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军入伍

您好,我是黑龙江省某大学大二学生。我一直有从军的梦想,我想问下如果毕了业入伍的话能有什么样的待遇,听说能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退伍费 不知到靠不靠谱。不是我贪图钱财,只是因为现在社会压力太大。如果钱太少的话 我的军旅梦想就不能实现了

补充下 我的户籍是辽宁的 学校是本科第三批次 民办

近年来,军委、总部出台了大学生士兵征召、管理、培养、使用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优秀大学毕业生士兵提干、选取士官、退役安置等作了明确规定。表现突出的二本以上学历及少量特别优秀的三本毕业生士兵均纳入提干范围;在校生士兵报考军校,年龄放宽1岁,大学毕业生士兵报考军校,安排参加全军统一组织的本科层次招生考试;大学毕业生士兵参加优秀士兵报送入学对象选拔,年龄放宽1岁,同等条件下优先列为优秀士兵报送入学推荐对象。
在大学生士兵退役安置上,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在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时,优先予以录取。
你是三本,一级二档:每月军衔级别工资五百七十元、军衔工资十元、职业性津贴一百六十元、工作性津贴一百四十元、生活性津贴320元、伙食补贴35元、生活补贴60元、住房公积金17元、住房补贴237.45元、伙食费270元(一类区一类灶,按每月30天计,扣交伙48元),共计1819.45元(不含地区和单位补贴、岗位津贴、降温费、粮差、服装费、保险等)。追问

如果退伍了 退役金是多少?

追答

干部、士官转业费标准规定简明表
  军 龄 标 准(月工资数)
  安家补助费 军龄14周年(士官为10周年)以内的 4个月
  从第15年(士官为11年)起 每满1年增发0.5个月
  生活补助费 连续军龄不满8年的 不发
  军龄满8~9周年的 3个月
  军龄满9年的,从第10年起 每满1年增发1个月
  自主择业补助费 军龄15周年以内的 每满1年发给1个月
  从第16周年起 每满1年发给1.5个月
  备注:
  1、上述安家补助费和生活补助费标准,是指师职(含技术6级)以下干部、士官(志愿兵)转业时应享受的标准。
  2、不论军龄长短,生活补助费均不得超过本人16个月的工资。
  3、原志愿兵转业时,不论军龄长短,安家补助费一律发4个月工资。
  4、团职(含处级文职干部和享受相当待遇的专业技术干部)和军龄满20年的营职(含科级文职干部和享受相当待遇的专业技术干部)转业并选择自主择业时,在发给转业生活补助费和安家补助费的基础上,另发给自主择业补助费。
  5、自主择业补助费标准适用于2001年1月1日以后批准转业的自主择业的干部。
  根据总后财务部1997年《人员生活待遇财务法规汇编》,四总部(199*****联字2号和总政、总后(2001)政干字49号以及(200*****财字45号通知整理
  月工资基数构成(干部):职务、军衔(级别)、基础、军龄工资,护教龄津贴,地区津贴(不含驻港、澳部队津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03

学业安排在校大学生入伍前,学校应尽可能安排他们参加本学期所学课程考试,也可根据其平时学习情况,对本学期所学课程免试,直接确定成绩和学分。对入伍前已修完规定课程或已修满规定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学校可准予毕业;对未达到修业年限或尚不具备毕业条件的,可保留学籍至退出现役后一年内,也可根据学生本人实际,按现行学籍管理规定,作肄业、结业等处理。在校大学生入伍后,学校可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函授教育,也可指导有条件的入伍大学生自学原专业课程,经部队团以上单位批准,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

学费减免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后,其已交学杂费的剩余部分,根据本人自愿,由学校退还本人,或由学校负责管理。退出现役复学,其家庭经济困难的,由学校酌情减免学费;对荣立一次三等功奖励的,复学后按不低于50%的标准减免学费;荣立两次三等功或受到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复学后免交全部学费。

退伍复学要保证退役大学生士兵能及时复学。对原就读学校撤消的,由省教育厅安排转入同等学历相关专业高等学校复学;原所学专业撤消的,由学校安排转入其他专业复学;对专升本、本科报考研究生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龋在部队受到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原是本科生的可申请转到本校其他专业学习,原是专科生的,可以免试转入本校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本科学习。受到二等功以上奖励的,所学本科专业毕业后,可免试保送所学专业研究生。

优待安置批准入伍的在校大学生,属本省籍的,由征集地人民政府按照城镇义务兵政策给予优待和安置。退出现役后愿意复学的,视同自谋职业,发给一次性助业补助;不愿复学的,实行货币化安置,发给一次性自谋职业补助金,并优先推荐、扶持就业。属外省籍的入伍在校大学生,由入伍前户口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优待安置。本省籍在外省(市)全日制高等学校入伍的在校大学生,在征集地未享受优待安置政策的,由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给予优待安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