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二十年后》这本书?

好像是大仲马写的,好像是和《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构成什么三部曲之类的...谁知道具体的情况啊..

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在一八四四年发表了长篇历史小说《三个火枪手》,得到了巨大的成功。第二年,一八四五年,他又写出《三个火枪手》的续集,即《二十年后》。
在《二十年后》将结束时,四个伙伴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以后,又和二十年前一样,各奔东西了。读者自然会关心他们今后的命运。大仲马满足了读者的要求,在一八四八年到一八五O年再写出《布拉热洛纳子爵》,交代了达尔大尼央等四人晚年的事迹和不同的结局。这样,《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布拉热洛纳子爵》三部小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火枪手三部曲,也是大仲马写得最成功的一个三部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6
大佑的文章:《二十年后》
二十年后 文/罗大佑

二十世纪以前的上个世纪,一切才刚刚开始。怎么竟可以在创作的路上一路走过来,想起来的确恍然。其间发生了多少事情,不可能说得清楚。只知道自己脱了好几次皮,搬过不少次的家,在时间与空间的三度立体交叉世界漂泊。

每张脸后面都有个故事,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冷暖只有那张脸的负责人知道。经过的时光越来越长,反而想说的话就越少,人生越来越难以形容。

我开始怀疑自己最大的问题是不是活得太久了,真的,人生是有阶段的,拼凑起来,咦,这真的是“我”吗?我又是谁?时间的定义似乎改变了,生命的价值也因而受到冲击,科技环境改变了距离,当人与人的关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沟通变化以后,“我”是不可能不被改变的,假如我把自己看做是人类与时代的一部分的话。

因而虚拟实境是最好的遁处,问题是,我仍然有血有肉啊!心脏仍然为我的生存而跳动着,而且有时疲惫不堪时,筋骨与大脑也确实有感觉呀!非虚,而且绝对难拟。现实生活依然挑战着我,不能否认,而且没有理由拒绝继续生存,因为竟然还没搞清楚自己。生命中已妥协太多了,但这一点千万不能妥协,否则肯定晚节不保。

也许写这些东西太严肃了,但请原谅我的思念无法被我制止。二十五年来写了不算多的歌曲,胆敢“下海”唱歌也已二十年了,自认对创作的态度还算严谨,虽然曾壮烈地有过几段不可能磨灭甚至疯狂的恋情。被诞生在一个多变无常但算是幸运的时空,而错乱与轻狂之中尚多几个差点下错决定的选择。作为一个艺人的生命虽然必定无常,但毕竟为尚未确定的人世谱下了几首生命的歌曲。

因而,音乐似乎成了我唯一活过的证据。将这8张专辑放在一起推出,除了商业价值以外,不是没有其他理由的:

1.这些第一个十年的创作从未在内地正式推出。

2.新专辑已经录好,但得先出清上世纪的存货,才能合乎伦理地自己交代得清楚。

3.请参考一个人的生命,为何,如何挣扎转变而成长的心路历程。

创作生涯原若梦。我的工作是写出一些生命可能挣脱出的空间与梦想,不论能不能实现。唱了多年终于悟出一个道理,假如我们的工作实际上是“靠嘴巴吃饭”,最好别让人家说你只靠一张嘴在混。

要感谢的人太多,真的难以一一列出。而二十年前做梦也从未想到日后会开演唱会开到二十一世纪的北京,而且在这样的年纪,最开心的当然是在上一代如此对立的不同成长环境之下,竟有幸藉着一些谱出的歌曲在时间的转变过程内找到人性内彼此不可或缺的相互认同,至少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大家都是人。有人就有情感,情感一沟通就会有歌。歌曲可展现一个民族的情感个性,生活与内在。这要归功于生命给我的历练,天下真的没有白吃的午餐。至少我在努力生存与创作,而且,谢天谢地,至今写出来的东西还有血肉。

坦白从宽,我希望这套盒装专辑从外在到内在都可以被你接受而且消费。这是一个正版歌手用他的生命换来的无法盗版的青春记录,无法重复。别以为我没有经历这幻灭,而且现在我非常确定是那些幻灭的经历带来我后来的几次重生。

而当然是这些重生的力量造就了这些歌的存在。

希望你在这些聆听的过程中可以回到那些时代,然后再返到这个时代。

我们再聚。

2003年1月27日
第2个回答  2013-07-06
《二十年后》是《三个火枪手》的续集,描写的是距离《三个火枪手》结束二十年后的故事.主人公达尔大尼央,波尔多斯,阿多斯和阿拉密斯虽在巴黎发生投石党运动时,前两位为马萨林首相效劳,后两位则站在投石党一边,双方无法合作,但他们仍像以前一样忠于友谊,紧密团结,在关键时刻共同营救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接着又机智地挫败了马萨林的阴谋.这些情节环环紧扣,大起大落,紧张曲折.同时,通过这些险象环生的遭遇,四名老火枪手鲜明的性格特点也越发加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过目难忘.
第3个回答  2013-07-06
是大仲马继《三个火枪手》之后的续集语,与《布拉热洛纳子爵》一起,合称“达大尼央三部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