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答题格式(2)

如题所述

  (2)说明文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4问文章的层次。 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 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 .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5问文章的详略。记叙文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详写略写是指文章材料的处理。我们写文章,在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围绕题目确定的中心思想去选择作文材料,然后把这些材料进行详略处理,使之各得其所,各尽其材。文章写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于材料处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处理得当,是指在结构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轻,篇幅上有详有略。

  详细写,充分运用的材料,必须与文章中心思想紧密关联,可以明确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这些材料写得详尽、具体、生动,就能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并为之折服。阅读记叙文必须弄清文章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并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中心。

  二、理解、品味词句题

  1、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4、品味词语:

  A、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 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5、 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A、 能否

  B、 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三、理解、品味句段题1、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 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2、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①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 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②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③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 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 ,排比:增强了气势。

  ④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B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特征

  ⑤象征的作用 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示例:

  ◆以下是有关对主人公朱丹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分)

  ① 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② 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小心谨慎表现出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3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四、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五、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 揭示了 批判了 赞美了   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 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03年《橡数之谜》)

  六、问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

  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说明理由。

  C总结你的观点

  七、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