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哪里可以咨询青少年抑郁问题,怎样预防青少年抑郁?

最近发现自家小孩有抑郁倾向,不知道深圳哪里可以做青少年抑郁心理咨询?

第1个回答  2021-11-30
由于近几年关于青少年抑郁问题的报道屡见报端,多起青少年自杀的案例更是让人惋惜和痛心,报道一出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近几年开始社会对抑郁症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抑郁症不是“矫情”,而是需要正确对待和科学干预的心理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青少年抑郁呢?下面深圳心博士心理咨询小编来为大家进行简单分析。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在青少年中。由于同伴的压力、家庭关系、学业期望、生理变化等因素,导致青少年心理出现烦躁、愤怒、悲伤、绝望、经常哭泣、自我伤害等心理现象的产生。

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是敏感甚至是“脆弱”的。青少年抑郁症发作具备一些成年人特征,但也有该年龄段独有的特点。有些孩子在抑郁过程中会出现特别明显的焦虑和激越症状,其情绪和行为甚至带有一定攻击性。

青少年抑郁前兆会有哪些表现?

1、当孩子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怀着悲伤或易怒的情绪。你的孩子可能会说他们感到悲伤或愤怒,有时也会泪流满面或脾气暴躁;

2、不再喜欢那些曾经让ta快乐的事情;

3、体重或饮食量的显著上升或下降;

4、不再想和家人或朋友待在一起;

5、缺乏精力,无法完成简单的事情;

6、感到没有价值、内疚或自卑;

7、难以集中精力或做出选择,可能伴随着学习成绩的下降;

8、虽然身体正常,但会感到疼痛;

9、严重时经常想到死亡或自杀。

如果当这些症状同时频繁出现时在孩子身上时,则可能是抑郁的前兆。因此,作为家长应该重视起来。

就是因为有许多父母面对抑郁症的孩子不重视或者不敢承认,甚至产生‘病耻感’,这往往耽误了干预孩子抑郁心理的最佳时机,从而给孩子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

深圳心博士心理咨询专家表示,如果发现孩子一旦有抑郁症状,应尽早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同时,希望家长平常能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关注孩子的各种问题。
第2个回答  2021-11-30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是“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重点强调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预防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每个人都可能会患上抑郁,而近年来抑郁症数据统计出来之后表明中国人的抑郁症患病率是逐年上升的,特别是儿童、青少年,需要每位家长敲响警钟。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是24.6%,重度抑郁检出率是7.4%,从数据来看不容乐观,我们也能看到初中生、高中生的抑郁、厌学甚至自杀自伤的新闻热搜频频出现。

抑郁症人人都可能会得,但可以提前预防

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有时候不知不觉当中就感冒了,所以得及时呵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识别出抑郁的状态。

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是24.6%,重度抑郁检出率是7.4%,几乎十个人当中就可能有一个,班级里面可能有两三个孩子是重度抑郁,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

在各个年龄阶段都会有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如果发展到抑郁症了,那就是一种疾病,一旦患上抑郁症,人很容易陷入到抑郁情绪当中,很多青少年沉迷于手机、厌学,这些情绪的背景更多的是抑郁。

当前儿童青少年抑郁存在三大问题现状:

1低就诊率:不好意思就诊,怕被人说自己有病

2低诊断率:识别率不到百分之二十,表现形式比较多样

3低专业干预率:父母觉得孩子矫情或者是为不想学习找借口

孩子不好意思去就诊,或者是家长不好意思带孩子去就诊

很多孩子让家长爸爸妈妈带她去医院,孩子自己感觉她好像得抑郁症了,但是,爸爸妈妈出于自己的自尊心,也出于可能是对孩子状态的一种误解,就宽慰孩子“抑郁症不是随便得,你不要往那方面去想,越想越像抑郁症,好好学习,多锻炼就没事了”往往可能就把孩子最佳的治疗的时间就错过了。

孩子不想就诊,妈妈爸爸非常着急

有的父母想让孩子去就诊,但已经很难把孩子带出门了,这就到了更加严重的阶段。

如果孩子跟你说我心情不好,我想去看医生,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去看医生,也代表家长对孩子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视,不要让就诊率的问题影响孩子的治疗。因为抑郁症有个轻重之分,有很多的孩子能上学,只是心情不太好,虽然写作业有的时候完不成,心情也不太好,但是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调整,孩子在学校的心情、回家的心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脱离了轻度抑郁或中度抑郁,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带孩子去医院了,大夫诊断忽视了孩子的抑郁焦虑情绪问题,定性为一般的青春期叛逆。没有后续的干预。

孩子叛逆的频率比较高、程度比较高,孩子内心的情绪很不好,所以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至少是即使没到抑郁症的程度,那可能也是焦虑抑郁的状态,需要注意做心理辅导。

青春期的孩子抑郁症的表现并不是那么典型,有的家长说,“他根本就不抑郁,你看他学习的时候不高兴,玩游戏的时候挺高兴的”,玩游戏的时候高兴并不是说孩子没有抑郁的症状,反而只有游戏这样的兴奋刺激活动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快乐,一旦脱离了这种游戏的话,孩子的情绪又陷入了低沉的状态,那这说明孩子的情绪还是不太正常,还是需要外界去帮助,所以,家长一定要破除这种观点误解。

不是说孩子患抑郁症一直都不开心,有的孩子内心已经很痛苦了,很难受,很愤怒,但表面上还笑嘻嘻,“微笑型抑郁”其实更难诊断,要家长细心观察辨别,也要跟就诊的大夫详细说说孩子的情况。

父母觉得孩子太矫情了,吃完苦了之后就知道学还得好好上,不好好上学就就没有未来了。所以就用一些偏方方式去干预孩子,忽视了专业的干预。

孩子的情绪不是说干体力活儿就能调整过来,把有的孩子扔到工地上,让他搬几天砖,他可能会说我还是回去学习吧,但是,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而且这种情况下也是孩子并没有达到抑郁症的程度,情绪状态并没有达到疾病的状态。

慎重地采用非专业的方式,专业的心理或者情商方面的干预更科学。

家长提问:

我现在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持同时做心理咨询和用药,孩子反复发病有两三次了,请问单独用药会产生依赖性吗?

海英博士:

抗抑郁的药并不是依赖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调整好了,药慢慢的可以撤掉,和我们所说的成瘾性药物是两回事,不是一个概念。如果孩子仍然有症状,或者症状比较严重的话,药物还是得要用,解决症状是当务之急,依赖性暂时先不用考虑。

如果由于经济的原因不能接受心心理辅导,建议适当的运动。每个人的运动的爱好不一样,有的喜欢跑步,有的喜欢打球,有的喜欢跳舞,这些运动都可以。哪怕出去散步都行,如果感觉自己心情不好,尽量出去走一走。

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听歌,画画,或写字,让自己能够静下心来,能够专心做一件事情。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做手工,捏橡皮泥;有的孩子,喜欢看书,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喜欢听音乐,这些都可以让他用来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家长平时给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和认可,尽量让孩子找人聊一聊,如果爸爸妈妈没时间,也可以去找亲戚朋友,或者是要好的同学说一说。
第3个回答  2021-11-30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是“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重点强调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预防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每个人都可能会患上抑郁,而近年来抑郁症数据统计出来之后表明中国人的抑郁症患病率是逐年上升的,特别是儿童、青少年,需要每位家长敲响警钟。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是24.6%,重度抑郁检出率是7.4%,从数据来看不容乐观,我们也能看到初中生、高中生的抑郁、厌学甚至自杀自伤的新闻热搜频频出现。

抑郁症人人都可能会得,但可以提前预防

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有时候不知不觉当中就感冒了,所以得及时呵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时识别出抑郁的状态。

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是24.6%,重度抑郁检出率是7.4%,几乎十个人当中就可能有一个,班级里面可能有两三个孩子是重度抑郁,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

在各个年龄阶段都会有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如果发展到抑郁症了,那就是一种疾病,一旦患上抑郁症,人很容易陷入到抑郁情绪当中,很多青少年沉迷于手机、厌学,这些情绪的背景更多的是抑郁。

当前儿童青少年抑郁存在三大问题现状:

1低就诊率:不好意思就诊,怕被人说自己有病

2低诊断率:识别率不到百分之二十,表现形式比较多样

3低专业干预率:父母觉得孩子矫情或者是为不想学习找借口

孩子不好意思去就诊,或者是家长不好意思带孩子去就诊

很多孩子让家长爸爸妈妈带她去医院,孩子自己感觉她好像得抑郁症了,但是,爸爸妈妈出于自己的自尊心,也出于可能是对孩子状态的一种误解,就宽慰孩子“抑郁症不是随便得,你不要往那方面去想,越想越像抑郁症,好好学习,多锻炼就没事了”往往可能就把孩子最佳的治疗的时间就错过了。

孩子不想就诊,妈妈爸爸非常着急

有的父母想让孩子去就诊,但已经很难把孩子带出门了,这就到了更加严重的阶段。

如果孩子跟你说我心情不好,我想去看医生,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去看医生,也代表家长对孩子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视,不要让就诊率的问题影响孩子的治疗。因为抑郁症有个轻重之分,有很多的孩子能上学,只是心情不太好,虽然写作业有的时候完不成,心情也不太好,但是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调整,孩子在学校的心情、回家的心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脱离了轻度抑郁或中度抑郁,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带孩子去医院了,大夫诊断忽视了孩子的抑郁焦虑情绪问题,定性为一般的青春期叛逆。没有后续的干预。

孩子叛逆的频率比较高、程度比较高,孩子内心的情绪很不好,所以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至少是即使没到抑郁症的程度,那可能也是焦虑抑郁的状态,需要注意做心理辅导。

青春期的孩子抑郁症的表现并不是那么典型,有的家长说,“他根本就不抑郁,你看他学习的时候不高兴,玩游戏的时候挺高兴的”,玩游戏的时候高兴并不是说孩子没有抑郁的症状,反而只有游戏这样的兴奋刺激活动才能让孩子感觉到快乐,一旦脱离了这种游戏的话,孩子的情绪又陷入了低沉的状态,那这说明孩子的情绪还是不太正常,还是需要外界去帮助,所以,家长一定要破除这种观点误解。

不是说孩子患抑郁症一直都不开心,有的孩子内心已经很痛苦了,很难受,很愤怒,但表面上还笑嘻嘻,“微笑型抑郁”其实更难诊断,要家长细心观察辨别,也要跟就诊的大夫详细说说孩子的情况。

父母觉得孩子太矫情了,吃完苦了之后就知道学还得好好上,不好好上学就就没有未来了。所以就用一些偏方方式去干预孩子,忽视了专业的干预。

孩子的情绪不是说干体力活儿就能调整过来,把有的孩子扔到工地上,让他搬几天砖,他可能会说我还是回去学习吧,但是,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而且这种情况下也是孩子并没有达到抑郁症的程度,情绪状态并没有达到疾病的状态。

慎重地采用非专业的方式,专业的心理或者情商方面的干预更科学。

家长提问:

我现在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持同时做心理咨询和用药,孩子反复发病有两三次了,请问单独用药会产生依赖性吗?

海英博士:

抗抑郁的药并不是依赖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调整好了,药慢慢的可以撤掉,和我们所说的成瘾性药物是两回事,不是一个概念。如果孩子仍然有症状,或者症状比较严重的话,药物还是得要用,解决症状是当务之急,依赖性暂时先不用考虑。

如果由于经济的原因不能接受心心理辅导,建议适当的运动。每个人的运动的爱好不一样,有的喜欢跑步,有的喜欢打球,有的喜欢跳舞,这些运动都可以。哪怕出去散步都行,如果感觉自己心情不好,尽量出去走一走。

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听歌,画画,或写字,让自己能够静下心来,能够专心做一件事情。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做手工,捏橡皮泥;有的孩子,喜欢看书,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喜欢听音乐,这些都可以让他用来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家长平时给孩子一些积极的鼓励和认可,尽量让孩子找人聊一聊,如果爸爸妈妈没时间,也可以去找亲戚朋友,或者是要好的同学说一说。
相似回答