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未必事竟成!

我们准备搞一个辩论赛 我是反方的 我们的论点是 有志者未必事竟成! 我们要如何提问才能把对方难倒呢? 对方的论点是 有志者事竟成!

人们常说: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但是历史的经验却告诉我们:有志者未必事竟成。
有志者,事未必竟成。自古立志者颇多,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胜利者总是少数,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宣扬“有志者事竟成”,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背后的累累白骨。多少男儿高唱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走上疆场,但却落得“年年战骨埋荒外”。古人云:“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诚不我欺!君不见,祖逖闻鸡起、中流击楫,不复中原誓不还,最终却落得惨淡收场,埋尸疆场;君不见,武穆怒发冲冠、收复河山,却落得风波亭上,尸首无全。梅花岭下,史公忠魂犹在,可曾妨碍满清三百年江山?黄花冈下,七十二烈士血犹未干,革命之功岂是谈笑儿戏之事?我们的眼睛被胜利者所吸引,我们注意到了,事成者为有志之人,却未看到,胜利者背后埋葬了多少同为有志之士的尸骨。
苦心人,天未必不负。成功的机遇总需要很多因素。有志只是其中的一项。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正是这个道理。记得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这个世界上是要有志气有毅力就能够成功的话,那天下就不会有失败者了。人力有时而穷,有志只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成功的道路充满了偶然性,常常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以断送成功。亚历山大远征印度,其心不可谓不雄,但一场伤寒夺取了他的性命,结果偌大个马其顿帝国四分五裂;希特勒志向不可谓不远大,要用铁犁为日尔曼民族开辟出生存空间,然而苏联一役,从此中种下失败的种子。他们哪一个不志向远大,煞费苦心?却最终烟消云散,凄惨收场。成功道路上的任何一个坎坷、一次偶然的颠簸,都有可能让有志者、苦心人遭遇灭顶之灾。
再回到说这句话的蒲松龄老先生,他的一生志向是科举及第,货与帝王家,但一生无论怎样煞费苦心也都不能得偿所愿。这句话究竟是铁一般的事实还是蜜一样的安慰?使我们在失败之时不至于丧失信心,以便继续前进?看来,在成功道路上,我们必须理智的看待“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而要认识到“有志者未必事竟成”。 比如《红与黑》

《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小说中的主人公于连就是一个有志者,但是最后仍旧失败,这与人性和当时的政治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