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什么地位?

如题所述

地位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指发源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河洛文化精神”以“河图”和“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文化为主体,以汉魏唐宋为内容,文化精髓的核心凝聚在古都洛阳,以“河洛郎”为特征。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血脉和精神纽带,有着明显的渊源、根源和灵魂。

包含内容

1. 十三朝古都。河洛文化,顾名思义,是指存在于黄河中游洛河流域,以罗易流域(又称洛阳盆地或洛阳平原)为中心的区域性古文化。河洛文化因其在我国历史上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地位,自古代夏朝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我国古代史上著名的京都文化和王集文化,是5000年中华文明的源头和主脉。河洛地区先民创造的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的核心和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所以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河洛图书。河图和洛书是黄河和洛河的产物。傅仪的《河图八卦图》是《周易》一书的源头。大禹解释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人们对河图和洛书的推测、发掘和阐释,无疑体现了河洛地区在中华文明史上的独特而重大的作用。

3.制度文化。封建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二个刺友制度,是比奴隶制更高级的社会制度。从春秋到战国,虽然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强大的地方势力,但洛阳的周王毕竟还是“天下之主”。因此,在复杂激烈的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的斗争过程中,他必然与洛阳、河洛有着这样那样多方面、多渠道的联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