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康复,何时开始?

如题所述

常有癌症患者或家属到康复门诊咨询,什么时候开始做康复最好?甚至有的医生也认为放、化疗还没有结束,何谈康复呢?还有的患者认为是不是治疗后体内查不到肿瘤的患者才算康复医疗的对象?对于带瘤生存的患者,康复的意义又在哪里?康复能不能替代放、化疗呢?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1、富女士今年61岁,2009年5月确诊为“右肺腺癌,右侧癌性胸水,纵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IIIb,无法手术治疗。进行了2次化疗(健择+顺铂)后,身体虚弱,白细胞降到2000/mm3,升白针一停,白细胞就掉下来。另外,因化疗造成的消化道反应持续存在,送她来医院的家人焦急地说:“她已经几天都吃不下一顿囫囵饭了。急死我们了!”患者2009年8月参加癌症康复培训与治疗,不到一周的时间,食欲明显改善,2周后,体重增加3斤。康复期间的心理咨询改善了患者和家人的沟通、理解,促进了家庭和睦。出院后患者和家属继续参考营养师的食谱和康复期间学到的方法进行家庭康复,白细胞恢复至5000/mm3,在中断化疗2个月后,患者重新开始接受化疗,身体的耐受力教康复前明显提高,再没有因为白细胞减少或严重消化道反应而中断过化疗。康复后的一年多时间,患者完成了十余次多种方案的化疗,肿瘤一度明显缩小,后因为耐药改服靶向药物治疗。至今,患者仍快乐地生活着,每隔一段时间就和老伴外出度假。她的女儿不无感慨地说:“幸而有康复帮忙救了妈妈一命,真希望我们一家人能永远这样一起生活下去!”
案例2、王女士,今年68岁,2009年4月确诊为肺癌,6月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了5个周期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2个月出现头晕、失语,进一步检查发现多发颅脑转移,再次行放疗治疗。经过治疗,本来身体虚弱的王女士更加羸弱不堪。2010年5月,王女士在爱人的陪同下参加了癌症康复治疗与培训。入院时患者乏力,咳嗽,胸闷,气短,言语不利,口苦,口干,怕冷,大便不规律干燥。经过2周的康复治疗,王女士判若两人,同一期参加康复的患者对她的转变都有目共睹,她从来时一位面色萎黄、寡言寡语(王女士幼年时因链霉素治疗导致神经性耳聋,听力非常差,再加上脑转移及放疗,说话口齿不清,所以她不爱与人交流)、被轮椅推入病房的老人,变成一位面色红润、说笑逗乐、唱着歌离开的快乐病友。大家都说,王女士应该被评为这一期康复的第一名。一个月前我在门诊遇到王女士的爱人,他说:“老王每天都坚持运动,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能的。因为耳朵听不见,她练起气功来特别投入专注!而且通过治疗,老伴的身体越来越好,颅内转移的肿瘤也没有了,她比以前变得开朗多了!”对于一位晚期的肺癌患者,这样的疗效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案例3、朱女士,今年62岁,2011年6月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瘤IV期,本来就身体娇弱、对化疗恐惧的她在完成4期化疗后,疗效显示腹腔肿大的淋巴结变化不明显,朱女士的白细胞也降到了不足3000/mm3,浑身没有力气。她不顾医生的反对,坚决不想再继续化疗了。2011年9月,朱女士参加癌症康复治疗与培训,3周后的最大收获是精神状态大为好转,体力恢复,面色从苍白转为红润,白细胞恢复至3500/mm3左右,颈椎的老毛病也在康复期间采用针灸治疗得到了改善。前来探望她的同事开玩笑地说:“你根本不象个病人,走,跟我回单位干活去!”后来,朱女士因为白细胞一直没有恢复正常,病灶较前缩小,再加上她个人不愿接受化疗的意愿,医生建议她先定期复查,如果病情有所变化,再考虑更换方案后化疗。4个月过去了,朱女士感觉身体情况越来越好,她还积极建议和帮助其他病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她说:“我知道医生让我化疗是为我好,可我的身体情况我自己最有感受,我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癌症康复给了我希望,教给了我很多方法,中医药使我在不化疗期间得到了疗效上的巩固。我一点都不害怕,我相信我的病一定会好,我一定还能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从以上3个案例不难看出,这三名患者都不是肿瘤得到根治后的患者,都以带瘤的状态加入到癌症康复中来。有富女士和朱女士均因化疗副作用而中断化疗,富女士经过康复治疗,身体恢复,继续化疗,并因为继续治疗而受益,至今带瘤生存且生活质量良好;朱女士因疗效稳定,身体情况改善,继续中医药治疗,定期复查监视肿瘤变化,择机再行化疗。因肺癌脑转移的王女士不但学习了康复方法,而且培养了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放疗、药疗、食疗和运动,身体变得强壮,病灶完全消失,而且性格也变得开朗。包括这三名患者在内,几乎所有参加过康复的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康复对我们太重要了!如果我们能早一点了解康复知识,早一点采用康复方法就好了!”很多病情较轻、身体条件比较好的患者在西医治疗结束后,也开始寻求其他的治疗方法,比如中药、气功等等,这些患者是真正进入康复期的患者,适当采用综合性的康复医疗对于巩固疗效是非常有益的,是治愈癌症的必经之路。事实上,癌症康复医疗适合于各治疗阶段的癌症患者,可起到促进术后身体恢复,提高放、化疗疗效和完成率,减轻副作用,巩固疗效等作用,还可以及时帮助患者处理各阶段面临的心理、营养问题等。
应该说,癌症康复开始得越早,患者就越早受益。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癌症发展和治疗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心理问题,从初期的回避、委屈、抱怨、恐惧,到逐渐接纳、面对,需要有专业人员的帮助,必要时还可通过精神类药物进行有效干预(比如严重的焦虑、失眠、抑郁等),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各个心理期。心理辅导不仅患者需要,家属也需要。我们的调查显示,通过心理测评量表发现近4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而心理医生通过与患者面谈,主观判断癌症患者心理不良状态的发生率要远远高于量表筛查所发现的比率,也就是说在倾诉和交谈中更容易感知和获取癌症患者的真实心理、情感状态。同时,我们通过心理测评量表发现家属的焦虑或抑郁率高于患者,达近60。有趣的是,尽管癌症患者人群中有较高比例的心理问题,但高达65的患者认为自己不需要心理辅导,71的患者家属则认为自己和患者都非常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这一现象反映出癌症患者面对心理问题可能存在不识别、有意隐瞒或回避的行为,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给予有效帮助,这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将会伴随患者很长时间,甚至发展成为某些严重心理问题,到那个时候再处理,不仅难度大,而且非常不利于癌症患者的康复。此外,不同阶段的营养问题也是癌症患者比较关心的,比如术后气血亏虚该怎么吃?放化疗期间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又该怎样补充营养?腹泻的患者应该怎么吃?尿酸高的患者应注意什么饮食问题?有哪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应该杜绝?等等,都需要营养师的个体化指导。还有的患者过去没有运动的习惯,患病后看到别的患者打太极拳,就跟着打太极拳,看到别人练气功,就跟着练气功,结果一样也坚持不下去。意识形态影响行为,没有对运动疗法与健康关系的深刻认识,就很难把运动形成为习惯。同样,没有医学背景的专业运动人员的指导,就难以把握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要领,例如术后何时开始锻炼?采用什么方法?每次持续多长时间为宜?比如怎样通过运动改善睡眠、胃肠道症状?合并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病时运动应注意什么?化疗期间户外运动安全吗?等等,这些问题,恐怕很难在公园里通过向他人取经获得科学恰当的指导。因此,康复期间的运动教育和健身培训就非常有必要。
总而言之,癌症康复是运用中医学、心理学、营养学、运动医学、教育学等综合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应贯穿癌症治疗的始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肿瘤学》在谈到肿瘤康复时有明确的建议:“肿瘤康复应从癌症确诊那一刻就开始,贯穿疾病的全过程。”它是癌症规范化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与其他治疗方法优势互补,相互不可替代。它解决的不仅是疾病相关的各种症状,更是涉及与癌症患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真正从“以人为本”的核心出发,把解决人的生存质量问题置于首位。所以我们说,癌症患者应该从确诊时就同步开始康复医疗,使患者平稳度过术前准备期、术后恢复期、化疗期、放疗期等各个治疗阶段;在治疗结束后,则以癌症康复医疗为主,结合定期复查,由癌症康复医学专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计划不仅针对癌症患者,也契合整个患癌家庭的需要。
没有康复的医疗,不是完善的医疗。成功的癌症患者一定是一名看重康复并力求实践的智者。从现在开始,就把康复写进你的抗癌计划中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