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蛮夷而定四方,中国古代为什么称呼四周为蛮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9-23

黄河及长江流域地区,气候温宜,雨量适中,土壤肥腴,故较早即进入城廓农耕社会,地称为中国,人称为华夏。边区自然条件较差,多为游猎畜牧之族所居,故称为蛮夷。

古代中国人自认为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天下的中心,国中之国,所以自称中国。而“中国”周边的,那些落后未开化的地方称之狄、胡、蛮、夷、戎。这些叫法明显都带有歧视性的、贬义的意思。但是最初的中国人这些蛮夷观是没有歧视性和贬义的意思。

扩展资料:

蛮:

群蛮和百濮居于楚之南。楚与晋战于鄢陵,蛮人也出兵随楚。濮在江汉之南,或说在今云南一带。

春秋时楚境内已有不少以“蛮”自称的民族。在春秋前期,楚大举进攻蛮人,史称楚武王“大启群蛮”。楚庄王时,楚周边民族乘楚大饥之际,“戎伐其西南,又伐其东南,庸人率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

秦昭王时﹐白起攻灭楚国之后,“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秦汉时蛮族以盘瓠﹑廪君﹑板楯三者最大。居住在武陵郡(今湘西﹑黔东及鄂西南边缘地区)﹑长沙郡(今湘中﹑湘南地区)﹐故又称“武陵蛮”或“长沙蛮”﹔其地有雄﹑樠﹑辰﹑酉﹑武五溪﹐故又有“五溪蛮”之称。

夷:

夷分布在今山东、安徽、江苏北部一带。莱夷在齐的东面,淮夷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左传》中提到东夷,《论语》中提到九夷,大约都是居住在今山东一带的夷人。 见于《左传》的小国介和根牟,即东夷人所建立。

诸夷中以淮夷为最强大,并不断和鲁发生冲突。淮夷还参加楚主持的盟会,又随楚伐吴。莱夷和齐是世仇,《左传》中齐伐莱的记载甚多,最后为齐所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蛮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