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字是谁取的

就是在成人礼的时候会取字 那给取字的人是谁呢 有特定么 父母 朋友 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那又是何人所取?

古人的字大多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或师长取的。

吴澄在《谭适字说》中说:“谭适既冠,其父奉政公字之曰立之。公之友为作字辞者凡三,复以请于余。”谭适取字时征求了长辈及名流的意见,可见,取字是件严肃的事情。

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

取字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许多知识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适字适之,孙文字载之,毛泽东字润之。

现代除了知识界和文化界的大家仍然使用外,普通老百姓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国人口现有十三亿,同名同姓发生率过高,文化界现有意恢复表字制度,有些喜爱历史学的人拥有表字,比如李浩然字子檀,周启星字承启,张策字竹朿。

扩展资料:

古人取名后仍要取字的原因:

1、取字表示进入成年,可以男婚女嫁,结婚生子了。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意思是男子在20岁行冠礼时加字,女子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略有不同的是,笄礼是女子在订婚以后出嫁之前举行的,如果一直没有订婚,20岁时举行也可以。

2、取字是为了尊重的需要。

《仪礼·士冠礼》上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古人认为,名卑字尊。成年之后,朋友等人如果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要称字。

3、取字是为了避讳。

古人如果名字犯讳的话,就避用其名而称其字。如房玄龄等人编撰《晋书》时,为了避唐高祖李渊讳,就避名称字,所以公孙渊就称公孙文懿,刘渊就称刘元海,褚渊就称褚彦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人“字”中学问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07
古人的名,类似于今天的“小名”,在家里或亲戚邻里中使用,一般是父母或爷爷取的。字是正式的名字,产生于读书、成人之后,取字的人不一定,有的是家长,有的是老师或其他有文化地位较高的前辈、地方官员、名绅,也有的是自己,还有的是僧道。
古人都有“名”,但不一定都有“字”。没读过书的乡下人,可能一辈子都叫“二倌”、“细仔”。
凡是读得起书的家庭,当父亲或祖父的,往往都有点文化,给孩子取名和字是最常见的途径。
第2个回答  2013-07-14
应该是长辈,或是请算命相生的取的.
第3个回答  2013-07-14
一般来说是教书先生
第4个回答  2013-07-14
自己的老师以及长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