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意义和目的: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动机激发与兴趣保持;个性化发展;目标实现;破除幼教小学化;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教学策略实施。

1、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6岁之前儿童的学习多以感官经验获得与心理体验为主,而不是直接学习知识与概念体系。无论对客观环境,还是对其自身的探索,孩子们的最初学习路径就是自己的感官,只有通过其感官不断地对事物进行自主性探索,才能获得有关事物外在与内在的基本属性感受。

因此,只有满足自主性和环境多样性这两个基本条件,才算得上“有准备的环境”。

教室区角设置,目的就是让孩子在自发(儿童自我导向)游戏时间,主动进入不同的,自己感兴趣的区角,以多种感官并用的方式,对这些多样性环境进行自主性探索,从而为日后学校教育中知识与概念体系的学习积累足够感性经验、心理体验和预备性基础知识。

2、动机激发与兴趣保持

游戏心理学研究表明,隔断各个区角的视觉隔离物(玩具架、栅栏、桌子、纸板等)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不仅能吸引孩子主动进入游戏,还能让游戏的持久性和质量大幅提升,使儿童完成游戏任务的速度加倍。

这足以说明区角的存在可以激发儿童自动参与游戏的动机,也可以使孩子们保持持续探索与发现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并保持对环境探索的兴趣,历来是幼儿园教室环境设置的基本诉求、出发点和目标归宿。这实际上是教室区角化设置的真正魅力所在。

3、个性化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最理想过程,是让学习和发展在每一个儿童自己发展水平上发生。而让儿童在区角中自发性游戏与探索,事实上就是让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技能与能力发展水平,以自己的速度,以自己的探索策略与方式方法,进行着自由的游戏。

这几乎就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活动。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是实现教育和发展目标的最佳前提与条件。即便是小组化开展区角活动,其个性化程度也比集体教学高出很多倍。

4、目标实现

对于幼儿园教育总体目标、课程目标以及儿童个体发展维度目标的实现,无疑必然依赖于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各个环节中的课程实施。

而教室环境(丰富的、有准备的)设置本身就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以及幼儿园教育实践本身,都充分证明了教室区角化是实现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以及个体发展维度目标的最佳举措。

5、破除幼教小学化

过去几年来,为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目标,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打破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学前教育小学化现状,并强调实施以集体、小组和一对一个体活动相结合,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与活动组织形式。

教室区角化设置,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尊重其人格和权利,尊重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体现了以游戏为主,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认定学习与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注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与发展;最后,也与“幼儿园课程要为幼儿提供整合的、情景化的、生活化的经验”保持一致。


6、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大量实操与实践经验表明,设置教室区角与一日生活流程中区角活动的有效实施,能够至少减轻教师50%的原有工作量。这是由于将原来的集体教学变成分组教学,以及在一日流程中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对规则养成习惯,进而能够在区角中进行自我管理的自主游戏所致。

由于教师工作量大大减轻,区角设置及其活动的实施,受到教师们的广泛青睐和欢迎,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准和工作热情,减少了教师流失率。

7、教学策略实施

幼儿园教学策略应当以生活化与游戏化为原则,同时强调游戏活动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室区角设置与玩教具及材料投放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在符合儿童年龄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引起和保持儿童自主与自愿进入区角游戏的动机和兴趣,从而通过游戏对环境和自我进行探索和发现,最终实现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