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移植为什么产生排异反应

知道是细胞免疫,但排异反应机理不明白,请从分子水平详细讲解,谢谢。

排异反应是异体组织进入有免疫活性宿主的不可避免的结果,这是一免疫过程。根据临床及生物学特点,肾移植排异反应一般分为超急性、加速性、急性和慢性四种。超急排异常发生在血管接通后24小时内,多数见于手术台上,开放血管数分钟到1小时,移植肾由坚实、粉红色迅速变软和紫绀。术后24~48小时内发生的这种排异反应表现为血尿、少尿后突然无尿,移植肾区剧痛,血压升高,血肌酐持续升高并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反应,一旦发生超急排异,应立即切除移植肾。加速排异多数发生于术后2~5天,这是一种严重的排异反应,常使移植肾功能迅速丧失。表现为术后一段时间移植肾功能和血肌酐趋于恢复,尔后出现尿量迅速减少和血肌酐上升,可伴有腹胀、移植肾胀痛和压痛。处理上如不出现感染,抗排异治疗必须加强加快,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0.5~1g静脉滴注,连用3天。如用药后移植肾肿胀减退、功能恢复,而患者又年轻者则可逐日减量继续应用2~3天,然后改用强的松口服,并逐渐减量。如症状未见好转,可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排异治疗。发生加速排异后移植肾能挽回者仅占1/3,能长期维持肾功能者则更少,因此治疗无效者必须摘除移植肾,不要冒着发生感染的危险,寄于过多的希望。急性排异一般发生在移植术后6~60天内,也可后期发生延迟性(术后10年)急性排异,这种排异临床上最常见。主要表现为低热(38℃以下),尿量逐渐减少,体重增加,局部胀痛,腹胀,移植肾增大,血肌酐上升,蛋白尿,血压上升等,处理首选甲基强的松龙,每日0.5~1.0g,连续静脉滴注3~5天,然后根据病情逐日减量维持至1周。对甲基强的松龙无效的改用单克隆抗体OKT3,90%以上有效,剂量为5mg/d,静脉滴注10~14天,可使难治性排异逆转率达84.2%,1年肾存活率提高6.5%。慢性排异一般在移植术60天以后发生。首先出现的症状是水、钠潴留引起的血压上升,体重增加,蛋白尿,血肌酐渐升。目前任何药物均不能逆转慢性排异,进行性慢性排异导致1年内50%移植物丧失。临床上根据患者应用药物的个体差异选用药物来延长移植肾的功能如硫唑嘌呤或抗凝药物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4
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主要由天然抗体、补体系统、内皮细胞三大免疫障碍所介导,既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此,其机制已较清楚,已找到了很有前途的解决办法,如转基因猪技术。此外,还存在其它的免疫因素,如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尚缺乏较深入的研究。对于不同类型异种移植,其免疫排斥反应也不一致。
在非协调性异种移植中,免疫排斥反应以上述三大免疫障碍为主,其它的免疫因素相对较弱,但协调性异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则恰恰相反,仓鼠到大鼠肝移植为协调性异种移植,正是研究t淋巴细胞作用的较好模型。我们从t淋巴细胞免疫效应机制着手,探讨其在异种肝移植中作用。
一、t淋巴细胞介导的溶细胞效应机制及fas-l表达的意义
目前已证实,t淋巴细胞发挥溶细胞效应,其机制有两条途径:其一为穿孔素、颗粒酶途径,其二通过产生fas-l,与靶细胞fas抗原结合,使靶细胞凋亡。
在异种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cd4、cd8亚型淋巴细胞不仅存在于移植物中,且有fas-l的表达,随排斥反应的加重,浸润淋巴细胞的增加,其表达越高。
由于肝细胞天然存在fas抗原,fas-l与fas抗原结合,即介导靶细胞凋亡,发挥溶细胞效应,不同于穿孔素、颗粒酶,广泛存在于t、nk、k等淋巴细胞中。fas-l为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细胞激活特异性较强的标记物,fas-l的表达,意味着ctl细胞必然存在,且发挥溶细胞效应,参与了免疫排斥反应
二、细胞凋亡与t淋巴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
普通组织学及原位末端标记均证实异种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随着排斥反应的加重而升高,且与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这与t淋巴细胞激活后通过表达fas-l、介导靶细胞凋亡这一结论相吻合,间接揭示了淋巴细胞在异种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08-06-14
请从NCBI找organ transplant 的原文,百度给的篇幅太小,写不开,嘿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