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梦的成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梦的成因

科学解释:

学术界对梦的成因与目的仍无定论,普遍的看法是:梦是脑在作资讯处理与巩固长期记忆时所释出的一些神经脉冲(就像打扫时扬起的灰尘或正被处理中的资讯流),被意识脑解读成光怪陆离的视、听觉所造成的。

首先是Hobson与McCarley在1977年提出“活化-合成”理论:脑干中的桥脑即使在睡眠中也会不断发出讯号(PGO波),这些讯号刺激、活化了脑的意识部份,使它合成一段有意义的梦。

但后来Solms发现脑干受伤的病人仍旧有梦,而顶叶(负责躯体感觉与感觉整合的颅顶皮质)受伤的病人则没有梦,或许脑干只与REM梦有关,顶叶与REM梦和NREM梦都有关。Jie Zhang在2004年提出“连续活化”理论:睡眠的功用之一是把临时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快速动眼睡眠(REM)阶段处理无意识的“程序性记忆”,而非动眼(NREM)阶段处理有意识的“陈述性记忆”。在REM阶段,脑的无意识部份正在处理程序性记忆,而有意识部份的活动则因感觉被切断而降至最低,此时自记忆库流出的资讯脉冲会活化有意识部份而使它借由联想编织出一段梦。而当另一脉冲到达时,则又编出另一段梦,梦境乃突然改变。

另外还有认为梦的成因或功能是:(1)经由任意突变、以“达尔文过程”来产生新观念、新策略;(2)清除脑中的垃圾,梦是对垃圾的最后一瞥;(3)长期记忆的持续激发,睡眠时梦的诡异来自长期记忆的储存格式,但清醒时的脑则能给它作正确的诠释;(4)把遥远但相关的记忆连结起来并强化成一故事体;(5)把外来刺激转化成梦境以防止被惊醒;(6)自我满足、降低心理压力;(7)借由眼球运动提供氧气给角膜等等许多看法。但台湾有人提出一个梦的“心身作用说”:做梦时,幻想与自我分离,人不会察觉是自己在幻想。“幻想”自感觉记忆取出资料拼凑后再送回感觉区而成幻觉,目的是在以模拟的感觉讯号取代真实讯号,驱动自律神经进行心身作用。痛觉、压觉会驱动自律神经中的“修补神经”,修补神经在脑与脊椎中排列成许多会连锁反应的经络,而做梦的功用之一就是在生长激素升高时,模拟极密集的运动压揉讯号,驱动经络修补身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梦的原理   1.信息运动原理
  大脑存储的各种信息就像是地上的很多小纸条,如果这些小纸条与一些较大的作用力同时存在的话,就必然会产生运动;当人们睡觉时,大脑内的各种情绪和其他能量并没有消失(主要是侦测外界的危险),就自然会带动大脑内的信息;而大脑中的很多信息都是互相联系着的,那么就像是一个锁链,你提起了一端,另一端也会被提起,所以就引发了各种情景的梦境。
   2.触发端原理
  引发大脑能量运作,是有不同触发端的;主要分为:外界触发端和内心触发端。
  (1)外界触发端:主要是睡觉过程中,身体感受外界的各种信息,从而引发人们做相关信息的梦境。
  如:当床铺比较热的时候,我们比较容易梦到“火”或各种“热源”;当旁边响起轻微的“警铃声”时我们容易梦到“救火车”、“救护车”或“警车”等;当旁边有人播放“救命”的喊叫声时,我们就比较容易梦到“逃命”的场景;当全部加在一起,您将会梦到“火灾”,而您不久就会被恶梦所惊醒,依此来避免各种“灾难”。
  (2)内在触发端:包括身体的疾病或舒适感,和心理的各种日常的思考、情感、喜好等。
  如:人们有各种疾病时,经常会出现恶梦,以及各种生理因素所导致的梦境;人们在睡前情绪激动或持续思考等,就容易做一些相关的梦,所谓“日有所思,也有所梦”;而在这些梦境很多时候与你日常的喜好有关,所谓“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刀兵金铁,好礼者多梦簋篮笾豆,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
   3.有意识原理
  其实在梦中,人们还是有一定意识的,可以进行一些逻辑思考和判断(因为这样可以更好的避开危险)。
  如:当我们做梦自己牙齿掉了时,您就会在梦里反复的思考自己牙齿没了以后该怎么办等问题,说明在做梦时我们还是有“意识”的,可以进行各种“思考”的;最后有些人往往在这些思考中发现自己原来在“做梦”而后醒过来。
  【全集然文明】逻辑:自然万物都有引导他们存在的东西,我们简称为“导存”,我们“思想意识”的本质就是“二次导存”,而“梦”也是“二次导存”的一部分,所以一定更“更好存在”有关;自然万物又是以“拼源”的方式形成的,而一旦“差源”、“形源”和“位源”同时存在,那么就很可能产生“运动”。 [编辑本段]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我国古代思想家认识到人的一部分梦境是由来自体内外的物理刺激制造的。来自体内的物理刺激,如一个人腹内的食物过量或不足的刺激而引起的梦境。所谓“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或“甚饱则梦行,甚饥则梦卧”。有来自体外的物理刺激,如人在睡眠中“藉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衔发则梦飞”,“身冷梦水,身热梦火”,“将阴梦水,将晴梦火”,“蛇之扰我也以带系,雷之震于耳也似鼓入。”在梦的分类一节中的“感梦”(由感受风雨寒暑引起的梦)和“时梦”(由季节时令变化引起的梦)均属于由外部物理刺激引起的梦。我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张耀祥教授对此曾评论道:“承认物理的刺激作为梦的原因,破除了无数关于梦的迷信。” [编辑本段]生理因素  我国古代思想家认识到做梦也可因生理因素引起。我国古代学者涉及到的生理因素有四:
  (1)体内阴阳之气的缺少或过量。前文已述,梦是睡眠中的不安稳状态。睡不安稳常常会因体内的阴阳之气缺少或过量造成。我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认为,在睡眠中由于缺少某种“气”,而使睡眠处于不安稳状态,从而出现梦境。《黄帝内经》就认为“是以少气之厥,令人亡梦……”。我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也认为在睡眠中阴阳二气中某些气过量或全部过量也会使人产生梦境。《黄帝内经》也认为:“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不盛则梦堕。”《黄帝内经》的这一观点被后代思想家广泛继承。如《列子》中就有类似的话:“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燔:阴阳俱壮,则梦生杀。”清代学者熊伯龙认为妇女在妊娠期间的梦与生男或生女有关:“生男阳气盛,阳盛则肠热,故梦刚物;生女阴气盛,阴盛则肠冷,故梦柔物。”
  (2)五脏之气过盛。我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认为五脏气过盛也是致梦的一个生理因素,所谓“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感则梦善笑恐畏,牌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以上两个因素在古代影响是相当大的,并且有相当大的权威性。我们认为,如果说这两种因素对探讨或解析梦的原因有所贡献的话,这贡献便是它们对做梦的生理机制作出了尝试性探讨,给后人以某种启示。但是这种探讨仅仅停留在主观猜测阶段,缺乏科学根据,所以这些在历史上曾发生巨大影响的学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失去意义。
  (3)内脏感通致梦。如二程就认为:“入梦不惟闻见思想,亦有内脏所感者。”他们认为:梦是“内脏所感”或“心所感通”造成的。口渴的人梦见水、饥饿的人梦见食物,都证明内部感觉是可以致梦的。
  (4)气血有余致梦。与上面几种观点密切联系的是,我国古代还有一种观点即梦是由于体内血气有余而产生的。比如王夫之就认为:“盛而梦,衰而不复梦;或梦或不梦,而动不以时;血气衰与之俱衰,面积之也非其富有。然则梦者,生于血气之有余,而非原于性情之大足者矣。”又说:“形者,血气之所感也。梦者,血气之余灵也。”
  我以为与上述三种观点比较这种观点的主观猜测的成份更大,更没有科学根据,如果说要有所肯定的话,只能说它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形神观,把梦这种精神活动看成是生理活动的产物方面有所贡献。
  (5)疾病致梦。我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普遍认为,生理疾病是人做梦的一个原因。前面提到的王符的“阴病梦寒,阳病梦热,内病梦乱,外病梦发”,便是。对疾病致梦论述的最典型、最详细的要算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他说:“夫虚劳之人,血衰损,脏腑虚弱,易伤于邪。正邪从外集内,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荣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而不安,喜梦。”疾病致梦在现代科学中是有充分的科学根据的。由上可以看出,在以上几个生理因素中疾病致梦是最容易“参验”的,因此它的可靠性也就最大。 [编辑本段]心理因素  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不仅认识到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可导致梦境,而且认识到心理因素也可导致做梦。有哪些心理因素会引起人的梦境呢?从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的言论来看,感知、记忆、思虑、情感、性格都会影响梦的产生及梦的内容。但论述较多的是思虑、情感、性格对梦的影响。
   (1)思虑致梦。
  我国古代思想家几乎毫无例外地认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东汉时期的王符就认为:“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又说:“昼夜所思,夜梦其事。”他还曾举例说:“孔子生于乱世,日思周公之德,夜即梦之。”列子也认为“昼想”与“夜梦”是密切相关的。明代的熊伯龙亦认为,“至于梦,更属‘思念存想之所致’矣。日有所思,夜则梦之。”同代思想家王廷相也认为:“梦,思也,缘也,感心之迹也。”那就是说梦既可由思虑引起,也可由感知,记忆引起。也即是说,王廷相认为人的整个认知过程都可引起梦境。如前文所述,他把夜间之梦看成是白日“思”的延伸、继续。所谓“在未寐之前则为思,既寐之后即为梦,是梦即思也,思即梦也”。他又说:“思扰于昼,而梦亦纷扰于夜矣。”
   (2)情感致梦。
  东汉王符所说的“性情之梦”,《列子》中所言的“喜梦”、“惧梦”、“噩梦”均属于情感引起的梦。晋代的张湛亦云:“昼无情念,夜无梦寐。”明代的熊伯龙,在承认思虑致梦的同时,也对情感致梦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他举例说:“唐玄宗好祈坛,梦玄元皇帝;宋子业耽淫戏,梦女子相骂;谢眺梦中得句,李白梦笔生花,皆忧乐存心之所致也。”
   (3)性格致梦。
  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的性格对梦的内容有很大的影响。所谓“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刀兵金铁,好礼者多梦簋篮笾豆,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这段话除了说明梦境必须依赖经验外,亦可说明梦对人性格的依存性。王廷相认为,具有“骄吝之心”的人,在梦中就会争强斗胜;而具有“忮求之心”的人,在梦中亦会追货逐利。总之不同的性格对梦境中的内容有不同影响。
  梦(dreaming)是在睡眠中发生的具有周期性特点的一种异常精神状态。梦是一种心理生理现象,做梦的机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一般认为,睡眠时并不是全部大脑皮层都处于不活动的抑制状态,局部的大脑皮层细胞仍在活动,有时受记忆痕迹,以及白天活动时的情绪波动(如忧虑、恐惧和惊奇等)的影响,就产生了梦。
  梦的心理学特征 一个典型的梦的叙述常常包含幻觉、妄想、认知异常、情绪强化及记忆缺失等特征。梦是以生动的充分形成的视觉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幻觉想象为特征。在大多数梦中、听觉、触觉及运动感觉的叙述也较普遍,味觉及嗅觉幻觉想象较少,而痛觉的幻觉想象则十分罕见。梦的特征是显著的不确切性、不连续性、未必可能性和不协调性。
  在梦中对很久以前的人物、影象及事件可能被强化回忆出来,并常把关心的事物编织到怪诞的及瞬息的梦的结构中。因此梦本身可以看成是记忆增强,此种在梦态中被增强的记忆与梦态结束后恢复梦景的不可能性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在增强记忆的梦中,存在着记忆缺失。当被试者于做梦时被叫醒,大部分梦的精神活动被遗忘。
  梦与快速眼动睡眠的联系 梦主要发生于快速眼动睡眠期。唤醒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中的儿童或成年人,约60~90%的人诉说醒前正在做梦。这比由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唤醒的人诉说做梦的比率(1~74%)要高得多,而且分布也较集中。在快速眼动睡眠中出现的器官功能变化(如眼球快速运动、心率及呼吸变化等)可理解为快速眼动睡眠与梦之间的生理性联系,或者说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具有更多的产生梦的心理生理基础。 [编辑本段]精神分析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
  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梦的内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或解释。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
  作者将梦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掩盖着欲望(隐义)。白天受压抑的欲望,通过梦的运作方式瞒骗过检查以满足欲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7
梦的产生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由于物理因素造成的。比如你睡着了,然后脸上被人洒了水。那你这个时候就可能会引发了做完一场比如下雨的梦。或者说是你睡着的过程中,被人把被子揭开了。你有可能梦到自己经历了冬天的梦,比如说下雪了,或者是天气很冷啊。就是类似于这样的梦。

第二个就是生理因素。比如说自己在饥饿的状态下,你就会梦到吃饭。比如说是你胳膊疼啊,腿疼啊,你晚上就会梦到到摔跤,摔到你疼痛的部位,或者和人打架,打到了疼痛。

第三个呢,就是我们比较注意的心理因素。比如说你在日常生活中压抑了某些自己的情绪。日常生活中你没有办法以正常的形式去宣泄自己的这种情绪。梦是日常情况下无法释放的情绪,到梦中得以释放;没有达成的愿望在梦中得到补偿。

梦表述不是你意识上的想表达的东西,它到达的是你潜意识里的东西,是你内心真实的一种愿望,真实的一种情绪。所以你就是日常情况下有些情绪压抑的太狠,无法得以释放。可能在现实情况下出现了愤怒呀、埋怨呀什么的,这些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正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就发泄出来,还要顾及到周围的环境,还有人际关系等等。但是这些呢,我们没法释放,只有压在自己心里面的。等到压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呢,我们就会在梦中释放出来,让自己的内心得以平衡。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负面的情绪你一点点压抑,让人的这个身体会接受不了,精神上也接受不了。所以在梦中得以释放了。通过这种情绪的一种宣泄,能够让能够让我们自己内心达到一个平衡点。否则的话,这人可能就会崩溃。

但是有一点很有意思,梦里面所要表达的这个形式和我们现实中所表达的形式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呢?在现实情况下,在现实生活中它会有很多的这个次序,有很多的规则,还有很多的什么道理呀、伦理呀,这些东西规范着你。所以我们表达出来的那个意思和方式,它都是比较中规中矩的,让人看起来是有道理的,有道可循的那种。但是梦中确实不是一种形式来宣泄,来表达的。

因为在梦中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规则。在梦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就是为了宣泄情绪,为了表达自己未能达成的某种愿望。这是它最主要的目的。

但是梦中没有什么规则,没有什么次序。它不需要那么多的拘束,所以它只要能以最大能量的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它就可以在自己脑海里面肆意的去组合各种图像和画面。

还有一个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表达的方式,主要是以语言,但是梦中的主要表达形式是图像和情绪。你梦中的语言比较少,不能说没有,是比较少的。它主要是梦中的那个图像呈现,那个画面能让你激发出你自己内心的感受。你可以在梦中大喊大叫大哭大闹大笑。这样子才能尽情地宣泄一下你内心的那种不满的情绪,或者是比较兴奋的,高兴的那种情绪。

所以说梦中图像都比较古怪,比较离奇,比较无厘头。因为它是我们现实中经过压抑下来的东西,它不是一时之间的可能,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经过了很多的事情压下来的。所以这个时间跨度比较长。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里面,记住了那么多的情绪,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的情况下,压抑的这些情绪都会在梦中表达出来。

在梦中你感觉到你梦,梦了很长很长时间,其实你做梦的时间段很短,只有那么几分钟。在短短的这几分钟里面想描述你那么长,那么多的事情,那么重的压抑的情绪。所以它也不可能按规则,按照次序给你慢慢描述。它是各种元素积累在一起,然后怎么样才能激发出你内心的那种感受,它就怎么样去组合,把你这种现实生活中那些个元素它就任意的组合。

只要能够激发出你最大的能量,出现那种感受,它就怎样去组合。所以我们梦里面常见的画面啊,都特别的离奇古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咱梦中它都有可能发生。

在梦中里面,情绪是非常真实的。也就是在释梦的过程中经常会问你对这个梦有怎样的感受?因为梦境,它是对你现实中的一种夸张的加工。所以说,你梦境的东西它不真实。问你现实中的东西你想和它对接,又特别的凌乱,所以不太好找。只要去找,感受是最真实的,它没有任何的修饰。

所以就是在梦醒的情况下,你要回过头来去感受你梦中的感受。感受最强烈的那个情绪,最主要的那种感受,往往我们心里面比较容易地去捕捉到。但其次的那些感受微妙,那种感受,我们也需要去捕捉。

因为我们通过这种感受,才能够更加明确你潜意识里面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你因为潜意识里面所指的方向,才是你最初的方向,就是你初心想要去的方向。那个方向基本上就是说不太违背自己意愿的方向,对自己来说是比较真实的方向。

所以梦中比较抓感受。所以做梦的时候,如果没办法去解释自己的梦,你就去感受梦中的感受,然后去寻找现实生活中与梦境中有相同感受的地方,看看是不是能够抓到梦里面想要给你的那个提示的点。

还有一种梦,它是被遗忘记忆的一个重现。可能有人说:是啊,这些事情已经经历了很久很久了,可能10年、20年,也可能这些事情都已经被自己忘掉了,为什么梦里面它会出现?有些人可能会直白的展示出来了,但有些人他会有比较离奇古怪的,以屏蔽的形式给你再次体现出来。就是说梦境中你看不到的,以另外一种图片图像的形式来表达你以前的那个记忆。

比如说曾经有个释梦者,在感情上受过很深很深的伤,可以说是切肤之痛的那种伤。这个事情离她做梦的时间,整整隔了20年了。她这个梦境,是以她孩子来表达的,所以她一直都认为这个梦是不是预测她孩子将来会有什么样的不好的事情发生。

从她做梦到释梦,中间又隔了几年。你想,但是她这个梦境在他心中记得非常非常的清晰,梦中的感受也非常非常的清楚,没有遗忘过。她就一直想有个机会释梦,她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一个事儿,一直她就害怕。因为关乎到她的孩子的一些问题。

所以父母都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一直都揪着心。但是没有想到,这个梦跟孩子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个梦是表达了她20多年以前所受的创伤的一个展现。

那你很奇怪了,为什么这么多年以前的那些梦,现在才做出来呢?而且她也告诉我她都已经把这件事情看开了,放淡了。几乎把这事都忘了。我怎么可能有再做这样的梦?而且梦里面那个伤痛,就如同当初正在受的创伤那种痛。

这个就是梦中记忆的重现。其实所有发生的一切,你忘记了并不等于它没有发生。你的情绪,你把它压抑下去了。你只是把它压抑下去了。你觉得忘记了,而且这个事情你在你脑海里,在你的意识里面已经把它忘了。其实这个梦,这件事儿对你的创伤还在。它是深深的植入了你的那个记忆里面。你把这个情绪屏蔽掉了呀,一旦你的意识比较强大的时候,它是呈现不出来的。

但是往往在你慢慢的把这些事情给忘掉了,把这些事情淡化了的情况下,也就是相当于在你的意识层面,对于这件事情的抵抗能力不那么强烈抵抗了,屏蔽不那么强烈的情况下,你潜意识里面这个情绪它才会有机会给释放出来。

其实释放是件好事情。这种痛痛快快地释放,才能够让你彻彻底底的把这件事情给放下,也许是真正的能让你把它放下。因为情绪你不发泄出来,它总是在压抑,压抑在心里面,你无论遇到多大的力量,你把它压下去,它还是存在的。你不让它宣泄一下,它总是要找机会释放的。

真的释放出来了,就像一个瓶子,里面有了水,你不想让它溢出来,你不想它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你把它盖上。但是这个瓶子是满的,这个情绪在你的心目中它占有一定的位置。你想有新的能量和新的东西储存进去的时候呢,没有位置。

就是跟这个情绪相抵触的正能量又不太容易进去,你也不太容易接纳。但是你可能就是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很烦,可是你不知道为什么烦。你不晓得,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对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你情绪会那么大。但是在梦中,你如果把这个情绪释放,这个压抑的情绪真正的释放出来的话,你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忽然把以前不能接纳的一些事情,不能接纳的一些情绪就能够包容,就能够接纳。

我的一个老同学,一直比较压抑,现实生活中总感到不顺,不合群,看不惯别人的言行,不开心,郁闷。

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把采来的鲜红的果子放在地上踩,踩的稀巴烂。其实这个梦是比较直白的一个梦,我能感受到他的情绪。我说,你可能在生活中,工作中压力太大了。然后我重点放在了他踩果子的情绪上面,我说你踩那个果子的时候是不是特别特别的痛快,特别特别的开心?特别特别的解恨?

当时我没有提醒他的时候,他没有感觉到,他就是很奇怪我把采来的果子踩了一地脏兮兮的,脚上也脏兮兮的,看着挺恶心的,鲜红的脏兮兮。当我他提醒这些感受,让他把自己梦中的那些感受,在现实生活中好好体会下。去感受梦中的所有的踩果子,哪怕细微的,所有的感受都去细细再感受一遍。

然后中间可能有隔了半个多小时,他给我回了一个话:老同学,我明白了,就是你说那么回事儿。然后哈哈大笑,他说他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么痛痛快快的笑过了。他觉得这个梦释完以后,他也体会到自己踩果子的那种所有的感受,体会完以后。他就是那种特别痛快、特别解恨、特别开心的那种情绪,那种感受。他再次体会到那种感受感受以后啊,他心里面一下子就亮堂了。感觉他心里面从来没有这么亮堂过,好长时间没有这么开心过,这么开心的笑过。

这奇怪的是什么?从那天释梦以后,他上班,再见那些人没有情绪了,他觉得大家都挺好的,也没有什么让他不开心的。那个同事的一些言行举止呀,他觉得也能接受了,觉得也很正常了。他看到那些同事们的所作所为,心里面也没有那么大的负面情绪。现在和他们在一起工作,觉得一下子很开心了,就是从自己心理上能跨过去了。

就是说梦中这个情绪是特别的重要。所以说通过这个踩红果的梦啊,是你感受情绪的一个特别典型的梦。你压抑这个情绪的,你不释放出来,所以你没办法去接受和你这个压抑情绪里面想提出的那些事情。等你把它释放出来了,看开了,真正的释放出来了,而不是把它压下去的时候,你的生活才能透过那一点点阳光,你才能看到那丝光。知道吗?你哪怕进步一丝丝光。你的心不会那么痛,那么怨,就会很舒展。

这是释梦的好处之一。

梦啊是潜意识里的一个真实的表达,也是通往你潜意识里面一个最捷径的途径。每次释梦,其实也就相当于给自己做一次心理咨询。因为梦是比较直接的针对你内心的痛点,直击了你内心的痛点。然后在释梦的过程中,直接的,或者是直观的放到那个痛点上进行释放。是释放也罢,是咨询也罢,都是让你直面这个痛点。就是你梦中对你内心伤痛的一个直接的表达,可以直接看到你这个痛点的来源在哪里。

通过这个来源,这个线索,不需要拐弯抹角,经过排查,那个排查,去针对你心理问题进行咨询,或者是进行成长和疗愈。
第3个回答  2018-03-31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就是梦的基础。
一、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能力均有增高的趋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显而易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
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作用。
三、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而且还是大脑受损害或有病的一种征兆
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倘若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断,如果长期无梦睡眠,倒值得人们警惕了。当然,若长期恶梦连连,也常是身体虚弱或患有某些疾病的预兆。

    梦是人在睡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每个人都会做梦只是有多、有少;有的醒后记忆犹新,有的模糊不清或觉察不出。那些断言自己从未做过梦的人,只不过是忘记了而已。因此,对于做梦不必大惊小怪。

    一般的梦感不会造成身体的不适,更不会造成精神或者身体的负担,但有些人觉得做梦过多,影响正常的睡眠,醒后头脑昏沉,精神恍惚,全身疲惫无力,梦境仍久久缠结脑中不散,感觉严重的影响了睡眠的话,这就不是多梦,而属于失眠的一种症状了,一般失眠都会伴有病理性多梦,这也是由于失眠而导致的睡眠不足而导致的睡眠规律被打破而引发的疲累感,事实上这种疲累感并不来自于做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3-17

要想知道梦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不得不提心理学上的一位名人也就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鼻祖。首先我们得需要知道的是他的冰山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就像是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很直白,也就是我们能意识到的感觉想法等;前意识就是冰山与海面接触的部分;潜意识就是深藏在海里未知的一块;前意识与潜意识我们都不能觉察到,但潜意识可以变为前意识进而成为意识。

潜意识部分可能存在着我们的创伤性记忆、被禁止的欲望以及被压抑的经验,它们都被排除在意识之外,而潜意识内容会不断地寻求表达。白天我们的大脑相当于存在一个警卫,阻止了潜意识变为意识,只有到了晚上这个警卫休息了之后,通往意识的大门才被打开,潜意识才得以通过梦的形式转变为意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