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年龄段如何划分?_百度...

如题所述

中国的年龄分段如下:
1. 幼儿期:0岁—2.5岁
- 婴儿期:0—3周月
- 小儿期:4周月—2.5岁
2. 童年:2.5岁—6岁
3. 少年期:7岁—17岁
- 启蒙期:7岁—10岁
- 逆反期:11岁—14岁
- 成长期:15岁—17岁
4. 青年期:18岁—40岁
- 青春期:18—28岁
- 成熟期:29—40岁
5. 壮年期:41岁—48岁
6. 中年期:48岁—65岁
- 稳健期:49岁—55岁
- 调整期:56岁—65岁
7. 老年期:66岁以后
- 初老期:67岁—72岁
- 中老期:73岁—84岁
- 年老期:85岁以后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年龄分段如下:
- 44岁以下为青年人
- 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 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
- 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
- 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如下:
1. 童年(10岁)
不再计较家里给的零花钱多少,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穿名牌服装。年纪到了整数就该懂事了。
2. 少年(10-20岁)
不计较自己的家庭出身,不计较父母的职业。十几岁时,如果还和别的孩子比较家庭出身,比爹娘官大官小,就已经不具备自立之志。
3. 而立之年(30岁)
已成家立业,为父为母。有了几年家庭生活的经验,大丈夫该不再计较妻子的容貌,深知贤惠比美貌更重要。
4. 不惑之年(40岁)
不再计较别人的议论,谁爱说啥就说啥,自己想咋过就咋过。不会再轻易被别人议论左右。
5. 知天命之年(50岁)
半百之年,曾经沧海,阅人无数,见惯秋月春风,不再大惊小怪,历尽是非成败,不再愤愤不平。
6. 耳顺之年(60岁)
如果从政,该不再计较官大官小;如果经商,该不再计较利大利小;如果舞文弄墨,当不再计较文名大小。
7. 古来稀(70岁)
人到古稀,该不再计较的东西更多,看淡事情更广。一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但是不是说明都可以不再计较了,这个岁数的老人,要有三样特别积极:健康的身体、和谐的家庭、良好的名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