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谷贱伤农”?

如题所述

谷贱伤农的原因


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这就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就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情况,这就是谷贱伤农的原因。

谷贱伤农的应对手段
1、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护,现在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粮食的较低保护价、发展农业政策保险等都属于此。
2、可以发展特色农业,总的来说,政府干预粮食市场是国内主流意见,然而从长远看并不利于中国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
3、只有完善的市场才有利于实现各方的利益,不管是农民、消费者还是中间企业,在保护和实现农民利益方面,组织农民合作社是可实现途径,合作社与公司的本质区别之一在于所获得的利润按照交易额返还给农户。
4、比如黑龙江讷河市高蛋白大豆联合社,共涉及9个乡镇、66个村,入社农户7560户,社员28720人,耕地面积达到31.8万亩,高蛋白大豆产量占全国1/3,农户不仅实现了团购化肥、统一销售产品、创建个人品牌、获得银行支持等,也获得了一定的谈判话语权,增强了与大企业的合作实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8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农民从出售粮食中获取之利润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Q)和粮价(P),利润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二者成负相关关系 。

另外,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然而,在经济学界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扩展资料:

应对手段

第一是政府的支持和保护,目前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粮食的最低保护价、发展农业政策保险等均属于此;第二就是发展特色农业;总的来讲,政府干预粮食市场是国内主流意见,然而这从长远看并不利于我国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

真正关键的问题在于,怎样维护粮食市场的有效运行。只有完善的市场才最有助于实现各方的利益,无论是农民、消费者还是中间企业。在保护和实现农民利益方面,组织农民合作社是可实现途径。

合作社与公司本质区别之一在于所获得的利润按照交易额返还给农户。黑龙江讷河市高蛋白大豆联合社,该社涉及9个乡镇、66个村,入社农户7560户,社员28720人,耕地面积达到31.8万亩。

高蛋白大豆产量占全国1/3,他们不仅实现了团购化肥、统一销售产品、创建自己品牌、获得银行支持等,也获得了相当的谈判话语权,增强了与大企业的合作实力。

比如与公司的关系就不再是简单的公司加农户,而是以股东的形式与加工企业合作,农民合作社在加工企业中占20%的股份,可以分享加工、销售的利润。另外,在放宽粮食进出口限制方面,政府也需要做些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谷贱伤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