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出门八不归家什么意思,背后的出处典故介绍

如题所述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是一句湘西民间的俗语,也是一种禁忌。当地人觉得,每月带七的日子不能出门,带八的日子不能回家,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里的七是指齐,八是指爬,所以有种暗示的寓意。当然,这在古代算是很迷信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我们可以稍作了解,这和我们的文化有很大关系。感兴趣的话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1、七不出门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起源于湘西文化,近些年,这句俗语被逐渐迷信化,但它背后的真实意义却蕴藏着千百年来的大智慧。所谓七不出门并非指逢七的日子不能出门,而是指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生活所必须的七件东西,也被叫做,开门七件事。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宋代的吴自牧如是说,武汉成也曾在《玉壶春》里记载道: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人们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重要性的认知始于宋代,那时米也就是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平民百姓,家家户户几乎都要为米奔走操劳。也是在宋朝,酱才明确是指酱油,并且开始将醋作为生活必需品。

再说到油,这一般指芝麻、紫苏或者大麻榨成的油,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经非常常见了,甚至还有更新颖的橄榄油、花生油等,但在南宋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普及之前,油并非寻常百姓家中之物。而同样得益于南宋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还有茶。

唐伯虎的一首《除夕口占》就曾说到这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柴米油盐酱醋茶代表着中国古老的饮食文化,也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又逐渐演变为指代与人民有切身利益的事情。因此七不出门的七指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告诫人们,外出做事应该首先料理好家中之事,古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2、八不归家

和七不出门一样,八不归家的八同样不是指逢八的日子。而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件事,现在也常常用作词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出自《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即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分,正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个家庭才会不断繁衍,中华民族才会如此生生不息;悌狭窄解释即为友爱兄弟姐妹,但我们也常常说朋友情同手足,所以也经常将悌作扩大解释,即友爱姐妹弟兄,对待朋友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谦让有礼。

总的来说,孝悌还是对内,忠信礼义则是对外。忠是忠心,忠于国家和人民,是每一位国民的责任,就算在封建的古代,忠也不仅仅是指忠于君王,而是强调国民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信是指信用,言必忠信,行必笃敬,对待朋友要言而有信,对待事情的态度也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

礼则是指礼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礼节的民族,礼不仅指礼貌,更是指做人做事要遵循礼法。比如在古代,子见到父亲要行礼,臣见君也要行礼,等级不同,礼数不同,而放之今天,礼法则更多指遵纪守法,不仅要有道德意识,也有规矩意识。义则是指义气,虽然受影视剧影响,许多人把义气理解为江湖义气,甚至为此不惜违法乱纪,但其实孔子的原义是指内心应该有正义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愿意帮助他人。

廉则是指廉洁,小到市井百姓不做偷摸之事,大到官员两袖清风,廉所代表的公正廉洁都有广泛的适用意义。耻则是指羞耻,这里的羞耻更多强调内心的平衡,即要有内心的底线,要知道什么是不合乎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不仅知耻不为也要知耻而改,所谓知耻近乎勇就是如此。只有心中有大是大非,才能做真正对的事情。

由此可见,七不出门指的是做好大后方工作,八不归家则指的是,在外面做事的人没有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能回家,因为不仅愧对自己,也愧对家人祖宗,实属大不逆。

3、迷信背后的文化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承载的文化意义,在今天也依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令人遗憾的是,更多人认识这句话却是以迷信的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多原本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俗语被迷信化、妖魔化,归根结底还是历史文化的普及程度不高,传播力度不够。但深究这些俗语的背后,更能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