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期该怎么过?

如题所述

1、作息时间不同。

幼儿园没有严格的上、下课时间规定,比较自由,中午还可以适当午睡。

小学每一节课都要上满40分钟,早上不能迟到,上课时不能自由走动,中午也没有休息时间,同时生理上也会有不适应。

对这些变化,家长要必须重视起来,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同时为了保证孩子上学精力充沛,晚上要督促孩子早点睡觉。提醒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教育孩子按时上学。孩子在家里完成一些简单的口头作业时,家长应开始注意培养他的学习习惯,不要边玩边学,可以以10-15分钟为一个学习时间段,在这段时间内只能专心做功课,不能三心二意

2、学习内容发生了变化。

幼儿园的知识以玩为主。

小学则是以学知识为主,由于孩子的兴趣不同,可能学起来没那么轻松,除了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情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还得掌握一定的知识为目标。

如语文,学习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学习汉字、能正确说写,能正确朗读课文等,这些学生必须要学会,这时家长需要配合学校向孩子讲道理,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要学习知识的,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事,要有吃苦的准备,但学习中也有很多乐趣,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会得到他人的敬仰和尊重。

所以说一开始孩子可能会觉得学习生活较累,不适应,这是非常正常的,但家长要及时的引导。

扩展资料:

幼小衔接的准备,家长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准备:学习能力、人际交往和规则意识三个方面。 

学习能力,不是单指孩子是不是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多少个汉字,而是学生在注意力、专注力、写字能力(手部精细动作)等方面具备了承担小学学习任务的能力。众所周知,幼儿园阶段,孩子的课程通常是15-20分钟,而小学的课程时间则为40分钟;小学上学前,对孩子进行适应的训练,可以提高孩子手部精细肌肉的灵活性,为孩子做作业做准备。 

人际交往能力,是孩子能否喜欢小学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是社会性动物,如何学会与同伴进行交往,能否获得教师的认可,都影响着孩子对自己的认知。这个阶段,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和同伴沟通,如何与教师沟通,才能让孩子找到集体归属感,获得团队的支持。 

而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基础的准备。由幼儿园作息时间的调整到小学作息时间的过渡,都是孩子在适应的。 

如果说幼儿园生活是孩子迈向社会的第一步,那么小学,就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去完成的第一个任务。这一阶段,孩子能否适应,能否达成自己的目标,都影响着孩子对自己的认同。幼小衔接,不是单纯的学到什么知识点,而是让孩子具备小学的能力,能够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幼小衔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