二月,岳飞率部讨伐游寇曹成,收降了曹成部将杨再兴。五月,曹成在岳飞的追击下向韩世忠投降。六月,岳飞奉命屯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这时的岳家军已是一支二万四千人的大军。

绍兴三年(1133年)三月至六月,岳飞又受命镇压了吉州(今江西吉安市)和虔州(今江西赣州市)的农民起义军。回军江州之后,于九月奉诏带着岳云到杭州朝见高宗,被赐予绣有“精忠岳飞”的军旗。接着岳飞的官衔升为承宣使,职务升为制置使,驻扎江州;岳家军的番号改为神武后军。十二月,牛皋、董先等部并入岳家军中。

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南宋朝廷同意岳飞收复襄、邓等六郡的计划,经过三个多月的战斗,收复了襄阳(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唐(今河南唐河县)、随(今湖北随州市)、郢(今湖北钟祥县)及信阳(今河南信阳市)六州郡。在攻打随州的战役中,岳云手持双锤,首先登上随州城垣,从此,他赢得了勇冠三军的声誉。岳家军作战英勇,纪律严明,素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次岳飞按照预订计划收复已失的州郡,是南宋从未有人建立过的功勋,岳飞因而升为清远军节度使,这年岳飞32岁,这样年轻就获得这一头衔,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九月,金与伪齐联军避开岳飞的防区,渡淮南下,南宋朝廷急令岳飞东援淮西,岳飞派牛皋、徐庆为先锋驰援卢州(今安徽合肥市),击败来犯之敌。

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授岳飞为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接着奉命镇压杨么起义军。王俊这时拨属岳飞军中。六月,岳飞以政治诱降与军事镇压相结合的方针,瓦解了起义军,收编了几万起义军和几支政府军,岳家军由三万多人扩大为一支十万人左右的大军。九月,岳飞的官衔升为检校少保。十二月,岳飞的职务升为招讨使,岳家军的番号也改称后护军,与张俊的中护军、韩世忠的前护军、刘光世的左护军、吴玠的右护军,是南宋的五支主力部队;岳飞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将。

绍兴六年(1136年)三月,岳飞升任京西、湖北路宣抚副使。此时,宰相兼都督诸路军马张俊组织岳飞、韩世忠、张俊四路军马进攻中原。七月,岳飞进驻襄阳后,随即发兵北伐,东路军牛皋连克镇汝军(今唐河县北)、蔡州(今汝南),西路军王贵、董先攻占卢氏、商州(今陕西商县)、栾川、伊阳(今 嵩县)等地,距洛阳只有百余里。九月,由于粮运不继,只得退兵。不久,奉诏驰援淮西。十一月,因金军和伪齐的挑衅,再次举兵北伐。进攻至蔡州,击败敌军,主动撤兵。

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岳飞的官衔升为太尉,职务也升为宣抚使。十一月,金朝废掉伪齐,将伪齐统治区划归南宋,换取南宋的臣服,这正是宋高宗求之不得的。次年三月,即任命奸臣秦桧为右相,主持投降求和活动。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岳飞的官衔再升为开府仪同三司。次年五月,金朝撕毁协议,再次南侵,主力围攻顺昌(今安徽阜阳),高宗慌忙命岳飞派兵救援,并进军中原,将岳飞的官衔晋升为正任少保。

岳飞除派张宪驰援顺昌外,自己部署向中原进军,牛皋率先锋部队旗开得胜。但当围攻顺昌的金军被刘锜打败以后,高宗立即派李若虚口传密旨,命岳飞退兵回鄂州(今湖北武汉市)。岳飞未按高宗旨意撤兵,而是在李若虚的支持下继续北伐。

张宪率领先锋部队攻占蔡州(今汝南)、颖昌(今许昌),张宪又与牛皋、徐庆会师后攻下陈州(今淮阳),岳飞进驻郾城指挥全军,岳家军收复了洛阳、郑州,前锋到达中牟、朱仙镇,离开封只有数十里,在郾城、颖昌城下,大败金军统帅兀术率领的主力。但是就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高宗、秦桧唯恐得罪金朝统治者,妨碍其达到求和的目的,却强令岳飞退兵回鄂州。

岳家军此次北伐以来,勇猛冲杀,战无不胜,给金军以沉重打击,金军警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绍兴十一年(1141年)初,金军再次进攻两淮地区,岳飞提出直接进攻开封、洛阳的要求,高宗不予采纳,只是要岳飞救援淮西,当岳飞率军到达时,金军已经退走。

四月,高宗任命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随即把三大将的宣抚司撤销,收了他们的兵权。之后,因岳飞反对张俊受秦桧唆使谋害韩世忠和解除抗金名将刘锜的兵权,遭到秦桧的仇恨。秦桧的党羽万俟 上奏攻击岳飞,八月,岳飞被迫辞去枢密副使。这时,金朝正向南宋诱和,内奸秦桧加紧迫害岳飞。九月,秦桧伙同张俊收买岳飞的部将王俊、王贵,诬告岳飞、张宪、岳云谋反。十月,岳飞被捕入大理寺狱。此时,金军再次南侵,迫使南宋求和,兀术还提出以杀害岳飞作为议和条件。十一月,高宗向金军称臣,订立“绍兴协议”。秦桧指使万俟莴罗织罪名,置岳飞于死地,但是“罪证”不足,一时无法结束此案。秦桧之妻王氏提示秦桧,“捉虎容易放虎难”,秦桧遂下决心立即杀害岳飞。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1142年1月28日),秦桧竟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于大理寺狱,死年三十九岁,同日,岳飞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遭杀害。岳飞、张宪的家属被放逐到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和漳州(今福建省漳州市),家产被没收。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孝宗即位。七月,孝宗下诏追复岳飞的原官衔,以礼改葬。冤狱得到昭雪后,谥武穆、忠武,追封鄂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06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国,深入骨髓”,纷纷自动组织起来反抗。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末“班师”、要末“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以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音末期屑)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这是悲愤的呼喊!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岳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岳飞遇害后,临安义士隗顺,负尸越城,草草地埋葬于九曲丛祠旁。为了便于以后识别,隗顺将岳飞随身佩带的玉环系于遗体腰下,坟前种植了两棵桔子树。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因重修栖霞岭下岳飞庙墓,追寻岳飞初葬地,终于在杭州市众安桥螺丝山下扁担弄内的红纸染坊旁,找到了最初的岳坟。1876年(光绪二年),在这里修建“忠显庙”,杭人俗呼为“老岳庙”。

岳飞死后二十年,即1162年6月(绍兴三十二年五月)宋孝宗赵*继位,七月下令给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原官”,并以五百贯的高价购求岳飞遗体,“以礼改葬”。
第2个回答  2008-04-06
1103年2月15日—1142年1月27日)
与祖逖齐名:
民族英雄、军事家、抗金名将。字鹏举,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河北(今河南)相州汤阴永和乡孝悌里人(今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

岳飞品行
一:廉洁奉公。
衣——全家均穿粗布衣衫,妻子李氏有次穿了件绸衣,岳飞便道:“皇后与众王妃在北方(靖康之难时被金兵俘虏)过着艰苦的生活,你既然与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了。”自此李氏终生不着绫罗。
食——与士卒同例,部队补给艰难时,则“与士卒最下者同食”。有次受地方官招待,吃到“酸馅”(一种类似包子的面食)这种在官员富商们看来很普通的食物时,惊叹道:“竟然还有这么美味的食物。”便带回去与家人共享。
住——茅屋军帐,与士卒同甘共苦。高宗曾要在杭州为岳飞建豪宅,岳飞辞谢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
财产——南宋诸大将无不豪富,张俊为防盗,铸一千两一个的大银球,称为“没奈何”,堆满大屋,退休后尚有每年六十万担租米的收入。而岳飞被害抄家时,总家产只有三千贯(约合二千多两银),且其中含有数千匹麻布,显然也是准备用于军队的。
犒赏——战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从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有次一名部将贪污赏银,立斩。
二:严以律子,厚以待人
除了自己俭朴淡泊,刻苦励志外,岳飞对子女教育很严。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必须下地劳作。除非节日,不得饮酒。宋时有“任子恩例”,官员品级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阶越高,次数越多。岳飞勉励儿子们“自立勋劳”,仅用了一次“恩例”,还是为老上级张所之子张宗本而用。而岳云屡立殊勋(多次战斗中“功第一”),岳飞却多次隐瞒不报。为此张浚说:“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也,然未得为公也!”(岳侯躲避荣耀到了这个地步,廉洁固然是廉洁了,却不见得公正)岳飞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责以近功?”(父亲教育儿子,怎么能让孩子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又说:“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无功之赏,则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
岳飞前妻刘氏,在战乱中抛弃婆婆和儿子改嫁韩世忠手下小校。岳飞得知后送去500贯资助她,这才另娶李氏。
虔城百姓暴乱时曾惊扰孟太后车驾,被岳飞平定后,高宗密旨屠城,岳飞冒险屡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
三:令出如山,赏罚分明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真实的写照。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买卖不公……斩!在古代,令出不行者斩,很多军队做得到,号称损坏庄稼买卖不公斩的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到的,恐怕只有岳家军一支。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严格的军纪外,又有浓浓的温情: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外,还“以子妻其女”(部将牺牲后仅余孤女无人照料,岳飞让儿子娶她),李氏亦时常慰问将士遗孀。如此赏罚分明官兵同心的军队,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四:不纵女色
南宋诸将中,唯有岳飞坚持一妻,且从不去青楼纵欲。吴阶曾花二千贯买了一名士人家(读书人家)的女儿送给岳飞,岳飞以屏风遮挡问道:“我家的人都穿布衣,吃粗食,娘子若能同甘苦,便请留下,否则,我不敢留你。”女子听了窃笑不已,显然不愿。岳飞便遣人送回。部将谏阻说不要伤了吴阶的情面,岳飞说:“而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逸取乐之时?”吴阶得知后益发敬重岳飞。
五:事母至孝
母病,“尝药进饵”,亲自侍奉;母亡,赤脚扶棺近千里。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在家里尚且不能孝顺父母,又岂能忠君报国?)
六:文才横溢,儒将风范
岳飞的文才自不必说,数十首诗词足以说明问题。除此之外,他爱好读书,书法颇佳,时人称“室有邺架”、“字尚苏体”(邺架,形容藏书极多;苏体,苏东坡书法甚好,岳飞学的便是苏体)。他还爱与士子文人交往,“往来皆高士”。
七:极具政治智慧
岳飞既懂得与同事搞好关系(屡次主动与诸大将搞好关系,比如送刘光世部将战功,平定杨幺后送大船与诸将等),又懂得韬光养晦(比如任枢密副使时与韩世忠一起寄情山水),对立太子的重要性等政治事件看得一清二楚,但其性刚直,宁折不弯,不愿意谄媚逢迎权贵,更不愿意在国难之时迎合谈和派,屡次上书反对高宗与秦桧的投降行为,故必为宵小所忌。
八:武艺高强,武略非凡
岳飞精擅各种兵器,年少时枪术就“一县无敌”,长大从军后更是从未逢敌手(战阵厮杀单挑时),屡屡阵斩敌大将。他不但达到了宋朝的最高射箭记录:三石,还具有极佳的准头,可谓“勇冠三军”。
作为方面统帅,岳飞的战略战术更是高明。战略上,针对金兵武力强盛而统治手段低下民众争相反抗的特点,他提出了结连河朔的方针,并取得了极好的成效。战术运用灵活。如清水亭战后,面对优势敌人,岳飞仅以黑衣兵百人夜袭,时起时伏,金兵惊扰极甚而败;如灵活运用步、骑特点,击破李成优势兵力;如针对杨幺军不得人心的特点,以困、抚相结合,结果让宋军屡攻屡败的杨幺水军,在岳家军面前不堪一击,一鼓而破;如利用金国内部矛盾,以反间计杀刘豫,沉重打击伪齐政权;……
九:身先士卒,行若明镜
岳飞直至最后一战,都是身先士卒。官职不高时自不必说,升任通泰镇抚使后,为掩护大队和百姓过江,亲率后卫死拒南灞桥头,挡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岳飞身被数十创,岳家军后卫战死无数;直到死前最后一场恶战:郾城之战时,还亲率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怕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见主帅亲自冲阵,岳家军士气大振,一举击破金兵。
岳飞首先提出“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钱”,堪称封建社会官吏的行为典范。他廉洁避功、直言不讳、不纵女色、文采风流、治军严明、战功卓著。
第3个回答  2008-04-06
宋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第4个回答  2008-04-06
宋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