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发热的发生机理?

如题所述

发热机制较复杂,目前大多仍以“调定点”学说来解释,认为发热有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内生性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第二环节是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上移;第三环节是调温效应器的作用,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即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的紧张度增高或寒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散热减少,由于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乃相应上升直至与调定点新高度相适应。发热基本机理见。
一、内生性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这一过程包括信息传递、激活物质作用于内生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性致热原,经过血流到达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即各种病原体、细菌、细菌内毒素、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渗出液中的“激活物”、某些类固醇、异种蛋白等多数与发热相关的外生性致热原→激活致热原细胞→释放内生性的热原→释放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下丘脑血管内皮细胞→前列腺E(PGE)和环磷酸腺苷(cAMP)→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升。
附:多数学者认为,循环外生性致热原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而作用于POAH,白细胞致热原(LP)则能通过血脑屏障而作用于POAH。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LP作用部位可能位于血脑屏障外的脑血管区。这个特殊部位,称为下丘脑终板血管器(OVLT)位于第三脑室壁的视上隐窝处。这里LP可能通过有孔毛细血管而作用于血管外周间隙中的巨噬细胞,由后者释放介质再作用于OVLT区神通元(与POAH相联系)或弥散通过室管膜血脑屏障的紧密连接,而作用于POAH的神经元,这有待进一步验证。
二、发热的中枢调节介质和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的上移
目前认为发热中枢调节介质有正调介质和负调介质。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的介质为正调介质主要有三种,即前列腺素E(PGE)、Na+/Ca2+比值、环磷酸腺苷(cAMP)。内生性致热原从外周产生后,经过血液循环到达颅内,它作用于血脑屏障外的巨噬细胞,使其释放中枢介质,后者作用于视前区前下丘脑或终板血管器靠近视前区前下丘脑等部位的神经原,温调节中枢以某种方式改变下丘脑温度神经元的化学环境,使体其调节点上移,正常血液温度变为冷刺激并发出冲动,引起调温效应器反应,从而引起体温调定点的改变。
三、效应器的改变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后,正常血液温度变为冷剌激,体温调节中枢发出冲动,对产热和散热过程进行调整,引起调温效应器的反应把体温升高到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紧张度增高或寒战,产热增加;另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到与调定点相应的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06
如果你看不懂楼上那位的超专业答案,我可以简单的说,就是细胞新陈代谢的时候放出了热量。
如果你说的发热时发烧的意思的话,那么就是因为毛孔闭合,导致热量排不出来造成的。
第2个回答  2013-07-06
和人一样!
第3个回答  2013-07-06
和人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