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道字的含义有几种?

如题所述



[dào]
1.
[名]
供行走的路:
大~|铁~|人行~
水流通行的途径:
河~|下水~|黄河故~
做事、行动的方向:
正~|志同~合
义理;方法:
~理|天~|布~
技艺;技术:
茶~|医~|花~
信奉道教并熟悉各种祭祷仪式的人:
贫~|老~|一僧一~
学说;思想:
孔子之~|老庄之~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
(Dào)姓:
指某些封建迷信反动组织:
一贯~
线条,细长的痕迹:
画了两条横~儿
2.
[动]
说;讲:
报~|一语~破|能说会~
表白;表示:
~喜|~歉|~谢
说,跟文言“曰”相当:
以为;认为:
我~是谁呢?
3.
[介]
从;由:
诸使者~长安来
4.
[量]
用于江、河和某些长条形的东西:
一~河|一~闪电|万~霞光
用于有出入口设施的单位:
两~门|三~防线|多~关卡
用于命令、题目等:
一~命令|五~题目
用于工作次数:
上了三~漆|省了一~手续
用于菜肴:
十~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9

第2个回答  2019-04-04
“道”在古文中有14种字义,分别如下:
1、用作名词,意思是:路;道路。
出处:西汉·司马迁《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
释义: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
2、用作名词,意思是:途径;方法;措施。
出处:北宋·苏洵《六国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释义:因为争相贿赂倾国,导致自己国力下降,是灭国的道路。
3、用作名词,意思是:规律;法则。
出处:战国·庄周《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释义: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4、用作名词,意思是:道理;事理。
出处:唐·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释义:听到的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术各有研究方向。
5、用作名词,意思是:道德;道义。
出处:西汉·司马迁《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
释义: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
6、用作名词,意思是:学说;主张。
出处: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释义:二十岁成人以后,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7、用作动词,意思是:说;谈论。
出处: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好。”
释义: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
8、用作动词,意思是:通“导”。引导。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释义:治理有兵车千辆的国家(言大国),应该谨慎的处理国家的事务,要讲诚信,勤俭节约爱惜民力,安排百姓按照时节来种植。
9、用作动词,意思是:通“导”。疏通。
出处:周·先秦诸子《尚书•禹贡》:“九河既道。”
释义:九条河被疏通了。
10、用作名词,意思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道下辖州。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道 下辖府,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道台。
出处: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释义:史公以凤庐道身份奉命守卫这一带地区。
11、用作名词,意思是:简称道 家、道教。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释义: 道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的史官。
12、用作动词,意思是:以为。
出处:明·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他还道略看一会就去,谁知这厮故意卖弄。”
释义:他还以为看一会就走,没想到这人在故意卖弄。
13、用作介词,意思是:从;由。
出处:先秦·管子《管子•禁藏》:“凡治乱之情,皆道上始。”
释义:一切治乱的根源,都从上面开始。
14、用作量词,同“束”。
出处:唐·元稹 《使东川·望喜驿》:“一道月光横枕前。”
释义:一束月光照在枕头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