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乙己》的启示是什么?跪求

如题所述

孔乙己》是一篇传统课文,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它的主题定义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是一篇讨伐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时至今日,这样的看法仍随处可见: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的单元说明上说,“《孔乙己》塑造的是在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束缚下苦苦挣扎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毒害”。课文研讨中也说,“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课后题上也说,“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深刻了”。
我觉得以一个孔乙己的形象来代表整个知识分子的形象,以孔乙己的悲剧来批判整个封建制度,未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再有,时代在发展,把主题只定义在反封建上,也有些狭窄了。
首先,孔乙己并不能代表那个时代所有知识分子的形象。封建时代,终其一生“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大有人在,但并不是都像孔乙己这样“好喝懒做”,还“偶尔做些偷窃的事”。他们大都靠教书或种地为生,有的也做些小生意,自食其力。况且,文中也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就强调了他的唯一性。
这让我想起了目前我们中国的现状。应该说,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某些制度还不健全。比如,高房价,就业难,贫富悬殊,官商勾结等,由此也造成了人们的压力,甚至使一些人走上极端,比如郑民生马加爵之类。但我们能否就说他们是生活重压下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次,孔乙己的悲剧很大一部分是由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他好喝懒做,穿的长衫又脏又破,还硬撑着面子不肯脱下来(也可能是因为贫困没有别的衣服),说话满口之乎者也,卖弄学问,又没有什么本事。这样的人,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被人嘲笑的,不只是在封建社会才有这种情况。
第三,科举制度并非一无是处,它曾造就了一大批国家栋梁和文化大师,远的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文天祥等,近代的如康有为,梁启超等。西方一些启蒙主义思想家也曾对科举制度体现出的平等公平原则表示赞赏。可偏偏孔乙己,没考取功名倒也罢了,连营生都不会,这不该从自身找找原因吗?如果由此而全盘否定整个科举制度,这不相当于为了一个虱子烧掉整个棉袄吗?尽管这个棉袄不是那么完美。
鲁迅先生曾说过,《孔乙己》是他最喜欢的作品,他告诉孙伏园自己喜欢的原因是“描写了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个凉薄的社会,不论哪个时代都会有,甚至外国也一样。“苦人”也随时会产生:家庭的变故,身体的原因,事业的不如意,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等。因而这部小说就有了普遍意义。今天我们再读《孔乙己》,不只有对封建社会的批判,还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 要关注弱势群体。你的身边总会有不幸者,不要鄙视他们,更不要嘲笑他们。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伸出援手,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次倾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点信任,都可能会唤回一颗孤独的心灵。听说过这个故事吗?一个数次高考落榜的女孩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绝望地同网友们告别,网友们彻夜不眠,焦急的劝慰她,呼唤她,终于把她拉了回来。如果人们能对孔乙己少一些冷酷和嘲弄,他也不至于如此凄惨地终其一生。
二 要培养良好的性格,做人要善良诚实,要勤劳,和同学同事之间能和睦相处。不炫耀,不卖弄,更不会为了虚荣而死要面子。否则,我们也难免会像孔乙己那样被人鄙视,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
三 多掌握几门知识,最好有一技之长。这样,当大学的大门对我们关闭的时候,我们可以推开社会的大门。求职的时候,这里碰壁了,我们可以选择另外的地方,不至于象孔乙己那样除了认识几个字便一无是处。
我们评价一部好作品时常常会说,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的魅力。《孔乙己》这篇文章也是如此,隔着九十年的时光,我们仍能看到人们的音容笑貌,感受到当时的世态人情,并由此想到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甚至还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故事中的人物在无数人的心中定格下痛苦,欢乐,眼泪,也向一代代的人诉说着深刻的道理。

参考资料:再读《孔乙己》给我们的启示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0
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能好吃懒做,眼高手低。孔乙己貌似是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实则是因为自己好吃懒做,眼高手低,不能脚踏实地所害。(他是读过书的人所谓长衫,他其实心中是鄙视那些穿短袖的工人。 但讽刺的是因为自己好逸恶劳而穷困潦倒,反而被自己所鄙视的人群所嘲笑,真是莫大的悲哀。)
第2个回答  2012-12-11
生在一个黑暗的社会就应该自认倒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